一种表带及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28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带及手表,其中,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连接手表主机的一端,且包括第一预设长度部分和第一可裁剪部分,第二表带包括第二预设长度部分。且第一可裁剪部分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裁剪标记部,在测量腕径后,可以按照测量的尺寸在第一可裁剪部分上找到对应的第一裁剪标记部,并在该第一裁剪标记部处对第一可裁剪部分进行裁剪,使得裁剪后的手表主机、第一可裁剪部分、第一预设长度部分和第二预设长度部分的长度等于测量的腕径尺寸,且使手表的连接部尽可能地处于手腕的中间,便于用户摘取、佩戴并能够提升用户在佩戴过程中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带及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表带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表带及手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手表表带多采用表带,以提高用户佩戴手表的舒适性。为了能够适应手腕大小不同的用户,表带在生产时会预留较长的长度,并通过表扣与表带上预留的不同距离的孔的配合来调节表带的佩戴长度。然而,用户每次佩戴手表都要选择表带合适的佩戴长度,使用较麻烦,且选择佩戴长度时,用户需将表扣对准表带上距离合适的孔,操作较繁琐,且表扣在与表带的孔进行配合时,会磨损表带导致表带加速老化,缩短表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表及表带,用户能快速佩戴手表,佩戴较简便,且多次佩戴不会出现磨损表带而导致表带加速老化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软质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包括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表带设有多个第一生耳孔,多个第一生耳孔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间隔排列分布;第二表带,包括长度方向上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所述第二表带设有多个第二生耳孔,多个所述第二生耳孔自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磁扣,设有第一生耳以及第一磁吸部件,所述第一生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上最靠近所述第二端端部的所述第一生耳孔;以及第二磁扣,设有第二生耳以及与所述第一磁吸部件磁性相反的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二生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上最靠近所述第三端端部的所述第二生耳孔,所述第二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一磁吸部件吸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表带节,各个所述第一表带节上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生耳孔;所述第二表带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表带节,各个所述第二表带节上设有一个所述第二生耳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还包括多个第一过渡部,各个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一表带节,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表带节之间,各个第一过渡部在与其自身连接的所述第一表带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带节内;所述第二表带还包括多个第二过渡部,各个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二表带节,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表带节之间,各个第二过渡部在与其自身连接的所述第二表带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带节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为块状,所述第一过渡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将所述第一过渡部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二过渡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将所述第二过渡部分隔成两部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下表面至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表带节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间距,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下表面至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表带节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间距。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扣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两侧板,两所述侧板分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自所述底板的一端延伸凸出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生耳连接于两所述侧板凸出于所述底板位置,且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磁扣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凸条,所述第二磁吸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凸条包括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生耳设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扣还包括副壳体,所述副壳体对合设于所述底板,且所述副壳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所述侧板,所述副壳体与所述第一生耳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于所述副壳体;所述凸条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且向两侧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面设置,所述凸条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且相邻的第二面,且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朝向一致,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二面。进一步地,所述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副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于所述副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贴合于所述副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对应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进一步地,所述副壳体内设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的端部向外凸出于所述副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于所述端部的端面,所述凸起的所述端部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设有卡孔,所述第二磁吸部件设于所述卡孔内,所述卡孔的孔壁设有与所述卡接部配合的台阶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卡设于所述台阶部。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滑动设于所述副壳体内,所述侧板凸设有按键,且所述按键延伸至所述副壳体内与所述凸起连接,所述按键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所述凸起相对所述副壳体滑动,以使所述卡接部脱离所述台阶部。进一步地,所述按键与所述侧面之间设有弹性部件,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带动所述凸起相对所述副壳体滑动,以使所述卡接部卡设于所述台阶部。进一步地,所述软质表带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有第三生耳以及第三生耳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有第四生耳以及第四生耳孔;所述第三生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上最靠近所述第二端端部的所述的第一生耳孔,所述第一生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生耳孔;所述第四生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上最靠近所述第三端端部的所述第二生耳孔,所述第二生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生耳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凸字块状,包括第一主体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中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分设有所述第三生耳孔,所述第一主体部分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一面设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向下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分,所述第三生耳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凸字块状,包括第二主体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中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设有所述第四生耳孔,所述第二主体部分背离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一面设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向下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分,所述第四生耳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由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朝所述第一表带方向的侧边沿斜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磁扣转动角度;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由所述第二延伸部分朝所述第二表带方向的侧边沿斜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磁扣转动角度。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生耳孔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排列分布为等间距,多个所述第二生耳孔在所述第二表带上的排列分布为等间距。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均具有长度可调部分,且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中除长度可调部分以外的部分长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可调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刻线;所述第二表带的长度可调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刻线;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刻线之间的距离,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刻线之间的距离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刻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可调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刻线;所述第二表带的长度可调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刻线;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刻线之间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n第一表带,用于连接手表主机的一端,包括第一预设长度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的第一可裁剪部分;/n第二表带,用于连接所述手表主机的另一端,包括第二预设长度部分;/n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所述第二预设长度部分用作佩戴在用户的腕部的预设长度部分,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可用作根据用户腕围进行裁剪的裁剪部分,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裁剪标记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24 CN 2020206412947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
第一表带,用于连接手表主机的一端,包括第一预设长度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的第一可裁剪部分;
第二表带,用于连接所述手表主机的另一端,包括第二预设长度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所述第二预设长度部分用作佩戴在用户的腕部的预设长度部分,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可用作根据用户腕围进行裁剪的裁剪部分,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裁剪标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带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预设长度部分的第二可裁剪部分,所述第二可裁剪部分也可用作根据用户腕围进行裁剪的裁剪部分,所述第二可裁剪部分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裁剪标记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剪标记部及所述第二裁剪标记部均包括裁剪标识及与所述裁剪标识对应的裁剪刻线;其中,所述裁剪标识可以为以下任一种:数字、字母、符号,所述裁剪标识用于起标识作用,所述裁剪刻线用于指示用于沿所述裁剪刻线进行裁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刻线包括相互间隔的两部分,所述裁剪标识位于所述两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包括若干第一表带节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表带节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表带节,所述第一裁剪标记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上;
所述第二可裁剪部分包括若干第二表带节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表带节之间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表带节,所述第二裁剪标记部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标识为所述数字:
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的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起始连接部,所述第一起始连接部的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为数字n-1,自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的方向,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的数字逐渐增加,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的数字的差值为2,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所述第一起始连接部的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为数字n,自所述第一可裁剪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一预设长度部分的方向,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的数字逐渐增加,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的数字的差值为2;
所述第二可裁剪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预设长度部分的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起始连接部,所述第二起始连接部的所述第三侧边上的所述裁剪标识为数字n,自所述第二可裁剪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二预设长度部分的方向,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第三侧边上的所述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