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23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属于天敌昆虫野外人工收集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盖,支柱和支脚;箱体底部封闭、侧面开口,箱体侧面围罩有纱网并设置有侧门,箱体内部放置有多个盒体;箱盖固定于箱体顶部;支柱支撑于箱体底部;支脚为空心杯状,开口向上,支柱底端固定于支脚内。并公开了使用该装置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方法简单,成本低,使用性强,收集效率高,可实现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大量长期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敌昆虫野外人工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具有专性强、繁殖便利的特点,常被人工室内繁殖,广泛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以减少农业生产中防虫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安全。当前所使用的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主要靠人工野外大量捕捉,其收集效率低,不适合长期大量连续收集。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以节约人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向箱体内放入鳞翅目昆虫幼虫,通过鳞翅目昆虫幼虫即可自然吸引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进而提高收集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包括箱体,箱盖,支柱和支脚;箱体底部封闭、侧面开口,箱体侧面围罩有纱网并设置有侧门,箱体内部放置有多个盒体;箱盖固定于箱体顶部;支柱支撑于箱体底部;支脚为空心杯状,开口向上,支柱底端固定于支脚内。箱体侧面开口并围罩纱网,方便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进入箱体,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幼虫上;箱体侧面设置侧门,方便鳞翅目昆虫幼虫的放入和取出,并且若鳞翅目昆虫幼虫从盒体爬出,由侧面打开可使用容器接住挂在侧门上的幼虫,避免幼虫掉落;箱体内部放置多个盒体,方便鳞翅目昆虫幼虫在箱体内的分散以及收集;箱盖固定于顶部,具有遮阳效果,可避免长时间暴晒对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影响;支脚为空心杯状,支柱底端固定于支脚内,使用时向支脚中注入防虫液,可防止蚂蚁等捕食性昆虫沿着支柱放入箱体。进一步地,纱网的网孔孔径大于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且小于鳞翅目昆虫幼虫,保证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能够飞入箱体的同时,避免鸟类取食以及鳞翅目昆虫幼虫逃逸。此外,通过盒体高度设计,可避免鳞翅目昆虫幼虫爬出壳体,此时可不必根据鳞翅目昆虫幼虫大小显著纱网网孔孔径。进一步地,箱盖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箱盖四周边缘突出箱体顶部边缘,可增加遮阳效果。进一步地,支脚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柱的安装槽,以提高支柱的稳定性。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方法,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野外收集。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装置置于有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出没的农田中,取鳞翅目昆虫幼虫以及幼虫人工饲料放置于箱体内的各盒体中,关好侧门;2)向支脚内充入防虫液,使支柱底部浸泡于防虫液中;3)定期收集箱体内的鳞翅目昆虫幼虫,得到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优选地,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时更换新的鳞翅目昆虫幼虫以及幼虫人工饲料,可实现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持续收集。优选地,防虫液可选用质量分数20-50%的福尔马林溶液。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相比以往野外人工捕捉法,本专利技术结构、方法简单,成本低,使用性强,收集效率高,可实现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大量长期收集。方法简单,成本低,收集效率高,可实现大量长期收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11.纱网;12.侧门;2.箱盖;3.支柱;4.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支柱3和支脚4;箱体1侧面开口,底部封闭,其中三个侧面的开口处围罩有纱网11,一个侧面的开口处设置有侧门12,箱体1内部放置有多个盒体(图中未画出);纱网11的网孔孔径大于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且小于鳞翅目昆虫幼虫。箱盖2为尖顶盖,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固定于箱体1顶部;箱盖2四周边缘突出箱体1顶部边缘。支柱3为4个,分别设置于箱体1底部四角。支脚3为空心杯状,开口向上,支脚3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柱3的安装槽,支柱3底端安插于安装槽内。实施例2以棉铃虫齿唇姬蜂为靶标的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利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11目纱网)进行棉铃虫齿唇姬蜂的野外收集。1)将装置置于有棉铃虫齿唇姬蜂出没的棉田中,取1-2龄棉铃虫幼虫100头以及幼虫人工饲料放置于每个箱体内的盒体中,关好侧门;2)向各支脚内充入质量分数2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支柱底部浸泡于福尔马林溶液中;3)每隔96h,收集箱体内的棉铃虫幼虫,并向箱体内放入新的棉铃虫幼虫以及幼虫人工饲料;将收集的棉铃虫幼虫带回室内饲养,平均50%以上的棉铃虫幼虫被寄生。相比人工采集,可节约200元/人/天,且人工采集经常采集不到。实施例3以绒茧蜂为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利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11目纱网)进行绒茧蜂的野外收集。1)将装置置于有绒茧蜂出没的烟草、大豆等作物田块中,取2龄斜纹夜蛾幼虫100头以及幼虫人工饲料放置于每个箱体内的盒体中,关好侧门;2)向各支脚内充入质量分数3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支柱底部浸泡于福尔马林溶液中;3)每隔96h,收集箱体内的斜纹夜蛾幼虫,并向箱体内放入新的斜纹夜蛾幼虫以及幼虫人工饲料;将收集的斜纹夜蛾幼虫带回室内饲养,平均20%以上的斜纹夜蛾幼虫被寄生。相比人工采集,可节约200元/人/天,且人工采集经常采集不到。实施例4以斑痣悬茧蜂为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利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11目纱网)进行斑痣悬茧蜂的野外收集。1)将装置置于有斑痣悬茧蜂出没的甜菜田中,取1-2龄甜菜夜蛾幼虫100头以及幼虫人工饲料放置于每个箱体内的盒体中,关好侧门;2)向各支脚内充入质量分数2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支柱底部浸泡于福尔马林溶液中;3)每隔96h,收集箱体内的甜菜夜蛾幼虫,并向箱体内放入新的甜菜夜蛾幼虫以及幼虫人工饲料;将收集的甜菜夜蛾幼虫带回室内饲养,平均50%以上的甜菜夜蛾幼虫将被寄生。相比人工采集,可节约200元/人/天,且人工采集经常采集不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箱体,箱盖,支柱和支脚;/n所述箱体底部封闭、侧面开口,所述箱体侧面围罩有纱网并设置有侧门,所述箱体内部放置有多个盒体;/n所述箱盖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n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箱体底部;/n所述支脚为空心杯状,开口向上,所述支柱底端固定于所述支脚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箱体,箱盖,支柱和支脚;
所述箱体底部封闭、侧面开口,所述箱体侧面围罩有纱网并设置有侧门,所述箱体内部放置有多个盒体;
所述箱盖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
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箱体底部;
所述支脚为空心杯状,开口向上,所述支柱底端固定于所述支脚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网的网孔孔径大于靶标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且小于鳞翅目昆虫幼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生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盖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所述箱盖四周边缘突出所述箱体顶部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幼虫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绍龙周志成曾维爱谭琳许洪明蔡海林陆中山何命军谢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