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13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易播种装置,包括柱体、挤压件、囊袋、扩散板和尖刺件;所述柱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所述挤压件设置于柱体的上端,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与所述柱体的内腔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囊袋依次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内腔中,所述囊袋为充气状态,所述囊袋用于放置种子;所述扩散板为喇叭状的扇形弧板,所述扩散板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的下端连接;所述尖刺件设置于所述柱体的正下方,所述尖刺件的尖刺端朝向柱体设置;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朝向囊袋设置并用于将囊袋推向尖刺件的尖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携性高,同时方便使用者对单次播种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播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简易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蔬菜种植过程中,农民主要通过手播的方式将种子洒在菜畦上以进行播种,但是此方式对于单次的播种量不好进行准确控制,容易造成播种量过大或过小,进而影响种子的萌发率或降低耕地利用率,而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大型的播种机进行,但是大型的播种机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导致其并不适合在小规模种植上应用,如CN105917809B所公开的一种播种机的播种装置,或通过与其他农用工具相结合以实现播种功能,如CN107455049A所公开的一种播种装置以及CN103766047B所公开的带播种装置的锹等,但是对于上述采用非大型播种机的技术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装置体积大且重量大,农民在使用过程中耗时费力,同时也存在难以收纳、搬运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体积小巧、单次播种量准确控制的简易型播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简易播种装置,包括柱体、挤压件、囊袋、扩散板和尖刺件;所述柱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所述挤压件设置于柱体的上端,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与所述柱体的内腔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囊袋依次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内腔中,所述囊袋为充气状态,所述囊袋用于放置种子;所述扩散板为喇叭状的扇形弧板,所述扩散板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的下端连接;所述尖刺件设置于所述柱体的正下方,所述尖刺件的尖刺端朝向柱体设置;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朝向囊袋设置并用于将囊袋推向尖刺件的尖刺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小巧、易于携带、运输以及收纳;使用者将存有单次播种量的种子的囊袋通过挤压件挤压至尖刺件的尖刺端并被其刺破,此时单次播种量的种子受重力作用掉落与菜畦上完成对种子的播种,方便使用者使用,同时由于种子在下落过程中受气流作用而四散开,有效防止种子播种密度过大导致种子萌发率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简易播种装置的正向剖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简易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挤压件;11、握持块;12、连杆;13、连接块;14、橡胶层;2、柱体;3、囊袋;4、扩散板;5、尖刺件;51、连接板;52、侧条;53、针头。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播种装置设置为针筒式以提高装置的便携性,并且通过囊袋、尖刺件的组合以实现对种子单次播种量进行准确控制。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简易播种装置,包括柱体2、挤压件1、囊袋3、扩散板4和尖刺件5;所述柱体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所述挤压件1设置于柱体2的上端,所述挤压件1的挤压端与所述柱体2的内腔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柱体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囊袋3依次设置于所述柱体2的内腔中,所述囊袋3为充气状态,所述囊袋3用于放置种子;所述扩散板4为喇叭状的扇形弧板,所述扩散板4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2的下端连接;所述尖刺件5设置于所述柱体2的正下方,所述尖刺件5的尖刺端朝向柱体2设置;所述挤压件1的挤压端朝向囊袋3设置并用于将囊袋3推向尖刺件5的尖刺端。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首先称量单次播种量的种子并装于囊袋3内,并通过充气装置将囊袋3进行充气,此后将处于充气状态的囊袋3依次放置于柱体2的内腔中,并通过将挤压件1安装于柱体2内腔的上端,以完成对简易播种装置的准备;当使用者在进行播种时,此时使用者将柱体2垂直与播种面放置并使柱体2的下表面与播种面至少有70cm的间距,此时使用者按压挤压件1,挤压件1的下端挤压囊袋3并使囊袋3沿柱体2的内腔的长度方向移动至最下端的囊袋3与尖刺件5的尖刺端接触并被其刺破,在囊袋3爆开时,种子受重力作用下落,并通过在下落过程中的气流作用而最终四散开于播种面上,以完成单次播种。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播种装置设置为针筒式以提高装置的便携性,并且通过囊袋3、尖刺件5的组合以实现对种子单次播种量进行准确控制。可选的,所述囊袋3内充入的气体可以为氧气含量为5%-10%的空气,优选为氮气,通过在囊袋3中通入氮气以提高种子的保存时间。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1包括连杆12,连接块13、橡胶层14和握持块11;所述连杆12的下端连接连接块13;所述橡胶层14设置于连接块13与所述柱体2的内腔的侧壁之间,所述橡胶层14的一侧包覆于连接块13的侧壁上,另一侧与所述柱体2的内腔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12的上端连接握持块11。从上述描述可知,使用者用手指挤压握持块11,此时握持块11通过连杆12带动连接块13沿柱体2的内腔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块13推动囊袋3朝向尖刺端移动;同时在连接块13与柱体2的内腔侧壁之间设置橡胶层14以避免由于连接块13与柱体2的内腔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连接块13与内腔的轴线方向不垂直而导致与连接块13直接接触的囊袋3爆裂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尖刺件5包括连接板51和和针头53;所述连接板51由四个侧条52组成并呈“X”型,所述连接板51的四个端点均与扩散板4的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板51的交点处位于柱体2下表面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针头53的下端垂直设置于连接板51的交点处,所述针头53的上端为尖刺端,所述针头53的上端朝向柱体2的下表面的圆心方向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51为在背离于柱体2的下表面方向凸起的弧形板。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51的每一侧条52在竖直方向切面的轮廓均为三角形切面,所述三角形切面的顶角均朝向柱体2方向设置。从上述描述可知,囊袋3受挤压件1的推挤而朝向针头53的上端移动并被针头53上端所刺破,此时囊袋3内的种子受重力作用脱离囊袋3并穿过连接板51四个侧条52之间的间隙而下落至播种面上,此时被刺破的囊袋3由于被针头53所刺破而被挂于针头53及连接板51上,并且由于连接板51为“X”型设置,且连接板51在背离于柱体2下表面的方向凸起,同时每个侧条52在竖直方向的切面为三角形切面,同时限制三角形切面的顶点朝向柱体2的下表面设置以保证囊袋3破裂后挂于连接板51上时不影响种子的掉落。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连接件,所述旋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扩散板4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2的下端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扩散板4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2的下端连接,所述旋转连接件用于所述扩散板4在竖直方向上旋转。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扩散板4与柱体2的下端之间以旋转连接件相连以实现扩散板4以旋转连接件中旋转轴为圆心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旋转,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扩散板4的旋转角度以实现对种子掉落范围的控制以及有效进行收纳。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板51的材质优选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件以匹配当连接板51与扩散板4的侧壁连接时扩散板的旋转。进一步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挤压件、囊袋、扩散板和尖刺件;/n所述柱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n所述挤压件设置于柱体的上端,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与所述柱体的内腔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移动;/n所述囊袋依次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内腔中,所述囊袋为充气状态,所述囊袋用于放置种子;/n所述扩散板为喇叭状的扇形弧板,所述扩散板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的下端连接;/n所述尖刺件设置于所述柱体的正下方,所述尖刺件的尖刺端朝向柱体设置;/n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朝向囊袋设置并用于将囊袋推向尖刺件的尖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挤压件、囊袋、扩散板和尖刺件;
所述柱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
所述挤压件设置于柱体的上端,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与所述柱体的内腔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囊袋依次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内腔中,所述囊袋为充气状态,所述囊袋用于放置种子;
所述扩散板为喇叭状的扇形弧板,所述扩散板的小口端与所述柱体的下端连接;
所述尖刺件设置于所述柱体的正下方,所述尖刺件的尖刺端朝向柱体设置;
所述挤压件的挤压端朝向囊袋设置并用于将囊袋推向尖刺件的尖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包括连杆,连接块、橡胶层和握持块;
所述连杆的下端连接连接块;
所述橡胶层设置于连接块与所述柱体的内腔的侧壁之间,所述橡胶层的一侧包覆于连接块的侧壁上,另一侧与所述柱体的内腔的侧壁活动连接;
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握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件包括连接板和针头;
所述连接板由四个侧条组成并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国
申请(专利权)人:罗源县凤山镇企业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