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199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属于软件开发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本方案通过数据采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碰撞,可以促使接触垫块与阻挡物接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小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柔软,从而提高整个数据采集机器人的缓冲性,以此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的晃动过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大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坚硬,以此促使承接短杆沿着活动通孔向环形存储空腔内滑动,并将内置磁铁块从存储囊球内顶出,从而在内置磁铁块的对形变短杆的排斥作用下,促使外环形存储囊与数据采集机器人底部的万向轮接触,从而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晃动较大的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件开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0003]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0004]目前在对三维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数据采集机器人,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机器人的移速过快,并且在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下,促使机器人受到碰撞而不稳定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数据采集的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本方案通过数据采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碰撞,可以促使接触垫块与阻挡物接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小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柔软,从而提高整个数据采集机器人的缓冲性,以此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的晃动过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大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坚硬,以此促使承接短杆沿着活动通孔向环形存储空腔内滑动,并将内置磁铁块从存储囊球内顶出,从而在内置磁铁块的对形变短杆的排斥作用下,促使外环形存储囊与数据采集机器人底部的万向轮接触,从而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晃动较大的可能性。
[0006]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技术人员使用蓝牙将数据采集机器人与控制手部连接,启动数据采集机器人的开
关,促使数据采集机器人进入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手部将指令传递数据采集机器人;S2、技术人员通过控制手部,操纵数据采集机器人自由移动,并通过控制数据采集机器人上的镜头将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PC机内;S3、通过编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重组,从而完成对软件的开发,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云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数据采集机器人内开凿有环形存储空腔,所述数据采集机器人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环形存储空腔相互连通的活动通孔,所述活动通孔内插设有承接短杆,所述承接短杆外端连接有位于数据采集机器人外侧的接触垫块,所述承接短杆远离接触垫块一端连接有位于环形存储空腔内的存储囊球,所述存储囊球与环形存储空腔上下内壁均相连接,所述承接短杆包括与接触垫块和存储囊球均相连接的弹性外包囊,所述弹性外包囊内连接有内置缓冲柱,所述存储囊球内壁连接有内置磁铁块,所述存储囊球右端设有一个切口,通过数据采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碰撞,可以促使接触垫块与阻挡物接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小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柔软,从而提高整个数据采集机器人的缓冲性,以此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的晃动过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大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坚硬,以此促使承接短杆沿着活动通孔向环形存储空腔内滑动,并将内置磁铁块从存储囊球内顶出,从而在内置磁铁块的对形变短杆的排斥作用下,促使外环形存储囊与数据采集机器人底部的万向轮接触,从而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晃动较大的可能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机器人底端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外侧套设有与数据采集机器人相连接的外环形存储囊,所述外环形存储囊内顶端连接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内插设有活动撑杆,所述活动撑杆与收纳筒内顶端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活动撑杆底端连接有与外环形存储囊内底端相连接的形变短杆,通过内置磁铁块对形变短杆的排斥作用,可以促使形变短杆带动外环形存储囊向下移动,并借助膨胀时产生的晃动,可以促使外环形存储囊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逸出,从而进一步带动外环形存储囊底部下移,并促使外环形存储囊与底部的万向轮接触,以此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继续移动的可能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置缓冲柱由D3O材料制成,通过使用D3O材料制作内置缓冲柱,可以使得内置缓冲柱受到力度较大的冲撞时,质地较硬,并在内置缓冲柱受到力度较小的冲撞时,质地较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囊球由绝磁橡胶材料制成,通过使用绝磁材料制作存储囊球,可以当内置磁铁块位于存储囊球内时,对内置磁铁块进行磁屏蔽,从而减少内置磁铁块位于存储囊球内时也能对形变短杆产生排斥作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形存储囊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所述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水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比为1:1,通过在外环形存储囊内填充二氧化碳水溶液,可以促使外环形存储囊受到碰撞后,二氧化碳水溶液迅速分解并促使外环形存储囊迅速膨胀。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筒内壁连接有主限位环,所述活动撑杆外端连接有位于主限位环上侧的副限位环,通过设置主限位环和副限位环,可以减少活动撑杆与收纳筒出现分离的可能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筒内壁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流动小孔,所述流动小孔位于
活动撑杆上侧,通过设置流动小孔,可以在活动撑杆的移动过程中,提高二氧化碳水溶液内的流动性,以此提高二氧化碳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的逸出效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副限位环底端连接有串接短绳,所述串接短绳位于收纳筒与活动撑杆之间,所述串接短绳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囊球,所述气囊球外端嵌设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水透气膜,通过设置气囊球和防水透气膜,可以在副限位环与主限位环相互接触时,可以对气囊球挤压,从而提高二氧化碳水溶液的流动效率,以此提高外环形存储囊膨胀速度。
[0016]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数据采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碰撞,可以促使接触垫块与阻挡物接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小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柔软,从而提高整个数据采集机器人的缓冲性,以此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的晃动过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碰撞力度较大时,可以促使内置缓冲柱较为坚硬,以此促使承接短杆沿着活动通孔向环形存储空腔内滑动,并将内置磁铁块从存储囊球内顶出,从而在内置磁铁块的对形变短杆的排斥作用下,促使外环形存储囊与数据采集机器人底部的万向轮接触,从而减少数据采集机器人受到晃动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技术人员使用蓝牙将数据采集机器人(1)与控制手部连接,启动数据采集机器人(1)的开关,促使数据采集机器人(1)进入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手部将指令传递数据采集机器人(1);S2、技术人员通过控制手部,操纵数据采集机器人(1)自由移动,并通过控制数据采集机器人(1)上的镜头将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PC机内;S3、通过编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重组,从而完成对软件的开发,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云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数据采集机器人(1)内开凿有环形存储空腔(2),所述数据采集机器人(1)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环形存储空腔(2)相互连通的活动通孔(3),所述活动通孔(3)内插设有承接短杆(4),所述承接短杆(4)外端连接有位于数据采集机器人(1)外侧的接触垫块(5),所述承接短杆(4)远离接触垫块(5)一端连接有位于环形存储空腔(2)内的存储囊球(8),所述存储囊球(8)与环形存储空腔(2)上下内壁均相连接,所述承接短杆(4)包括与接触垫块(5)和存储囊球(8)均相连接的弹性外包囊(6),所述弹性外包囊(6)内连接有内置缓冲柱(7),所述存储囊球(8)内壁连接有内置磁铁块(9),所述存储囊球(8)右端设有一个切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机器人(1)底端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外侧套设有与数据采集机器人(1)相连接的外环形存储囊(10),所述外环形存储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予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