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雅倩专利>正文

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97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涉及医疗设备领域。该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块,座椅底端位于底部块之间滑动连接有插杆,插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板,齿条板外齿牙啮合连接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内部插接有调节杆,调节杆远离调节齿轮一端贯通底部块,插杆远离座椅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架。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二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固定片移动,固定片带动限位柱移动,限位柱带动旋转凸杆移动,从而增大夹紧杆摆动幅度,固定片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往复丝杆在主轴外表面移动,往复丝杆传动滚筒对患者脚部前顶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对患者腿部肌腱进行辅助恢复,具有可调节性的优点。有可调节性的优点。有可调节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运动中经常会出现肌腱受损的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治疗,在骨科进行肌腱修复过程中,通过对踝部进行固定,使得肌腱生长愈合,由于长期的静养使得肌腱收缩,拉伸性能下降,使得踝关节的运动受限,尤其影响行走、跑步等动作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对肌腱进行拉伸舒展的修复练习,普遍的修复训练都是通过医疗人员或者病患自己进行拉伸运动,使得肌腱逐步受拉,使得肌腱得到舒展。
[0003]传统的康复训练需要人工的配合,且定时进行拉伸,拉伸时力度、踝部弯曲角度都是依靠人员来控制,稍有不慎会使得肌腱再次损伤,并且护工在对患者跟腱进行按摩的时候,比较费力,患者自身不便进行按摩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块,座椅底端位于底部块之间滑动连接有插杆,插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板,齿条板外齿牙啮合连接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内部插接有调节杆,调节杆远离调节齿轮一端贯通底部块,插杆远离座椅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架,承载框架底部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轮,承载框架靠近座椅一端位于插杆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远离座椅一端与座椅组成滑动连接,座椅位于滑杆位置开设有插孔,承载框架远离座椅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外表面套接有电机支架与承载框架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贯通承载框架侧壁,第一电机输出轴位于承载框架内部部分外表面套接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远离第一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主轴,主轴远离动力齿轮一端与承载框架组成转动连接,主轴外表面远离动力齿轮一端套接有往复丝杆,往复丝杆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环,固定套环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远离固定套环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承载框架内部位于支撑架位置开设有移动槽,承载框架底壁位于滚筒两侧固定连接有轨道槽,支撑架与轨道槽组成滑动连接,往复丝杆远离动力齿轮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固定片内部插接有螺纹杆,螺纹杆靠近第一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螺纹杆远离第二电机一端与承载框架组成转动连接,固定片内部位于螺纹杆两侧插接有限位柱,限位柱远离第二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凸杆,旋转凸杆内部插接有副轴,副轴贯通限位柱且与承载框架组成转动连接,副轴靠近第一电机一端外表面套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外表面套接有链条,链条远离传动齿轮一端与动力齿轮啮合设置,旋转凸杆外表面接触连接有滚动轮,滚动轮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夹紧杆,承载框架位于夹紧杆位置开设有放置槽,夹紧杆顶端转动连接有接触轮,夹紧杆内部位于滚动轮与接触轮之间插接有固定杆,固定
杆贯通夹紧杆,固定杆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两夹紧杆之间位于支撑块下方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支撑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侧壁位于支撑块上方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与承载框架组成滑动连接,卡块底端远离横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压杆,下压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块。
[0006]优选的,所述座椅底端位于插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轨道,固定轨道内壁与插杆外表面啮合设置,齿条板两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挡块。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外表面位于齿条板两侧套接有固定支架,调节杆与固定支架、底部块组成转动连接,调节杆远离底部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承载框架侧壁位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位置设置有支撑套环,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支撑套环组成转动连接,主轴远离动力齿轮一端设置有延长块,延长块与承载框架底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与主轴组成滑动连接,固定套环与往复丝杆组成转动连接,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与轨道槽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远离动力齿轮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卡环,连接杆顶端套接在固定卡环外表面,螺纹杆与固定片组成转动连接,固定片内部插接有与螺纹杆外表面啮合的螺纹槽。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与固定片组成转动连接,旋转凸杆、限位柱与副轴组成滑动连接,夹紧杆与固定杆组成转动连接,每个放置槽内部共阵列连接六个夹紧杆,放置槽内壁开设有卡槽与卡块啮合连接,移动槽侧壁位于下压杆底端位置开设有滑动槽。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块与横杆同高度设置,滚筒位于放置块上方且互不干涉。
[0013]本专利技术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在使用时,根据患者身高调节装置,旋转调节杆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带动齿条板移动,齿条板带动插杆在座椅底端移动,插杆带动承载框架移动,承载框架带动滑杆在座椅内移动,从而完成调节,患者坐在座椅上,将脚后跟放置在放置块上方,随着患者腿部重力下压带动下压杆移动,下压杆带动支撑块下移,支撑块带动固定杆下移,固定杆带动夹紧杆下移,夹紧杆底端的滚动轮在旋转凸杆外表面移动,随着旋转凸杆外部形状夹紧杆顶端带动接触轮与患者腿部接触,腿部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承载框架上,第一电机带动动力齿轮转动,动力齿轮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带动固定套环往复运动,固定套环带动支撑架移动,支撑架带动滚筒对患者脚部进行前顶,从而使腿部肌腱得到拉伸,第二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固定片移动,固定片带动限位柱移动,限位柱带动旋转凸杆移动,从而增大夹紧杆摆动幅度,固定片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往复丝杆在主轴外表面移动,往复丝杆传动滚筒对患者脚部前顶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对患者腿部肌腱进行辅助恢复,解决了患者腿部拉伸力度、踝部弯曲角度都是由人员来控制导致稍有不慎会再次损伤的问题,具有可调节性的优点。
[0015]2、该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在使用时,动力齿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副轴转动,副轴带动旋转凸杆转动,旋转凸杆带动滚动轮转动,滚动轮随着旋转凸杆外部形状带动夹紧杆大幅度摆动,从而带动接触轮对肌腱位置进行按摩,解决了护工对患者跟腱按摩费力且患者自身不便进行按摩的问题,具有省事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三轴测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调节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齿条板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电机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轨道槽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往复丝杆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夹紧杆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拉力弹簧示意图。
[0024]其中,1座椅、2底部块、3插杆、4齿条板、5调节齿轮、6调节杆、7承载框架、8支撑轮、9滑杆、10第一电机、11动力齿轮、12主轴、13往复丝杆、14固定套环、15支撑架、16滚筒、17轨道槽、18连接杆、19固定片、20螺纹杆、21第二电机、22限位柱、23旋转凸杆、24副轴、25传动齿轮、26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腿部肌腱恢复用医疗设备,包括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块(2),座椅(1)底端位于底部块(2)之间滑动连接有插杆(3),插杆(3)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板(4),齿条板(4)外齿牙啮合连接有调节齿轮(5),调节齿轮(5)内部插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远离调节齿轮(5)一端贯通底部块(2),插杆(3)远离座椅(1)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架(7),承载框架(7)底部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轮(8),承载框架(7)靠近座椅(1)一端位于插杆(3)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9),滑杆(9)远离座椅(1)一端与座椅(1)组成滑动连接,座椅(1)位于滑杆(9)位置开设有插孔,承载框架(7)远离座椅(1)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外表面套接有电机支架与承载框架(7)连接,第一电机(10)输出轴贯通承载框架(7)侧壁,第一电机(10)输出轴位于承载框架(7)内部部分外表面套接有动力齿轮(11),动力齿轮(11)远离第一电机(10)一端固定连接有主轴(12),主轴(12)远离动力齿轮(11)一端与承载框架(7)组成转动连接,主轴(12)外表面远离动力齿轮(11)一端套接有往复丝杆(13),往复丝杆(13)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环(14),固定套环(14)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远离固定套环(14)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16),承载框架(7)内部位于支撑架(15)位置开设有移动槽,承载框架(7)底壁位于滚筒(16)两侧固定连接有轨道槽(17),支撑架(15)与轨道槽(17)组成滑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13)远离动力齿轮(11)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19),固定片(19)内部插接有螺纹杆(20),螺纹杆(20)靠近第一电机(10)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1),螺纹杆(20)远离第二电机(21)一端与承载框架(7)组成转动连接,固定片(19)内部位于螺纹杆(20)两侧插接有限位柱(22),限位柱(22)远离第二电机(21)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凸杆(23),旋转凸杆(23)内部插接有副轴(24),副轴(24)贯通限位柱(22)且与承载框架(7)组成转动连接,副轴(24)靠近第一电机(10)一端外表面套接有传动齿轮(25),传动齿轮(25)外表面套接有链条(26),链条(26)远离传动齿轮(25)一端与动力齿轮(11)啮合设置,旋转凸杆(23)外表面接触连接有滚动轮(27),滚动轮(27)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夹紧杆(28),承载框架(7)位于夹紧杆(28)位置开设有放置槽,夹紧杆(28)顶端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雅倩
申请(专利权)人:杨雅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