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65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显示屏,包括底壳、面板、PBC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将底板四周包围的侧板,所述底板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网格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柱高于所述网格凸起结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设有底板凸台;所述光学透镜包括透镜基板、透镜组和透镜定位柱,所述透镜组包括出光部和导光柱,所述出光部设置在透镜基板的正面,所述定位柱和导光柱设置在透镜基板的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ED显示屏配合精度高、密封性好、散热效果佳,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一致性和平稳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显示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LED显示屏
,尤其涉及LED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LED显示屏具有高亮度、可拼接使用、方便灵活、高效低耗等优点,使得它在大面积显示,特别是在体育、广告、金融、展览、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
[0003]现有LED显示屏由于可视角度小,因此需要在光源上方设置透镜,而透镜、隔光板、PCB板和底壳之间如何实现密封连接,是现有LED显示屏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此外,底壳、PCB板、隔光板和透镜除了要形成紧密连接以减少LED显示屏的整体厚度外,还要提高LED显示屏的整体散热效果。
[0005]进一步地,安装在SMD光源上方的透镜容易发生移位,且透镜与SMD光源之间的距离难以保持一致性,以使LED显示屏模块的配合精度低,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一致性和平稳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屏,配合精度高、密封性好、散热效果佳,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一致性和平稳性。
[0007]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屏,其能解决目前SMD户外显示屏在垂直(上下)方向上光利用率不高,但使用普通凸透镜后,水平(左右)方向的可视角度又偏小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包括底壳、面板、PBC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将底板四周包围的侧板,所述底板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网格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柱高于所述网格凸起结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设有底板凸台;所述光学透镜包括透镜基板、透镜组和透镜定位柱,所述透镜组包括出光部和导光柱,所述出光部设置在透镜基板的正面,所述定位柱和导光柱设置在透镜基板的背面;
[0009]所述PCB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以使网格凸起结构与PCB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隔光板架设在所述底板凸台上,以将隔光板设置在PCB板的上方;
[0010]所述第二安装柱将光学透镜固定在隔光板上,并将隔光板和PCB板夹紧在光学透镜和底壳之间,所述透镜定位柱的底部插入在PCB板内,其中,所述导光柱与PCB板上的SMD光源在同一直线上。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柱高于所述网格凸起结构,所述底板凸台高于所述第一安装柱;
[0012]所述光学透镜设有与第二安装柱对应的透镜安装柱,所述透镜安装柱穿过隔光板并抵接在PCB板上,固定件穿过透镜安装柱和PCB板并插入第二安装柱的安装孔内,以将底壳、PCB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进行紧密连接。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板的正面上还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三安装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高于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部插入在PCB板对应的定位孔内,以确定PCB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4]所述第三安装柱高于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三安装柱穿过PCB板、隔光板、光学透镜并抵接在面板的底部,以将面板固定在光学透镜上方;
[0015]所述第二定位柱高于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PCB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且其顶部插入在面板对应的定位孔内,以确定面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板的背面上设有散热区、散热通孔、第四安装柱和第五安装柱,所述第四安装柱设于散热区内,用于安装主板;
[0017]所述第五安装柱设于散热区的四周,用于安装散热器;
[0018]所述散热通孔位于散热区内并贯穿所述底板,设于散热区的散热器产生的冷风通过散热通孔进入底壳内。
[001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镜定位柱包括柱体、凸出卡齿和插接部,所述凸出卡齿沿着柱体的侧壁向外凸出,所述插接部位于柱体的底部;
[0020]所述导光柱插入到隔光板对应的隔光通孔内,所述插接部插入PCB板对应的定位通孔内,所述凸出卡齿卡接在PCB板的表面,以使导光柱与SMD光源具有预设距离。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镜基板的背面还设有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沿着透镜基板的背面向外凸起并包围在导光柱的四周,所述环形凸起抵接在隔光板上;
[0022]所述环形凹槽沿着透镜基板的背面向内凹陷,其设于导光柱和环形凸起之间。
[002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出光部具有入射平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射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出光面与水平面相交形成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具有全反射段以及与全反射段相邻的折射段,从入射平面射入的光至少有部分在全反射段进行全反射,并在全反射后通过相邻的折射段射出;
[0024]所述出光面与竖直面相交形成第二曲线,竖直面分别与入射平面以及水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曲线向远离入射平面的方向凸出。
[002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光板包括隔光基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隔光基板设有若干个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凸起从隔光基板的表面向上凸起并将所述安装区域围住,光学透镜架设在第一凸起上,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注胶槽,所述注胶槽沿着第一凸起的表面向下凹陷,胶体注入到注胶槽内以将隔光板和光学透镜进行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注胶槽的内部。
[002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凸起高于所述注胶槽,所述注胶槽的深度为0.3~0.8mm,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为1~5mm。
[002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相邻两个安装区域之间,以将所有安装区域隔开;
[0028]所述第一凸起靠近安装区域的内侧设有隔光板凸台,所述隔光板凸台用于接住从第一凸起和光学透镜边缘之间缝隙向下渗漏的胶体。
[0029]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的底壳在底板的正面上设置第一安装柱来固定PCB板,在侧板的内侧壁设
置底板凸台来固定隔光板,并在底板的正面上设置第二安装柱来固定光学透镜,其中,固定件穿过PCB板并插入在第一安装柱的安装孔内,以将PCB板紧固在底壳上;固定件穿过光学透镜和PCB板并插入第二安装柱的安装孔内,将隔光板和PCB板夹紧在光学透镜和底壳之间,以实现底壳、PCB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的紧密连接;最后将胶体注入在隔光板的边缘,从而将光学透镜、隔光板和底壳形成密封连接,其中,可以通过侧板来阻止胶体溢出,减少胶体的注胶量,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显示屏重量的作用。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透镜定位柱穿过隔光板,并让透镜定位柱底部的插接部插入PCB板对应的定位通孔内,同时通过透镜定位柱上的凸出卡齿卡接在PCB板的表面,从而保证导光柱设于在SMD光源的正上方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使LED显示屏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一致性和平稳性。
[0032]本专利技术的网格凸起结构从底板的正面向上凸起,因此其可以增加散热的面积,提高底壳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一安装柱高于所述网格凸起结构,以使架设在第一安装柱上的PCB与网格凸起结构具有预设距离,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面板、PBC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将底板四周包围的侧板,所述底板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网格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柱高于所述网格凸起结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设有底板凸台;所述光学透镜包括透镜基板、透镜组和透镜定位柱,所述透镜组包括出光部和导光柱,所述出光部设置在透镜基板的正面,所述定位柱和导光柱设置在透镜基板的背面;所述PCB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以使网格凸起结构与PCB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隔光板架设在所述底板凸台上,以将隔光板设置在PCB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柱将光学透镜固定在隔光板上,并将隔光板和PCB板夹紧在光学透镜和底壳之间,所述透镜定位柱的底部插入在PCB板内,其中,所述导光柱与PCB板上的SMD光源在同一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柱高于所述网格凸起结构,所述底板凸台高于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光学透镜设有与第二安装柱对应的透镜安装柱,所述透镜安装柱穿过隔光板并抵接在PCB板上,固定件穿过透镜安装柱和PCB板并插入第二安装柱的安装孔内,以将底壳、PCB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进行紧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正面上还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三安装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高于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部插入在PCB板对应的定位孔内,以确定PCB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三安装柱高于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三安装柱穿过PCB板、隔光板、光学透镜并抵接在面板的底部,以将面板固定在光学透镜上方;所述第二定位柱高于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PCB板、隔光板和光学透镜,且其顶部插入在面板对应的定位孔内,以确定面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背面上设有散热区、散热通孔、第四安装柱和第五安装柱,所述第四安装柱设于散热区内,用于安装主板;所述第五安装柱设于散热区的四周,用于安装散热器;所述散热通孔位于散热区内并贯穿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海波梁炽成陈家耀黄达森彭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