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65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涉及线缆抗静电增强电磁兼容性技术领域。该超强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所述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分为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为屏蔽保护纸,且屏蔽保护纸为铜纸材料,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步骤一:将称取橡胶材料和铅粉材料,且橡胶材料与铅粉材料的配比为1.5:1;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称量的橡胶材料进行熔融,在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内加入称量好的铅粉,并高温状态下将橡胶材料与铅粉充分的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电缆的电磁兼容性和静电性能良好,使得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不回导致信号受到电磁干扰,且避免火灾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抗静电增强电磁兼容性
,具体为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对电磁兼容的定义为:系统或设备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会对其他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E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分,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各种电气或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共同空间中,以规定的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能力。也称电磁兼容性。它的含义包括:

电子系统或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的相互兼顾;

电子系统或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若再扩展到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又可把电磁兼容学科内容称作环境电磁学。
[0003]在现有技术中线缆的电磁兼容性差,且线缆长时间使用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静电,导致线缆内信号传输受到影响,且静电的积累可能会造成火灾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解决了电缆电磁兼容性和抗静电性能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超强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所述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分为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为屏蔽保护纸,且屏蔽保护纸为铜纸材料,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0008]步骤一:将称取橡胶材料和铅粉材料,且橡胶材料与铅粉材料的配比为1.5:1;
[0009]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称量的橡胶材料进行熔融,在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内加入称量好的铅粉,并高温状态下将橡胶材料与铅粉充分的混合;
[0010]步骤三:将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和铅粉混合物倒入模具内插入若干均匀分布的软金属丝,将混合物制成桶状,且桶状的第二屏蔽层外壁位置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且若干凹槽呈锯齿状。
[0011]抗静电防护设计,包括第三软面保护层,所述第三软面保护层内设置有若干均匀
分布的缆芯,所述缆芯与第三软面保护层之间填充有绝缘层,所述第三软面保护层外侧设置有第二软面保护层,所述第三软面保护层和第二软面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与第二软面保护层和第三软面保护层与第一屏蔽层之间填充有隔热层,所述第二软面保护层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软面保护层,所述第一软面保护层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内壁与第二软面保护层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面保护层表面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电装置,所述导电装置与第二屏蔽层外表面位置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石棉纤维材料,所述第一软面保护层、第二软面保护层和第三软面保护层均为橡胶材料,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棉材料。
[0013]优选的,所述导电装置包括固定压缩桶,所述固定压缩桶为第一软面保护层表面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压缩桶下表面位置与第二屏蔽层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压缩桶上表面位置贯穿滑动连接有伸缩导电杆,所述伸缩导电杆位于固定压缩桶内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限位块。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限位块外壁与固定压缩桶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防护限位块远离伸缩导电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防护限位块一端与固定压缩桶内底壁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压缩桶外壁与第一软面保护层贯穿固定位置密封固定有保护连接座,所述保护连接座为橡胶材料。
[0016]工作原理:当电磁辐射传输到第二屏蔽层3位置时被齿轮状的第二屏蔽层3折射,且通过第一屏蔽层2将少量剩余的电磁辐射隔绝,当电缆位置出现静电时,通过伸缩导电杆94和固定压缩桶91将静电排出,同时压缩弹簧93方便伸缩导电杆94复位,且伸缩设置的伸缩导电杆94使得线缆与地面或其它外界导体接触释放静电。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电装置,通过导电装置可以将电缆位置的静电通过固定压缩桶和伸缩导电杆传输到外界,避免因静电导致火灾的发生,且伸缩导电杆实现伸缩,适应范围更广。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通过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使得电磁信号屏蔽性能良好,避免杂质的电磁信号影响电缆内信号的正常输送,使得电缆的信号传输稳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的侧面剖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的局部主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超强电磁兼容及抗静电防护设计的导电装置剖视图。
[0025]其中,1、第一软面保护层;2、第一屏蔽层;3、第二屏蔽层;4、第二软面保护层;5、隔热层;6、缆芯;7、绝缘层;8、第三软面保护层;9、导电装置;10、保护连接座;91、固定压缩桶;92、防护限位块;93、压缩弹簧;94、伸缩导电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4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超强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分为第一屏蔽层2和第二屏蔽层3,第一屏蔽层2为屏蔽保护纸,且屏蔽保护纸为铜纸材料,第二屏蔽层3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0029]步骤一:将称取橡胶材料和铅粉材料,且橡胶材料与铅粉材料的配比为1.5:1;
[0030]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称量的橡胶材料进行熔融,在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内加入称量好的铅粉,并高温状态下将橡胶材料与铅粉充分的混合,通过高温使得橡胶材料保持熔融状态,避免在搅拌时橡胶材料冷却干结;
[0031]步骤三:将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和铅粉混合物倒入模具内插入若干均匀分布的软金属丝,通过金属丝增加第二屏蔽层3的强度,将混合物制成桶状,且桶状的第二屏蔽层3外壁位置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强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兼容性增强装置分为第一屏蔽层(2)和第二屏蔽层(3),所述第一屏蔽层(2)为屏蔽保护纸,且屏蔽保护纸为铜纸材料,所述第二屏蔽层(3)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步骤一:将称取橡胶材料和铅粉材料,且橡胶材料与铅粉材料的配比为1.5:1;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称量的橡胶材料进行熔融,在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内加入称量好的铅粉,并高温状态下将橡胶材料与铅粉充分的混合;步骤三:将熔融后的橡胶材料和铅粉混合物倒入模具内插入若干均匀分布的软金属丝,将混合物制成桶状,且桶状的第二屏蔽层(3)外壁位置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且若干凹槽呈锯齿状。2.抗静电防护设计,包括第三软面保护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软面保护层(8)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缆芯(6),所述缆芯(6)与第三软面保护层(8)之间填充有绝缘层(7),所述第三软面保护层(8)外侧设置有第二软面保护层(4),所述第三软面保护层(8)和第二软面保护层(4)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2),所述第一屏蔽层(2)与第二软面保护层(4)和第三软面保护层(8)与第一屏蔽层(2)之间填充有隔热层(5),所述第二软面保护层(4)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软面保护层(1),所述第一软面保护层(1)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屏蔽层(3),所述第二屏蔽层(3)内壁与第二软面保护层(4)外壁位置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子军吴小青吴丽花肖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特朗达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