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桂兰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63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公开了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壁底端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两端套设有两个弹簧A,一弹簧A一端连接在外壳体内壁上,另一弹簧A一端连接在固定杆上的挡块上,两弹簧A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A,滑块A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滑块A通过连杆连接有下固定板,外壳体内壁中间连接有活塞筒,活塞筒内设置有弹簧B,弹簧B顶端设置有活塞块,活塞块顶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另一端穿过活塞筒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下两端连接接有固定块A,固定块A之间连接有滑杆,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B,滑块B连接有侧固定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从多个方面对车载锂电池的安全性进行了保护,可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可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可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具体是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温度对锂电池寿命也有较大的影响。冰点以下环境有可能使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而过热的环境则会缩减电池的容量。因此,如果笔记本长期使用外接电源也不将电池取下来,电池就长期处于笔记本排出的高热当中,很快就会报废,而且传统成品锂电池的保护装置与锂电池连接方式简单,不具备减震功能,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与保护装置的内壁发生摩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装置内也缺乏防潮的结构,极大的影响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壁底端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两端套设有两个弹簧A,一弹簧A一端连接在外壳体内壁上,另一弹簧A一端连接在连接在固定杆上的挡块上,两所述弹簧A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A,滑块A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滑块A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外壳体内壁中间位置连接有活塞筒,活塞筒内设置有弹簧B,弹簧B顶端设置有活塞块,活塞块顶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另一端穿过活塞筒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下两端连接接有固定块A,固定块A之间连接有滑杆,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B,滑块B与上下两固定块A之间均设置有弹簧C,弹簧C套设在滑杆上,滑块B连接有侧固定板。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内壁表面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一端穿过外壳体连接有散热管。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一侧连接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散热管,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循环管。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管内侧的外壳体外壁上连接有机壳,机壳内设置有支架A。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输出轴穿过支架连接有风扇A。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内壁表面紧密贴合有隔热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层为绝缘减震材料。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诉外壳体顶端设置有箱盖,箱盖顶端对称设置有换气孔A与换气孔B。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气孔A为进气孔,换气孔B为排气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气孔A与换气孔B内均设置有支架B,支架B上连接有电动机,电动机输出轴穿过支架连接有风扇B。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置通过弹簧A、弹簧B和弹簧C的设置,将电池的横向与竖直向的震动产生的惯性势能转换成弹簧的弹性势能,并通过弹簧的简谐振动对弹性势能进行削减,最终达到缓震的目的,减小震动对装置产生的机械性损伤;装置还可通过装置内的循环管与散热管对电池进行恒温保护;同时换气孔A与换气孔B对装置内部的空气进行更换,保持装置内部气体干燥,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对电池造成锈蚀,本专利技术有效的从多个方面对车载锂电池的安全性进行了保护,可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的右视剖面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0019]图5为图4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外壳体、2-箱盖、3-隔热层、4-固定杆、5-滑块A、6-弹簧A、7-挡块、8-连杆、9-下固定板、10-活塞筒、11-弹簧B、12-活塞块、13-活塞杆、14-固定板、15-固定块A、16-滑杆、17-弹簧C、18-滑块B、19-侧固定板、20-固定块B、21-循环管、22-散热管、23-水泵、24-机壳、25-支架A、26-风扇A、27-换气孔A、28-换气孔B、29-支架B、30-电动机、31-风扇B。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实施例1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壁底端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两端套设有两个弹簧A6,一弹簧A6一端连接在外壳体1内壁上,另一弹簧A6一端连接在连接在在固定杆4上的挡块7上,两所述弹簧A6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A5,滑块A5滑动连接在固定杆4上,滑块A5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8,连杆8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9,当装置发生震动时,下固定板9将电池的竖直方向的震动通过连杆8传递至滑块A5上,滑块A5通过弹簧A6将电池震动产生的惯性势能转换成弹簧A6的弹性势能,并通过弹簧A6的简谐振动对弹性势能进行削减,最终达到缓震的目的,并且弹簧A6在对下固定板9传递来的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震的同时,也可对部分横向震荡进行缓震,所述外壳体内壁中间位置连接有活塞筒10,活塞筒10内设置有弹簧B11,弹簧B11顶端设置有活塞块12,活塞块12顶端连接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另一端穿过活塞筒10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上下两端连接接有固定块A15,固定块A15之间连接有滑杆16,滑杆1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
B18,滑块B18与上下两固定块A15之间均设置有弹簧C17,弹簧C17套设在滑杆16上,滑块B18连接有侧固定板19,当装置发生震动时,侧固定板19将电池的横向震荡通过滑块B18,滑杆16,固定块A15、活塞杆13和活塞块12最终传递至弹簧B11上,弹簧B11将电池震动产生的惯性势能转换成弹簧B11的弹性势能,并通过弹簧B11的简谐振动对弹性势能进行削减,最终达到缓震的目的,同时装置通过在滑杆16上设置的弹簧C17对装置的竖直方向的震动也进行一定程度的缓震。
[0024]优选的,为了更好的对电池进行保护,所述外壳体内壁表面设置有循环管21,循环管21一端穿过外壳体1连接有散热管22,所述循环管21与散热管22内设置有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循环管21将装置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后,通过设置在外壳体1外侧的散热管22将热量散出,所述外壳体1一侧连接有水泵23,水泵23的进水端连接有散热管22,水泵23的出水端连接有循环管21,装置通过水泵23推动循环管21与冷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流动,所述散热管22内侧的外壳体1外壁上连接有机壳24,机壳24内设置有支架A2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壁底端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两端套设有两个弹簧A(6),一弹簧A(6)一端连接在外壳体(1)内壁上,另一弹簧A(6)一端连接在固定杆(4)上的挡块(7)上,两所述弹簧A(6)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A(5),滑块A(5)滑动连接在固定杆(4)上,滑块A(5)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8),连杆(8)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9),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板中间位置连接有活塞筒(10),活塞筒(10)内设置有弹簧B(11),弹簧B(11)顶端设置有活塞块(12),活塞块(12)顶端连接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另一端穿过活塞筒(10)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上下两端连接接有固定块A(15),固定块A(15)之间连接有滑杆(16),滑杆(1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B(18),滑块B(18)与上下两固定块A(15)之间均设置有弹簧C(17),弹簧C(17)套设在滑杆(16)上,滑块B(18)连接有侧固定板(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壁表面设置有循环管(21),循环管(21)一端穿过外壳体(1)连接有散热管(2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锂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刘桂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