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37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风扇以及离子化装置。壳体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风扇设置于出气口,用以在进气口及出气口之间形成气体的单向气体流通通道。离子化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气体的单向流通通道上,用以将气体离子化,以及收集气体中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的游离电子,借以根据所收集的游离电子检测细悬浮颗粒物浓度。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可侦测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悬浮颗粒物浓度。测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悬浮颗粒物浓度。测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悬浮颗粒物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侦测系统,尤其是有关于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M2.5指的是大气中的超细悬浮颗粒物(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为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或随着气流四处漂浮,也易吸附着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0003]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PM2.5侦测装置,可将空气中微粒导入光学散射原理的感测区域,再经转换为PM2.5质量浓度。然而现有的侦测装置,大多仅能侦测直径2.5微米以上的细悬浮颗粒物,对于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悬浮颗粒物,并不能准确侦测。因此,如何提供准确性高且可侦测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即成为追求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可侦测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悬浮颗粒物浓度。
[000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壳体,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风扇,设置于出气口,用以在进气口及出气口之间形成气体的单向气体流通通道;离子化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气体的单向流通通道上,用以将气体离子化,以及收集气体中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的游离电子,借以根据所收集的游离电子检测细悬浮颗粒物浓度。
[0006]在一实施例中,离子化装置还包括离子化区以及检测区,其中离子化区用以将气体离子化,检测区邻接离子化区用以收集气体中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的游离电子。/>[0007]在一实施例中,离子化装置具有上电极以及下电极相对设在离子化区内,上电极通过上电极引线与离子电源的高压端相连,下电极通过下电极引线与离子电源的低压端相连。
[0008]在一实施例中,离子化装置具有集电板设置在检测区内,用以收集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游离电子。
[0009]在一实施例中,集电板还耦接电流计,用以检测集电板所收集游离电子的对应电流量。
[0010]在一实施例中,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元件,用以根据对应电流量计算细悬浮颗粒物浓度。
[0011]在一实施例中,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通信元件耦接处理元件,通信元件与远端伺服装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信,将处理元件所计算出的细悬浮颗粒物浓度传送给远端伺服装置。
[0012]在一实施例中,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监控装置耦接处理元件,监控装置还包含有警告元件,当处理元件侦测出细悬浮颗粒物浓度超出标准值时,警告元件发出警
告。
[0013]在一实施例中,进气口及出气口为百叶窗形式。
[0014]在一实施例中,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计,用以感测环境温度。
[0015]因此,依据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是通过离子化空气后,让空气中的细悬浮颗粒物吸附游离电子,再借由检测所吸附的游离电子电流量来计算细悬浮颗粒物浓度,由于不论细悬浮颗粒物的大小均会吸附游离电子,因此本技术可检测直径小于2.5微米以下的细悬浮颗粒物浓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根据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根据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离子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0-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102-进气口,104-出气口,106-壳体,108-容置空间,110-离子化装置,111-上电极,112-下电极,114-离子电源,115-空气,120-风扇,121-处理元件,122-通信元件,123-储存元件,124-监控装置,125-感测元件,1101-离子化区,1102-检测区,1103-电流计,1104-集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技术的精神,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1]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002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也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002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2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是包括所述事物的任意一个或全部组合。
[002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技术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技术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技术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26]图1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示意图。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100包括具有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的壳体106,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贯穿壳体106的内部及外部,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分别用于输入及输出空气。在一实施例中,外壳体106的材质为木头,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形成百叶窗形式,外部气体可通过百叶窗形式的进气口102自由流入壳体106。壳体106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08,用以容置一用以将气体电解的离子化装置110。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与容置空间108相连通。在一实施例中,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可设置于壳体106相对的两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进气口102及
出气口104设置的位置并不限制,可因应需要而变化。
[0027]此外,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100还可包括风扇120,该风扇120用以抽送空气流动,使空气顺利地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容置空间108内,再由出气口104排出。其中,进气口102及出气口104之间形成单向的气体流动通路,离子化装置110设置在气体流动通路中。当空气115经由进气口102向出气口104流动时,会通过离子化装置110离子化区1101被电解为离子化气体,包括带正电离子(positive ion)、带负电的游离电子(electron)、带负电离子(negative ion)、中性的原子(atom)、自由基(radical)及亚稳态粒子(meta-stable particle)。而混杂于空气115中的细悬浮颗粒物会吸附其中的带负电的游离电子(electron),并在通过检测区1102时,通过电流计1103检测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带负电的电子流大小,间接获得细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因为,细悬浮颗粒物无论大小均会吸附带负电的游离电子,因此本技术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100不受细悬浮颗粒大小所限制。
[0028]在一实施例中,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风扇,设置于所述出气口,用以在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之间形成气体的单向气体流通通道;离子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气体的所述单向流通通道上,用以将所述气体离子化,以及收集所述气体中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的游离电子,借以根据所述所收集的游离电子检测所述细悬浮颗粒物浓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化装置还包括离子化区以及检测区,其中所述离子化区用以将所述气体离子化,所述检测区邻接所述离子化区用以收集所述气体中细悬浮颗粒物所吸附的游离电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化装置具有上电极以及下电极相对设在所述离子化区内,所述上电极通过上电极引线与离子电源的高压端相连,所述下电极通过下电极引线与所述离子电源的低压端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悬浮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化装置具有集电板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内,用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良姜峰
申请(专利权)人:智感云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