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37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1
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及装置,能够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用能优化问题给出综合能源配置方案,为用户能源使用、运营的经济性,能源效率高效性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向社会提供电能服务、需求响应及节能增值服务,直接节约了社会经济成本。方法包括:(1)资料收集;(2)层级划分:依据三层两中心的层级划分标准,结合区域功能将供能区域逐级划分为能元细胞、功能单元、运营单元、城市供给中心和需求中心;(3)现状能源分析;(4)负荷预测;(5)能源供需平衡;(6)方案制定;(7)技术及经济评价;(8)能源信息系统建设;(9)能源业务设计。(9)能源业务设计。(9)能源业务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 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以及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 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持续增加,致使传统能源的 开采和使用难以为继,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面向未来的一项复杂、相互耦合 且多维度的严峻挑战,人类或将经历一次巨大的能源变革。
[0003]国内对多能流耦合计算、能源系统规划运行有了相关研究成果,为能源 综合系统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大多数还是针对范围较小、能源组合 较为单一的小区电网和微型电网或从单一优化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未结 合底层需求从顶层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体系。针对涵盖多能流、多业务、 多能源的系统,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延展和深入。
[0004](1)能源系统变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而且需要建立逐级分解与落地的 规划架构。将复杂巨系统问题分解至若干小单元,将由上及下的规划体系与 由下及上规划思路相结合,适应未来能源系统分散化以及与信息相耦合的发 展趋势;
[0005](2)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需要通过分形创新并迭 代逐步实现,需求响应、能效管理、多能转换等能源系统分形创新的过程需 要完整的体系与方法作为指导;
[0006](3)能源互联网所具有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现有学科的专业储 备,构成要素、连接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能源系统从业者面临着一种“温 水煮青蛙”的焦虑和无力,对能源系统潜移默化的快速改变缺少有效应对方 法;对快速变化过程中涉及的主体需求和约束难以统一;
[0007](4)城市能源系统规划方法、标准、模式与机制趋同,缺少面向能源互 联网的规划方法与体系,缺少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缺乏成本分担与利益分 配的共建共享机制,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城市能源系统变革后统筹考虑规划、 运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规划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基于复 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能够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针对 不同用户用能优化问题给出综合能源配置方案,为用户能源使用、运营的经 济性,能源效率高效性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向社会提供电能服务、需求响 应及节能增值服务,直接节约了社会经济成本。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 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1)资料收集;
[0011](2)层级划分:依据三层两中心的层级划分标准,结合区域功能将 供能区域逐级划分为能元细胞、功能单元、运营单元、城市供 给中心和需求中心;
[0012](3)现状能源分析;
[0013](4)负荷预测;
[0014](5)能源供需平衡;
[0015](6)方案制定;
[0016](7)技术及经济评价;
[0017](8)能源信息系统建设;
[0018](9)能源业务设计。
[0019]本专利技术搭建了“三层两中心”的能源互联网规划体系,充分兼顾分布式 能源比重提升以及泛在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 针对不同用户用能优化问题给出综合能源配置方案,为用户能源使用、运营 的经济性,能源效率高效性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向社会提供电能服务、需 求响应及节能增值服务,直接节约了社会经济成本。
[0020]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装置,其包括:
[0021]收集模块,其配置来进行资料收集;
[0022]层级划分模块,其配置来依据三层两中心的层级划分标准,结合区 域功能将供能区域逐级划分为能元细胞、功能单元、运营单元、城 市供给中心和需求中心;
[0023]分析模块,其配置来进行现状能源分析;
[0024]预测模块,其配置来进行负荷预测;
[0025]平衡模块,其配置来进行能源供需平衡;
[0026]制定模块,其配置来进行方案制定;
[0027]评价模块,其配置来进行技术及经济评价;
[0028]建设模块,其配置来进行能源信息系统建设;
[0029]设计模块,其配置来进行能源业务设计。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的流 程图。
[0031]图2示出了特征逻辑关系图。
[0032]图3示出了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体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所示,这种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包 括以下步骤:
[0034](1)资料收集;
[0035](2)层级划分:依据三层两中心的层级划分标准,结合区域功能将供 能区域逐级划分为能元细胞、功能单元、运营单元、城市供给中 心和需求中心;
[0036](3)现状能源分析;
[0037](4)负荷预测;
[0038](5)能源供需平衡;
[0039](6)方案制定;
[0040](7)技术及经济评价;
[0041](8)能源信息系统建设;
[0042](9)能源业务设计。
[0043]本专利技术搭建了“三层两中心”的能源互联网规划体系,充分兼顾分布式 能源比重提升以及泛在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 针对不同用户用能优化问题给出综合能源配置方案,为用户能源使用、运营 的经济性,能源效率高效性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向社会提供电能服务、需 求响应及节能增值服务,直接节约了社会经济成本。
[0044]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收集规划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区域城市 规划报告、区域电力专项规划报告、区域热力专项规划报告、区域燃气专项 规划报告、特色小镇/园区建筑设计报告及相应图集。
[0045]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城市能源现状分析包括对城市供给侧能源资 源条件、需求侧资源条件、能源结构、能源供需现状、能源发展裕度、能源 效率、信息化建设程度、综合能源服务相关政策、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 能源管理水平方面进行分析。
[0046]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采用空间电力负荷预测、燃气指标预测法、 单位面积指标热负荷预测法,逐级对区域内冷、热、电、燃气负荷进行预测。
[0047]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根据需求侧冷、热、电、燃气负荷预测结果, 考虑能源转换、需求响应资源、储能、新能源,计算得出电力、燃气、新能 源供给总量。
[0048]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依据能源供需平衡结果,结合区域多能协同 规划目标及供给侧能源禀赋情况给出多个综合能源规划方案。
[0049]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选用多方案比选的方式,通过内部收益率、 净现值、净年值、投资回收期的多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得出区域经济 最优多能协同规划方案;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资料收集;(2)层级划分:依据三层两中心的层级划分标准,结合区域功能将供能区域逐级划分为能元细胞、功能单元、运营单元、城市供给中心和需求中心;(3)现状能源分析;(4)负荷预测;(5)能源供需平衡;(6)方案制定;(7)技术及经济评价;(8)能源信息系统建设;(9)能源业务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收集规划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区域城市规划报告、区域电力专项规划报告、区域热力专项规划报告、区域燃气专项规划报告、特色小镇/园区建筑设计报告及相应图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城市能源现状分析包括对城市供给侧能源资源条件、需求侧资源条件、能源结构、能源供需现状、能源发展裕度、能源效率、信息化建设程度、综合能源服务相关政策、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能源管理水平方面进行分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空间电力负荷预测、燃气指标预测法、单位面积指标热负荷预测法,逐级对区域内冷、热、电、燃气负荷进行预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根据需求侧冷、热、电、燃气负荷预测结果,考虑能源转换、需求响应资源、储能、新能源,计算得出电力、燃气、新能源供给总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能源互联网分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依据能源供需平衡结果,结合区域多能协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刚仇向东杨晓亮周庆捷张永浩任鸿远赵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