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32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散热器包括:散热部,散热部具有散热管路和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散热管路的管腔内,散热管路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冷却管路内用于通入冷却液,散热管路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风冷部,风冷部具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散热管路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燃料电池所用的散热器多为强迫风冷散热,即燃料电池模块中所产生的高温去离子水流入散热器金属水管中,高温去离子水所蕴含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导至与水管相接的翅片中,风机所产生的气流流经翅片,将热量带走,散播到大气中。
[0003]然而,此种散热器风机噪声大,散热介质单一,单位体积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散热器,包括:散热部,散热部具有散热管路和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散热管路的管腔内,散热管路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冷却管路内用于通入冷却液,散热管路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风冷部,风冷部具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散热管路设置。
[0006]进一步地,散热器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散热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风冷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壳体、散热部以及风冷部之间围成散热腔,风冷部的出风口位于散热腔内部或朝向散热腔设置。
[0007]进一步地,散热部具有多个散热管路,多个散热管路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每个散热管路的管腔内均穿设有冷却管路。
[0008]进一步地,散热管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沿第二预设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每个散热片上设置有用于供多个散热管路穿过的多个穿设孔;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第二预设方向沿散热管路的延伸方向延伸。
[0009]进一步地,散热片为条形板,散热管路为直管,散热管路与散热片垂直设置。
[0010]进一步地,散热片为多个,多个散热片的两侧的侧壁均平齐设置以形成两个散热平面,出风口平行于散热平面。
[0011]进一步地,散热部的一端具有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散热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散热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进水通道连通,散热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通道连通;冷却管路的一端与第二进水通道连通,冷却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通道连通。
[0012]进一步地,第一进水通道包括第一进水槽和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槽与散热管路连通,第一进水槽与第一进水管连通,第一进水管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和/或,第二进水通道包括第二进水槽和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槽与冷却管路连通,第二进水槽与第二进水管连通,第二进水管内用于通入冷却液;和/或,第一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槽和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槽与散热管路连通,第一出水槽与第一出水管连通,第一出水管内用于流出待
冷却液体;和/或,第二出水通道包括第二出水槽和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槽与冷却管路连通,第二出水槽与第二出水管连通,第二出水管内用于流出冷却液体。
[0013]进一步地,第一进水槽与第二进水槽通过第一连接板间隔设置,冷却管路穿过第一进水槽和第一连接板后与第二进水槽连通;和/或,第一出水槽与第二出水槽通过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冷却管路穿过第一出水槽和第二连接板后与第二出水槽连通。
[0014]进一步地,散热管路与冷却管路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环绕冷却管路设置。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散热部,散热部具有散热管路和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散热管路的管腔内,散热管路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冷却管路内用于通入冷却液,散热管路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风冷部,风冷部具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散热管路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可为燃料电池模块中所产生的高温去离子水进行散热。首先,待冷却液体从散热器外部流进散热部的散热管路中,待冷却液体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导至设置在散热管路外部的散热片中,风机所产生的气流流经散热片并将热量带走,散播到大气中。并且,在散热管路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路,在冷却管路中通入冷却液,使散热管路中的待冷却液体与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进一步地对散热管路中的待冷却液体进行散热,以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图5示出了图4中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A-A向的剖视图;
[0022]图6示出了图4中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3]图7示出了图6中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B-B向的剖视图;以及
[0024]图8示出了图6中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实施例的C-C向的剖视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散热部;11、第一进水通道;111、第一进水槽;112、第一进水管;12、第二进水通道;121、第二进水槽;122、第二进水管;13、第一出水通道;131、第一出水槽;132、第一出水管;14、第二出水通道;141、第二出水槽;142、第二出水管;15、散热管路;16、冷却管路;17、散热片;2、风冷部;21、风机;22、出风口;3、壳体;31、散热腔;4、散热平面;5、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散热部1,散热部1具有散热管路15和冷却管路16,冷却管路16的至少部分穿设在散热管路15的管腔内,散热管路15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17,冷却管路16内用于通入冷却液,散热管路15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风冷部2,风冷部2具有风机21,风机21的出风口22朝向散热管路15设置。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可为燃料电池模块中所产生的高温去离子水进行散热。首先,待冷却液体从散热器外部流进散热部1的散热管路15中,待冷却液体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导至设置在散热管路15外部的散热片17中,风机21所产生的气流流经散热片17并将热量带走,散播到大气中。并且,在散热管路15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路16,在冷却管路16中通入冷却液,使散热管路15中的待冷却液体与冷却管路16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进一步地对散热管路15中的待冷却液体进行散热,以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2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由散热部1和风冷部2构成,散热部1具有散热管路15,散热管路15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以对待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1),所述散热部(1)具有散热管路(15)和冷却管路(16),所述冷却管路(16)的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散热管路(15)的管腔内,所述散热管路(15)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17),所述冷却管路(16)内用于通入冷却液,所述散热管路(15)内用于通入待冷却液体;风冷部(2),所述风冷部(2)具有风机(21),所述风机(21)的出风口(22)朝向所述散热管路(15)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散热部(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风冷部(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壳体(3)、所述散热部(1)以及所述风冷部(2)之间围成散热腔(31),所述风冷部(2)的出风口(22)位于所述散热腔(31)内部或朝向所述散热腔(31)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1)具有多个所述散热管路(15),多个所述散热管路(15)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每个所述散热管路(15)的管腔内均穿设有所述冷却管路(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15)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片(17),多个所述散热片(17)沿第二预设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每个所述散热片(17)上设置有用于供多个所述散热管路(15)穿过的多个穿设孔;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沿所述散热管路(15)的延伸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7)为条形板,所述散热管路(15)为直管,所述散热管路(15)与所述散热片(17)垂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7)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17)的两侧的侧壁均平齐设置以形成两个散热平面(4),所述出风口(22)平行于所述散热平面(4)。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1)的一端具有第一进水通道(11)和第二进水通道(12),所述散热部(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出水通道(13)和第二出水通道(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涛王存平丁建武宋一凡于浩然姜秀丽付颖涛宋玉晨韩辉常磊李闫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