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14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包括监控器本体、内壳体、外壳体,清灰刷以及过滤网,所述监控器本体设于内壳体内,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在内壳体外侧,所述清灰刷转动连接在外壳体的外侧,所述清灰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过滤网通过连接盖与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的上部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上的两个棘齿之间间隔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棘轮与外壳体上设有的弹性扭片组成清灰开关。转动过滤网即可自动方便实现清灰,且清灰过程中内壳体封闭,避免了大量灰尘进入到内壳体的内部,从而保护了监控器本体。从而保护了监控器本体。从而保护了监控器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通常需要打很深的通道,由于通道内空气相对密闭,所以需要安装很多通风扇来实现通风,同时也需要配备空气监控装置,来实时监控空气中的含氧量以及易燃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井下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以及爆炸等事故。
[0003]由于井下煤尘较多,空气监控装置在对空气进行采集分析的时候,煤尘会沾付在过滤网(13)上,煤尘的增多会导致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所以需要经常拆开监控装置进行清灰处理,但是由于监控装置数量较多,所以清灰过程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器本体、内壳体、外壳体,清灰刷以及过滤网,所述监控器本体设于内壳体内,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在内壳体外侧,所述清灰刷转动连接在外壳体的外侧,所述清灰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过滤网通过连接盖与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的上部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上的两个棘齿之间间隔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棘轮与外壳体上设有的弹性扭片组成清灰开关,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上还设有若干采气口。
[0006]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盖,所述监控器本体固定连接在底盖上。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底盖的底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转动连接在底盖上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固定连接在清灰刷底部的齿圈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固定连接有扇叶。
[0009]优选的,所述监控器本体包括氧气传感器模块、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报警模块、A/D数模转换器以及主控制器模块,所述氧气传感器模块、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0]优选的,相邻两个棘齿的间距角等于内壳体以及外壳体相邻两个采气口的间距角。
[0011]优选的,所述支柱上螺纹连接有防尘盖,所述棘轮以及弹性扭片位于防尘盖内。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监控器本体的外侧设有内外壳体,可有效保护监控器本体,在过滤网上的煤尘聚集过多时,可以转动过滤网,由于过滤网和外壳体是通过连接盖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外壳体也跟着转动,弹性扭片末端滑过棘轮,与棘轮上的触点接通,此时外壳体上无采气口的部分遮挡主内壳体的采气口,防止清灰过程大量灰尘进入内壳体内部,主控制器模块接收
到清灰信号,电机启动,清灰刷旋转进行清灰,扇叶将灰尘从下方吹出实现清灰。
[0014]相较于拆开清灰更为方便。清灰完毕继续转动外壳体一个棘齿的角度,此时弹性扭片没有与触点接触,主控制器控制电机关闭,内壳体与外壳体的采气口对应,继续进行空气检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剖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三维图;
[0017]图3为棘轮与弹性扭片的俯视图;
[0018]图4为主控制器模块的电路图;
[0019]图5为氧气传感器模块的电路图;
[0020]图6为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的电路图;
[0021]图7为A/D数模转换器的外围电路图。
[0022]图中:1-监控器本体,2-内壳体,3-外壳体,4-清灰刷,5-驱动装置,6-连接盖,7-支柱,8-棘轮,9-弹性扭片,10-采气口,11-底盖,12-防尘盖,13-过滤网,51-电机,52-主动齿轮,53-从动齿轮,54-齿圈,55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4]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器本体1、内壳体2、外壳体3,清灰刷4以及过滤网13,所述监控器本体1设于内壳体2内,所述外壳体3转动连接在内壳体2外侧,所述清灰刷4转动连接在外壳体3的外侧,所述清灰刷4通过驱动装置5驱动旋转,所述过滤网13通过连接盖6与外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上部通过支柱7固定连接有棘轮8,所述棘轮8上的两个棘齿之间间隔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棘轮8与外壳体3上设有的弹性扭片9组成清灰开关,所述内壳体2与外壳体3上还设有若干采气口10。间隔设置触点,可以使得外壳体3每转动一次,弹性扭片9与触点的接通关系改变一次,从而可以实现转一圈电机启动,再转一圈电机关闭的功能。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盖11,所述监控器本体1固定连接在底盖11上。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所述电机51固定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所述电机51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2,所述主动齿轮52与转动连接在底盖11上的从动齿轮53啮合,所述从动齿轮53与固定连接在清灰刷4底部的齿圈54啮合。电机51驱动带动清灰刷4旋转对过滤网13进行清灰处理。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上还固定连接有扇叶55。增加扇叶55使得清灰刷4旋转清灰的过程中扫落下来的灰尘通过扇叶55排出,避免灰尘堆积在过滤网13与外壳体3的间隙之间。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本体1包括氧气传感器模块、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报警模块、A/D数模转换器以及主控制器模块,所述氧气传感器模块、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的
输出端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氧气传感器模块与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含量并与预设值作对比。氧气传感器的型号为GHY25,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型号为CO/MF-500。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棘轮8的相邻两个棘齿的间距角等于内壳体2以及外壳体3相邻两个采气口10的间距角。间距角相同可以保证弹性扭片9每滑过一个棘齿,内壳体2与外壳体3的封闭关系改变一次,这样内壳体2的采气口10可以正好被外壳体3遮挡或者与外壳体3的采气口10对应上。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柱7上螺纹连接有防尘盖12,所述棘轮8以及弹性扭片9位于防尘盖12内。防尘盖12防止煤会污染弹性扭片9以及触点,从而避免接触不良的问题。
[0031]工作过程及其原理:
[0032]监控器工作时氧气传感器模块与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通过采气口10采集外界空气,将测量值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量输出转换成数字量送到主控制器模块中,当检测到氧气含量低于预设值或者一氧化碳含量高于预设值时,主控制器模块给报警模块中的蜂鸣器一个信号,使得蜂鸣器启动,提醒作业人员空气含量异常。
[0033]当监控器长时间工作,过滤网13上聚集大量灰尘,影响监控器正常工作时,可手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器本体(1)、内壳体(2)、外壳体(3),清灰刷(4)以及过滤网(13),所述监控器本体(1)设于内壳体(2)内,所述外壳体(3)转动连接在内壳体(2)外侧,所述清灰刷(4)转动连接在外壳体(3)的外侧,所述清灰刷(4)通过驱动装置(5)驱动旋转,所述过滤网(13)通过连接盖(6)与外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上部通过支柱(7)固定连接有棘轮(8),所述棘轮(8)上的两个棘齿之间间隔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棘轮(8)与外壳体(3)上设有的弹性扭片(9)组成清灰开关,所述内壳体(2)与外壳体(3)上还设有若干采气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盖(11),所述监控器本体(1)固定连接在底盖(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空气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所述电机(51)固定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