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以及均温板技术

技术编号:276104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均温板上盖板以及均温板,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制作均温板的上盖板;对上盖板进行电化学沉积,在上盖板的内壁沉积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毛细结构层,其中,上盖板作为电化学沉积的阴极;毛细结构层的材质为铜,电化学沉积的电解液包括30g/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以及均温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以及均温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业内的均温板上盖板毛细结构的制造方法主要有铜粉烧结和铜网粘结两种,烧结工艺复杂、效率低且价格高昂,而采用在均温板内侧粘结铜网方法得到的毛细结构与盖板结合力较差,使其毛细性能无法保持稳定,成品率不高,难以大规模生产。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与盖板结合紧密、性能稳定高效的毛细结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均温板内侧构建毛细结构,该方法操作便利,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构建的毛细结构厚度易控,性能良好,与盖板结合紧密,可用于制作超薄均温板,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大部分工艺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制作均温板的上盖板;
[0006]对所述上盖板进行电化学沉积,在所述上盖板的内壁沉积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毛细结构层,其中,所述上盖板作为所述电化学沉积的阴极;所述毛细结构层的材质为铜,所述电化学沉积的电解液包括30g/L-80g/L的硫酸铜、150g/L-200g/L的硫酸、硫酸根浓度为0.04mol/L-0.55mol/L的硫酸盐和11.5mL/L-46.5mL/L的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10mL/L-40mL/L的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的混合物、1mL/L-5mL/L的聚乙烯亚胺和0.5mL/L-1.5mL/L的明胶,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和所述聚丙二醇的质量比为1:0.1-1:2;
[0007]对所述毛细结构层进行热处理,得到具有毛细结构层的均温板上盖板。
[0008]优选的,所述硫酸盐选自硫酸镁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0009]优选的,所述电解液的温度为20℃-40℃;所述电化学沉积的电流密度为1A/dm2-5A/dm2;所述电化学沉积的时间为30min-150min。
[0010]优选的,所述热处理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毛细结构层的表面形成亲水性保护层的过程。
[0011]优选的,所述亲水性保护层的制备过程为:配制亲水性溶液,所述亲水性溶液包括30g/L-50g/L的聚乙二醇、20g/L-50g/L的偏硅酸钠、5g/L-10g/L的尿素、3g/L-10g/L的苯甲酸钠和0.2g/L-0.8g/L的苯并三氮唑,在所述毛细结构的表面形成亲水性溶液层,固化所述亲水性溶液层,在所述毛细结构层的表面形成所述亲水性保护层。
[0012]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的过程为:将所述上盖板置于真空或无氧保护气氛中进行所述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300℃-800℃,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30min-60min。
[0013]优选的,对所述上盖板进行所述电化学沉积之前,还包括对所述上盖板进行除油和/或除锈的过程。
[0014]优选的,所述除油的过程为:将所述上盖板置于除油液中,作为阴极,电解,完成后冲洗所述上盖板,得到除油后的上盖板;
[0015]所述除锈的过程为:将所述上盖板置于除锈液中浸泡,完成后冲洗所述上盖板,得到除锈后的上盖板。
[0016]优选的,所述除油液为pH值为7-9的碱性溶液;所述除油液的温度为50℃-60℃;所述电解的电流密度为2A/dm2-5A/dm2;所述电解的时间为2min-5min。
[0017]优选的,所述碱性溶液包括20g/L-50g/L的磷酸三钠、20g/L-40g/L的碳酸钠、10g/L-30g/L的偏硅酸钠和1ml/L-5ml/L的OP乳化剂。
[0018]优选的,所述除锈液为混合酸溶液;所述混合酸溶液包括150g/L-250g/L的硫酸、5g/L-15g/L的硝酸、2g/L-10g/L的盐酸、5g/L-10g/L的尿素和0.2g/L-1g/L的苯并三氮唑;所述上盖板在所述除锈液中的浸泡时间为2min-5min。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均温板,包括下盖板和上述方法制备的均温板上盖板,所述均温板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盖合形成内部用于存储冷却介质的密封腔体,所述毛细结构层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内。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形成毛细结构层,不仅工艺简单、易控且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得到厚度为0.03mm-0.1mm的超薄毛细结构层,解除了传统毛细结构制造的厚度限制,可用于制造超薄均温板,有效节省了均温板的占用空间,拓宽了均温板的使用范围。
[0022]2)通过热处理,能够提高毛细结构层的强度,以及提高毛细结构层与上盖板的结合强度,得到性能稳定高效的毛细结构。
[0023]3)通过精选电解液的组份及组份含量,控制所生成的毛细结构层的晶体形态、厚度、沉积速度以及沉积质量等,能够得到粒径在20-200μm范围,孔隙的孔径在微-纳米范围(100nm≤孔径≤100μm),以及孔隙的深度在20μm以上的毛细结构,以产生显著的毛细效果,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均温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生成的铜毛细结构层的SEM图像。
[0027]图4是图3所示图像放大500倍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5是图3所示结构沿对角线弯折180
°
处的界面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温板,包括均温板上盖板01和下盖板02,均温板上盖板01和下盖板02盖合形成内部用于存储冷却介质的密封腔体,均温板上盖板01的内壁设有具有多孔结构的毛细结构层03(图中仅体现毛细结构层,但未体现多孔结构),均温板上盖板01和下盖板0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毛细结构层03的支撑柱04。
[003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毛细结构层03的厚度为0.03mm-0.1mm,以制造超薄均温板,有
效节省了均温板的占用空间,拓宽了均温板的使用范围。
[003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均温板的厚度为0.1mm-0.8mm。
[003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均温板上盖板01和下盖板02可以为金属材质或金属合金材质,其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为铜材质或铜合金材质。
[0034]毛细结构层03的材质为铜材质。
[0035]支撑柱04的包括多个且呈阵列排布。
[0036]均温板上盖板01和下盖板0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组装成均温板成品。
[0037]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均温板上盖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0038]步骤S1:制作均温板的上盖板01和下盖板02。
[0039]为了制造超薄均温板,优选的,采用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上盖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制作均温板的上盖板;对所述上盖板进行电化学沉积,在所述上盖板的内壁沉积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毛细结构层,其中,所述上盖板作为所述电化学沉积的阴极;所述毛细结构层的材质为铜,所述电化学沉积的电解液包括30g/L-80g/L的硫酸铜、150g/L-200g/L的硫酸、硫酸根浓度为0.04mol/L-0.55mol/L的硫酸盐和11.5mL/L-46.5mL/L的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10mL/L-40mL/L的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的混合物、1mL/L-5mL/L的聚乙烯亚胺和0.5mL/L-1.5mL/L的明胶,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和所述聚丙二醇的质量比为1:0.1-1:2;对所述毛细结构层进行热处理,得到具有毛细结构层的均温板上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盐选自硫酸镁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的温度为20℃-40℃;所述电化学沉积的电流密度为1A/dm
2-5A/dm2;所述电化学沉积的时间为30min-15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毛细结构层的表面形成亲水性保护层的过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保护层的制备过程为:配制亲水性溶液,所述亲水性溶液包括30g/L-50g/L的聚乙二醇、20g/L-50g/L的偏硅酸钠、5g/L-10g/L的尿素、3g/L-10g/L的苯甲酸钠和0.2g/L-0.8g/L的苯并三氮唑,在所述毛细结构的表面形成亲水性溶液层,固化所述亲水性溶液层,在所述毛细结构层的表面形成所述亲水性保护层。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杰石一卉方文兵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