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93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包括绝缘外壳、第一进电线、第二进电线和出电线,所述绝缘外壳的右端面安装有第一进电线和第二进电线,所述绝缘外壳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且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第一进电线和第二进电线连接,所述绝缘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屏蔽罩,所述电磁屏蔽罩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采用磁吸式电路自切换结构,实现了自动化线路切换,保障了电荷的优化分配,其次,通过移动时的滚动摩擦结构,以及第三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分离时能瞬间与第二导电片进行连接,由此提升了电路切换的稳定性以及流畅性。由此提升了电路切换的稳定性以及流畅性。由此提升了电路切换的稳定性以及流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厂负荷优化分配
,尤其涉及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厂是指将某种形式的原始能转化为电能以供固定设施或运输用电的动力厂,例如火力、水力、蒸汽、柴油或核能发电厂等。
[0003]随着电力输送电路中并联线路的增多,会导致送电主干路中电流持续增大,电流中电流极限值时,会出现跳闸的情况,此时需要人工手动切换线路,才能实现电厂负荷优化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包括绝缘外壳、第一进电线、第二进电线和出电线,所述绝缘外壳的右端面安装有第一进电线和第二进电线,所述绝缘外壳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且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第一进电线和第二进电线连接,所述绝缘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屏蔽罩,所述电磁屏蔽罩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屏蔽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呈竖直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端面滑套有配重铁块,所述配重铁块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贯穿电磁屏蔽罩的绝缘杆,且绝缘杆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片,所述电磁铁的导线两端分别与出电线和第二导电片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配重铁块的内侧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安装有多组支撑辊筒。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br/>[0010]所述多组支撑辊筒的外表壁均与支撑杆的外表壁贴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电磁屏蔽罩的侧端面具有用于绝缘杆上下滑动的滑槽。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绝缘外壳的内侧位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安装有多组绝缘辊筒。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第三导电片的长度等于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导电片上下滑动时可分别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贴合。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中,采用磁吸式电路自切换结构,由于电磁铁的磁吸作用力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出电线电性端并联电路的增加,使得出电线与第二进电线间串联电
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得电磁铁的磁吸作用力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从而电磁铁对配重铁块的磁吸作用力增大,从而带动配重铁块向上移动,由此带动绝缘杆和第三导电片向上移动,当第三导电片向上移动至与第一导电片接触,使得,第三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连接,从而使得出电线与第一进电线间串联,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线路切换,保障了电荷的优化分配。
[0019]2、本技术中,通过支撑辊筒与支撑杆间的滚动摩擦,在对配重铁块滑动轨迹限位的前提下降低了配重铁块与支撑杆间的摩擦阻力,保障了配重铁块上下滑动的稳定性,通过绝缘辊筒的设置,对第三导电片上下滑动时的侧端面进行支撑,并且,通过绝缘辊筒与第三导电片的滚动摩擦,保障了第三导电片向上滑动的流畅性及稳定性,又由于第三导电片的长度等于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三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分离时能瞬间与第二导电片进行连接,进一步保证了电路切换的顺畅性,由此提升了电路切换的稳定性以及流畅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剖视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和配重铁块的连接俯视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绝缘外壳;2、第一进电线;3、第二进电线;4、出电线;5、电磁屏蔽罩;501、滑槽;6、电磁铁;7、支撑杆;8、配重铁块;9、支撑辊筒;10、第一导电片;11、第二导电片;12、绝缘杆;13、第三导电片;14、绝缘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包括绝缘外壳1、第一进电线2、第二进电线3和出电线4,绝缘外壳1的右端面安装有第一进电线2和第二进电线3,绝缘外壳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10和第二导电片11,且第一导电片10和第二导电片11分别与第一进电线2和第二进电线3连接,绝缘外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屏蔽罩5,电磁屏蔽罩5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磁铁6,电磁屏蔽罩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呈竖直分布的支撑杆7,支撑杆7的外端面滑套有配重铁块8,配重铁块8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贯穿电磁屏蔽罩5的绝缘杆12,且绝缘杆12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片13,电磁铁6的导线两端分别与出电线4和第二导电片11连接,由于电磁铁6的磁吸作用力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当电路中电流较小时,电磁铁6对配重铁块8的磁吸作用力较小,使得配重铁块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位于支撑杆7的外端面底部,此时,第三导电片13与第二导电片11连接,使得出电线4与第二进电线3间串联,此时,通过第二进电线3对出电线4进行供电,随着出电线4
电性端并联电路的增加,使得出电线4与第二进电线3间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得电磁铁6的磁吸作用力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从而电磁铁6对配重铁块8的磁吸作用力增大,从而带动配重铁块8向上移动,由此带动绝缘杆12和第三导电片13向上移动,当第三导电片13向上移动至与第二导电片11分离时,第三导电片13与第一导电片10接触,使得,第三导电片13与第一导电片10连接,从而使得出电线4与第一进电线2间串联,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线路切换,保障了电荷的优化分配。
[0027]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配重铁块8的内侧靠近支撑杆7的一侧安装有多组支撑辊筒9,多组支撑辊筒9的外表壁均与支撑杆7的外表壁贴合,电磁屏蔽罩5的侧端面具有用于绝缘杆12上下滑动的滑槽501,绝缘外壳1的内侧位于第一导电片10和第二导电片11之间安装有多组绝缘辊筒14,支撑辊筒9的设置,通过支撑辊筒9与支撑杆7间的滚动摩擦,在对配重铁块8滑动轨迹限位的前提下降低了配重铁块8与支撑杆7间的摩擦阻力,保障了配重铁块8上下滑动的稳定性,通过绝缘辊筒14的设置,对第三导电片13上下滑动时的侧端面进行支撑,并且,通过绝缘辊筒14与第三导电片13的滚动摩擦,保障了第三导电片13向上滑动的流畅性及稳定性。
[0028]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三导电片13的长度等于第一导电片10与第二导电片11间的距离,第三导电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负荷优化分配装置,包括绝缘外壳(1)、第一进电线(2)、第二进电线(3)和出电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右端面安装有第一进电线(2)和第二进电线(3),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10)和第二导电片(11),且第一导电片(10)和第二导电片(11)分别与第一进电线(2)和第二进电线(3)连接,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屏蔽罩(5),所述电磁屏蔽罩(5)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磁铁(6),所述电磁屏蔽罩(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呈竖直分布的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外端面滑套有配重铁块(8),所述配重铁块(8)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贯穿电磁屏蔽罩(5)的绝缘杆(12),且绝缘杆(12)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片(13),所述电磁铁(6)的导线两端分别与出电线(4)和第二导电片(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峰胡勇晏儒先姜国辉郑熙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黄金埠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