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0851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属于复合板轧制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复合板轧制工艺参数;设定软金属和硬金属板坯在各自等效单板轧制的轧制力计算中所用的轧辊半径,依次计算复合轧制总压下率、软金属、硬金属板坯的压下率,以及在该压下率的出口厚度;在等效单板轧制中将软金属、硬金属板坯从入口厚度轧制到出口厚度时的轧制力;再判断轧制力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不满足,重新计算,直至满足收敛条件为止;得到双金属冷轧复合板生产时的轧制力;计算出软金属、硬金属板坯的最终出口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进行预测,计算得到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值基本接近实际值。接近实际值。接近实际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板轧制
,具体涉及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稀有贵重金属,而且兼有基、复层材料各自的优良特性,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的特殊要求,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轧制复合法是一种典型的层状金属复合技术,轧制复合法的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批量生产、能生产较大长度和宽度的制品,所得产品一致性好、性能稳定,因此轧制复合法得到广泛应用。
[0003]复合板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确定可以对轧制辊缝设定和板形控制等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指导设备的设计、强度的校核,这对生产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金属复合板的板厚精度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主要性能之一,复合板轧后各层的厚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后续深加工性能和最终综合性能。对金属复合板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和轧后各层厚度进行预测不仅可以指导生产组坯和轧制规程设定,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合理利用轧制设备。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某道次轧制工艺规程数据分别获取复合板轧制工艺参数,包括软金属板坯(1)的入口厚度h
1i
,硬金属板坯(2)的入口厚度h
2i
,板坯宽度b,复合板的成品目标总厚度h
o
,软金属板坯(1)和与之接触的一号轧辊(3)之间的摩擦系数μ1、硬金属板坯(2)和与之接触的二号轧辊(4)之间的摩擦系数μ2,与软金属板坯(1)接触的一号轧辊(3)和与硬金属板坯(2)接触的二号轧辊(4)的原始半径R0;步骤2:设定软金属板坯(1)和硬金属板坯(2)在各自等效单板轧制的轧制力计算中所用的轧辊半径R1和R2,第一次计算所用的轧辊半径R1和R2为轧辊原始半径R0,即R1=R0,R2=R0;步骤3:根据板坯的入口厚度h
1i
和h
2i
以及成品目标总厚度h
o
,计算复合轧制总压下率ε;步骤4:设定复合板轧制中软金属板坯(1)的压下率ε1=ε;步骤5:计算复合板轧制中硬金属板坯(2)的压下率ε2;步骤6:计算软金属板坯(1)和硬金属板坯(2)分别在压下率ε1和ε2下的出口厚度h
1o
和h
2o
;步骤7:计算在等效单板轧制中将软金属板坯(1)从h
1i
轧到h
1o
时的轧制力P
d1
;步骤8:计算在等效单板轧制中将硬金属板坯(2)从h
2i
轧到h
2o
时的轧制力P
d2
;步骤9:计算软金属板坯(1)和硬金属板坯(2)在等效单板轧制中各自的等效轧辊压扁半径R'1和R'2;步骤10:判断轧制力P
d1
和P
d2
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不满足,重新计算软金属板坯(1)的压下率ε1,重新设定轧制力计算过程中所需的轧辊半径R1和R2,重复步骤5至步骤10的操作,直至满足收敛条件为止;步骤11:得到双金属冷轧复合板生产时的轧制力步骤12:得到ε1和ε2的最佳值ε
1*
和ε
2*
,计算复合轧制时软金属板坯(1)和硬金属板坯(2)的最终出口厚度h
1o*
和h
2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根据板坯的入口厚度h
1i
和h
2i
以及成品目标总厚度h
o
,计算复合轧制总压下率ε,具体按照式(1)计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计算复合板轧制中硬金属板坯(2)的压下率ε2,具体按照式(2)计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和各层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计算软金属板坯(1)和硬金属板坯(2)分别在压下率ε1和ε2下的出口厚度h
1o
和h
2o
,分别按照式(3)和(4)计算:
h
1o
=(1-ε1)h
1i
ꢀꢀꢀꢀꢀ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平菊王涛王振华刘元铭刘文礼和东平王振国黄庆学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