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42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包括四通管主体,所述四通管主体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四通管主体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隔离的隔板,所述隔板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的内壁,所述隔板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的内壁。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延伸倾斜角度设置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机、电控和电池的热管理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有限的空间中会存在大量的冷却管路,以保证三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但是当前整车配置逐步升高,可用于管路布置的空间越来越小,加上管路不免出现纵横交错的情况,若相互避让,需要周边有更大的空间用于布置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管路纵横交错时,为相互避让,增加布置空间,使管路布置更加紧凑。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包括四通管主体,所述四通管主体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所述四通管主体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隔离的隔板,所述隔板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的内壁,所述隔板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的内壁。
[0005]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延伸倾斜角度设置为15
°
~35
°

[0006]作为优选,所述四通管主体内径设置为冷却管路内径的1.5倍。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整车管路设计开发时,管路走向在满足设计要求下,管路之间尽量避免交叉,以免出现相互摩擦,影响管路可靠性,在无可避免和空间不足情况下,可选择增加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可起到节约空间和避免干涉的作用。管路交错情况下,可以节约空间,避免互相避让。
[0008]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3是A-A方向的剖视图。
[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包括四通管主体1,所述四通管主体1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11和纵向通道12,所述四通管主体1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11和纵向通道12隔离的隔板13,所述隔板13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11的内壁,所述隔板13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12的内壁。
[0016]为了避免对流体的流速造成阻碍,,所述隔板13的延伸倾斜角度设置为15
°
~35
°

[0017]由于四通管中间部分两个方向的管路各占用一半的流道,为保证管路流阻不变,可适当增加四通管路的内径,计算如下:
[0018][0019]通过上式计算四通管路内径R为冷却管路内径r的1.41倍,考虑倒角和内部隔板占用空间,可选择R=1.5r的四通管路。
[0020]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主要通过结构本身,将两个方向的介质流动分为两部分,分别占到整个界面的1/2,同时为避免因为增加四通管造成流阻增大,四通管本身设计较管路内径大,所述四通管主体1内径设置为冷却管路内径的1.5倍,这样可以保证通过四通管的最小截面积不小于管道本身的截面积。
[0021]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通管主体(1),所述四通管主体(1)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11)和纵向通道(12),所述四通管主体(1)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11)和纵向通道(12)隔离的隔板(13),所述隔板(13)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11)的内壁,所述隔板(13)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柱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