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38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包括换热机组和罩设在换热机组外围的外护罩,换热机组包括支撑底架、板式换热器、二网回水管、二网供水管、一网供水管、一网回水管和电控柜,板式换热器和电控柜并排固定在支撑底架顶面一端,二网回水管为沿支撑底架一侧纵向布设,二网供水管和一网供水管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中部纵向布设,一网回水管的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另一侧纵向布设一网回水管上连通安装电动阀、流量计和第四球阀,电动阀和流量计分别与电控柜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站安装工期短、成本低、占地空间小;管道走向无多余上翻或者下翻,方便设备检修更换,并减少管道积气,有利于设备运行即延长使用寿命。有利于设备运行即延长使用寿命。有利于设备运行即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站
,具体涉及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供热形式分为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传统供热是由锅炉房烧煤直接供热,热能损失严重,且污染严重。在传统供热基础上出现了间接供热——换热站,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站是系统供热网路和供热用户连接的场所,它是热源和热源所送达目的地的中间环节。换热站决定着供热品质的好坏,也对改善热网系统的热力工况,提高热网系统的供热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传统换热站占地空间大,噪音严重,一个10万

负荷(约6MW-8MW),占地面积可达100

以上,且土建工程往往消耗大量财力物力及时间,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传统换热机组维护成本高,运营成本高,需人员值守;传统换热机组水泵及板换是一用一备,成本浪费,结构复杂,在整个供暖周期上占用人力,再次造成了资源浪费。而现有集成换热机组多是在传统换热站的原理上将设备集中到一个框架内,对于内部管道布局及连接少有改进,很难解决换热站建设成本及维护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的箱式集成换热机组,该换热站安装工期短、成本低、占地空间小,操作简洁、运营成本低,可实现无人值守。
[0005]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包括换热机组和罩设在换热机组外围的外护罩,换热机组包括支撑底架、板式换热器、二网回水管、二网供水管、一网供水管、一网回水管和电控柜,板式换热器和电控柜并排固定在支撑底架顶面一端,二网回水管为沿支撑底架一侧纵向布设,并与板式换热器外侧底部的连接口连通,二网回水管上连通安装水泵和第一阀门;二网供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外侧顶部的连接口连通,其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中部纵向布设,二网供水管上安装第二球阀;一网供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内侧顶部的连接口连通,其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中部纵向布设,其管道上连通安装第三球阀;二网供水管与一网供水管的布设高度不同;一网回水管的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另一侧纵向布设,并与板式换热器内侧底部的连接口连通,一网回水管上连通安装电动阀、流量计和第四球阀,电动阀和流量计分别与电控柜连接。
[0007]本技术中的管道走向无多余上翻或者下翻,减少管道积气,使测量与控制更精准,有利于设备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二网供水管横向偏移管位,使二网回水管的水泵上方无管道,方便水泵设备及阀门的检修更换。
[0008]进一步的,水泵为立式管道泵,立式管道泵两端的管道通过刚性支架与支撑底架固定连接。水泵前后管道利用一对刚性支撑方案,通过支撑将管道应力与水泵震动抵消,取
消了原换热站水泵前后安装软接头方案,节省了安装成本及维护成本,减小了换热机组的体积。
[0009]进一步的,二网供水管高于一网供水管。
[0010]进一步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均为过滤球阀,其一侧开设检修口。
[0011]进一步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位置交错,且过滤检修口朝向相对开设。一网供水管和二网回水管安装过滤球阀,安装在管道较低位置,方便维护,减少机组占地空间,过滤网球阀开口向对,位置相互错开,即有足够检修空间,又减少机组占地空间。
[0012]进一步的,外护罩具有侧壁和顶板,侧壁上开设控制柜检修门、换热器检修门、水泵检修门和阀门仪表维护门。本技术配合箱体式机组护罩,极大的节约了换热站占地面积及建设成本,机组管道接口可向下对接管网,箱体式机组护罩拥有设备维护检修门和通风口,外形美观,结构强度高,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和耐腐蚀性。
[0013]进一步的,一网回水管与二网回水管之间连通安装补水管路。
[0014]进一步的,一网供水管、一网回水管、二网供水管和二网回水管的管路均分别安装压力计和温度计,压力计与温度计均与电控柜连接。
[0015]本技术采用单换热器和单循环水泵,无需转换蝶阀可节省机组空间,设备安装布局可使设备操作检修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二网回水管布设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二网供水管布设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一网供水管布设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一网供水管布设结构图。
[0021]图中,1、外护罩;11、侧壁;12、控制柜检修门;13、换热器检修门;14、水泵检修门;15、阀门仪表维护门;2、支撑底架;3、板式换热器;4、二网回水管;41、水泵;42、第一阀门;43、刚性支撑;44、支座;5、二网供水管;51、第二球阀;6、一网供水管;61、第三球阀;7、一网回水管;71、电动阀;72、流量计;73、第四球阀;8、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包括换热机组和罩设在换热机组外围的外护罩1,换热机组包括支撑底架2、板式换热器3、二网回水管4、二网供水管5、一网供水管6、一网回水管7和电控柜8。板式换热器3和电控柜8并排固定在支撑底架2顶面一端。
[0024]二网回水管4和二网供水管5是相对于热用户端的供水和回水。如图2所示,二网回水管4为沿支撑底架2一侧纵向布设,并与板式换热器3外侧底部的连接口连通,二网回水管4上连通安装水泵41和第一阀门42。
[0025]如图3所示,二网供水管5与板式换热器3外侧顶部的连接口连通,其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2中部纵向布设,二网供水管5上安装第二球阀51。二网供水管横向偏移管位,使
二网回水管4的水泵41上方无管道,方便水泵41及阀门等设备的检修更换。
[0026]如图4所示,一网供水管6与板式换热器2顶部内侧的连接口连通,其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2中部纵向布设,其管道上连通安装第三球阀61。二网供水管5与一网供水管6的布设高度不同,优选的,二网供水管5高于一网供水管6。
[0027]如图5所示,一网回水管7的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2另一侧纵向布设,并与板式换热器3内侧底部的连接口连通,一网回水管7上连通安装电动阀71、流量计72和第四球阀73,电动阀71和流量计72分别与电控柜8连接。
[0028]优选的,二网回水管4、二网供水管5、一网供水管6和一网回水管7的另一端口下翻,与埋入地下的供热管网连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029]本技术中的管道布局紧凑合理,管道走向无多余上翻或者下翻,减少管道积气,使测量与控制更精准,回水温度低于供水,更有利于设备运行即延长使用寿命。可采用多种规格,至少可满足0.3MW-7.5MW间的换热需求。
[0030]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水泵41为立式管道泵,立式管道泵两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集成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机组和罩设在换热机组外围的外护罩(1),换热机组包括支撑底架(2)、板式换热器(3)、二网回水管(4)、二网供水管(5)、一网供水管(6)、一网回水管(7)和电控柜(8),板式换热器和电控柜并排固定在支撑底架顶面一端,二网回水管沿支撑底架一侧纵向布设,并与板式换热器外侧底部的连接口连通,二网回水管上连通安装水泵(41)和第一阀门(42);二网供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外侧顶部的连接口连通,其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中部纵向布设,二网供水管上安装第二球阀(51);一网供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内侧顶部的连接口连通,其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中部纵向布设,其管道上连通安装第三球阀(61);二网供水管与一网供水管的布设高度不同;一网回水管的管道经弯管后沿支撑底架另一侧纵向布设,并与板式换热器内侧底部的连接口连通,一网回水管上连通安装电动阀(71)、流量计(72)和第四球阀(73),电动阀和流量计分别与电控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华崔春彦赵兴源贺双龙刘刚贾建杰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泓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