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012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3
本申请涉及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制得分散液;(2)将分散液进行烧结,得TiNb2O7前驱体;(3)将铝粉、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界面改性剂以重量比为10:1:1混合后高速分散得包覆液;(4)将包覆液均匀包覆在TiNb2O7前驱体上,喷雾干燥;(5)将包覆后的TiNb2O7前驱体放在管式炉中烧结,得到氧化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iNb2O7具有与钛酸锂相似的充放电平台,同样能够防止锂枝晶的形成,从而提升电池组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其在嵌脱锂过程中有3个氧化还原电对参与反应,会引发5个电子的转移,因此具备更高的理论容量;并且在脱嵌锂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基本不发生变化,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0003]现有的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为:以Nb2O5和TiO2为原料,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一定质量的Nb2O5和TiO2放入球磨罐中,采用正己烷为分散剂,以200r/min的转速球磨5h,结束后,将浆料放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再在1200℃空气气氛下煅烧24h,得到白色粉末,即为TiNb2O7。
[0004]但是,TiNb2O7也存在很多缺点限制了材料的性能发挥,TiNb2O7在电解液中会发生副反应,导致库伦效率较低,造成锂离子电池胀气,在嵌脱锂过程中晶格发生轻微变化、降低导电性能,导电性差制约了材料性能的发挥,导致其比容量和循环特性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固态电池中还会出现空间电荷层效应,引发界面处不兼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在TiNb2O7的表面包裹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氧化铝-二氧化硅固溶体,提升材料表面结构稳定性和电池循环性能。
[0006]本申请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钛源和铌源加入分散剂中高速混合,得到分散液,其中Ti与Nb摩尔比为1:2;(2)将分散液放置管式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320~350℃,得到TiNb2O7前驱体;(3)将铝粉、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界面改性剂以重量比为10:1:1混合后高速分散得包覆液;(4)将包覆液均匀包覆在TiNb2O7前驱体上,喷雾干燥;(5)将包覆后的TiNb2O7前驱体放在管式炉中烧结,得到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包覆的TiNb2O7材料。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制备分散液和包覆液,分散液是为了制备具有纳米微孔结构的TiNb2O7前驱体,然后将包覆液包覆在TiNb2O7前驱体上,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可增强包覆液在TiNb2O7前驱体表面的渗透作用,经烧结后制备氧化铝包覆的TiNb2O7材料,无电化学活性的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可以避免铌酸钛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抑制铌酸钛材料表面惰化,减少电解液分解产气,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而在固态电池中,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无电子电导,可以桥接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和氧化物材料锂化学式,改善界面阻抗和界面循环稳定性。
[000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剂选用二甲亚砜与乙二醇以重量比为1:1混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甲亚砜为无色液体,具有吸湿性,能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混溶,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将二甲亚砜与乙二醇混合,二者产生协同作用,可增强钛源、铌源在分散剂中的溶解性,有助于钛源、铌源均匀分散。
[00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界面剂选用异辛醇聚氧乙烯醚或者仲辛醇聚氧乙烯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辛醇聚氧乙烯醚或者仲辛醇聚氧乙烯醚的渗透能力较强,有利于包覆液内部各组分的相容性,还可降低结合双方的表面张力,提高包覆液与TiNb2O7前驱体的结合性。
[00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中预先将笼型聚倍半硅氧烷进行熔融,将铝粉高速分散在熔融态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中,冷却至室温,得到共混体。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铝粉掺混在熔融态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中,考虑掺混过程需要均匀分散,于是掺混过程在动态下进行,高速搅拌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同时,加入铝粉,而且铝粉也是高速喷洒在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中,显著提高包覆液的分散性。
[00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喷雾干燥温度为700~1380℃。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包覆液表面进行高温雾化干燥,有助于包覆液向TiNb2O7前驱体表面的渗透作用,从而增强包覆液在TiNb2O7前驱体表面的包覆作用,提高包覆液与TiNb2O7前驱体的结合牢度。
[001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5)烧结温度为1500~1750℃。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烧结过程的优选温度为1500~1750℃,有助于充分形成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
[001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和步骤(5)烧结过程充入氧气,保持烧结过程在富氧环境下进行。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和步骤(5)均在富氧环境中进行,有助于电极材料晶体生长完整性以及包覆层的形成,包覆层更加致密均匀。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寿命长:制备了经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包覆的TiNb2O7具有高强度和高稳定性,包覆层避免了TiNb2O7电极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2.电极材料容量提升:经高温烧结后,氧化铝对TiNb2O7材料可能会实现一定程度的掺杂,提高TiNb2O7材料电化学性质;3.循环稳定性高: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的强度较高,可减小TiNb2O7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形变,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4.干燥和烧结过程均是富氧环境,有助于提高形成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的转化率,保证制备的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质地均匀,性能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钛源选择钛酸四丁酯,铌源选择五氯化铌,笼形聚倍半硅氧烷选用八甲基笼状聚
倍半硅氧烷,铝粉的粒度为100目以上。
[0023]实施例一: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钛源和铌源加入分散剂中,在500r/min转速条件下进行混合,得到分散液;其中Ti与Nb摩尔比为1:2,钛源和铌源的重量和与分散剂的重量比1:2,分散剂选用二甲亚砜与乙二醇以重量比为1:1混合;(2)将分散液放置于管式炉中烧结8h,烧结温度为320℃,得到TiNb2O7前驱体;(3)将铝粉、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异辛醇聚氧乙烯醚以重量比为10:1:1进行混合,在800r/min转速下分散得包覆液;(4)将包覆液均匀包覆在TiNb2O7前驱体上,在700℃下进行喷雾干燥;(5)将干燥后的TiNb2O7前驱体放在管式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1500℃,得到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包覆的TiNb2O7材料。
[0024]实施例二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步骤(2)中的烧结温度为330℃。
[0025]实施例三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步骤(2)中的烧结温度为34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钛源和铌源加入分散剂中高速混合,得到分散液,其中Ti与Nb摩尔比为1:2;将分散液放置于管式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320~350℃,得到TiNb2O7前驱体;将铝粉、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界面改性剂以重量比为10:1:1充分混合,均匀分散得包覆液;将包覆液均匀包覆在TiNb2O7前驱体上,喷雾干燥;将包覆后的TiNb2O7前驱体放在管式炉中烧结,得到氧化铝-二氧化硅两相固溶体包覆的TiNb2O7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用二甲亚砜与乙二醇以重量比为1:1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iNb2O7材料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雄崔言明龚和澜詹盼陶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