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84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抗菌面料。这种保温抗菌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一侧设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上设有第一抗菌层,基布层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上设有第二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上设有亲肤层,第一保温层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底层,中间层波浪状的设置在表层与底层之间并与底层与表层构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填充物。通过保温层与抗菌层的合理设置使面料在包括抗菌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朝向人体的一面设置亲肤层能够显著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基布层采用铜氨纤维,在提高透气性与吸湿性的同时保证面料的结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抗菌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呈现出自身的高贵完美,手感柔软。
[0003]公开号为CN20990411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面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通过纱线缝合的方式层叠连接;内层面料为平纹组织结构;外层面料为由罗纹组织和集圈组织形成的凹凸的蜂巢状网眼结构,罗纹组织在下,集圈组织在上,集圈组织的相邻两个集圈线圈的悬弧重叠,交替进行的连续两个横列集圈组织悬弧的重叠部分形成凸起部分,正常编织的线圈形成凹进部分。
[0004]上述抗菌面料虽然具有吸附净化、消臭抗菌、杀菌驱螨等作用,但面料的结构较为松散,热量容易通过网眼结构向外散发,从而导致面料的保温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保证抗菌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面料。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保温抗菌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一侧设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上设有第一抗菌层,基布层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上设有第二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上设有亲肤层,第一保温层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底层,中间层波浪状的设置在表层与底层之间并与底层与表层构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填充物。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能够提高基布层的保温性能,第一抗菌层与第二抗菌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外侧,能够在保证保温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面料表面的抗菌性能。第一抗菌层朝上,第二抗菌层朝下与人体接触,亲肤层能够提高面料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感。第一保温层通过构造空腔并在空腔内填充填充物起到保温效果,能够保证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性能。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抗菌层为罗纹组织和集圈组织构成的蜂窝状网眼结构,罗纹组织在下,集圈组织在上,集圈组织的相邻两个集圈线圈的悬弧重叠,罗纹组织和集圈组织由并捻纱制成,并捻纱由木棉纤维纱线和中空涤纶丝并捻合股而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巢状网眼结构,透气排湿性好,采用木棉纤维纱线和中空涤纶丝结合的并捻纱,中空涤纶丝能够很好的弥补木棉纤维纱线的强度,而木棉纤维中空度达80%以上,透气排湿性好,同时木棉纤维驱螨率可达87.54%,抑菌率在99%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抗菌层包括透气层和吸水层,吸水层置于透气层的外侧,透气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吸水层上设有若干微孔,微孔内设有竹炭微颗粒。
[0011]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能够提高第一抗菌层的透气性能,作为朝向人体的一面能够提高人的舒适感。微孔内的竹炭微颗粒能够吸收异味,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保温层通过羊毛纤维经编而成。
[0013]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能够保证面料整体的保暖性能。同时羊毛也具有良好的弹性与吸湿性,能够提升面料与人体接触时的触感。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基布层由铜氨纤维编织而成。
[0015]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铜氨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防静电性,能够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与抗静电性能。同时铜氨纤维也具有较佳的强度,最为面料的最里层能够保证面料的使用强度,保证面料的使用寿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亲肤层由蚕丝纤维制成。
[0017]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蚕丝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与透气性,有着极佳的亲肤性,与人体接触能够显著提升人体的舒适感。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保温层与抗菌层的合理设置使面料在包括抗菌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0020]2.在朝向人体的一面设置亲肤层能够显著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0021]3.基布层采用铜氨纤维,在提高透气性与吸湿性的同时保证面料的结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布层;2、第一保温层;21、表层;22、底层;23、中间层;24、空腔;3、第二保温层;4、第一抗菌层;5、第二抗菌层;51、透气层;511、透气孔;52、吸水层;521、微孔;522、竹炭微颗粒;6、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一种保温抗菌面料,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的一侧设有第一保温层2,第一保温层2上设有第一抗菌层4,基布层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保温层3,第二保温层3上设有第二抗菌层5,第二抗菌层5上设有亲肤层6,第一保温层2包括表层21、中间层23和底层22,中间层23波浪状的设置在表层21与底层22之间并与底层22与表层21构成空腔24,空腔24内填充有填充物。第一保温层2与第二保温层3能够提高基布层1的保温性能,第一抗菌层4与第二抗菌层5设置在保温层的外侧,能够在保证保温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面料表面的抗菌性能。第一抗菌层4朝上,第二抗菌层5朝下与人体接触,亲肤层6能够提高面料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感。第一保温层2通过构造空腔24并在空腔24内填充填充物起到保温效果,能够保证第一保温层2的保温性能。
[0027]第一抗菌层4为罗纹组织和集圈组织构成的蜂窝状网眼结构,罗纹组织在下,集圈
组织在上,集圈组织的相邻两个集圈线圈的悬弧重叠,罗纹组织和集圈组织由并捻纱制成,并捻纱由木棉纤维纱线和中空涤纶丝并捻合股而成。蜂巢状网眼结构,透气排湿性好,采用木棉纤维纱线和中空涤纶丝结合的并捻纱,中空涤纶丝能够很好的弥补木棉纤维纱线的强度,而木棉纤维中空度达80%以上,透气排湿性好,同时木棉纤维驱螨率可达87.54%,抑菌率在99%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0028]第二抗菌层5包括透气层51和吸水层52,吸水层52置于透气层51的外侧,透气层51上设有若干透气孔511,吸水层52上设有若干微孔521,微孔521内设有竹炭微颗粒522。透气孔511能够提高第一抗菌层4的透气性能,作为朝向人体的一面能够提高人的舒适感。微孔521内的竹炭微颗粒522能够吸收异味,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
[0029]第二保温层3通过羊毛纤维经编而成。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能够保证面料整体的保暖性能。同时羊毛也具有良好的弹性与吸湿性,能够提升面料与人体接触时的触感。
[0030]基布层1由铜氨纤维编织而成。铜氨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防静电性,能够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与抗静电性能。同时铜氨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抗菌面料,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的一侧设有第一保温层(2),所述第一保温层(2)上设有第一抗菌层(4),所述基布层(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保温层(3),所述第二保温层(3)上设有第二抗菌层(5),第二抗菌层(5)上设有亲肤层(6),所述第一保温层(2)包括表层(21)、中间层(23)和底层(22),中间层(23)波浪状的设置在表层(21)与底层(22)之间并与底层(22)与表层(21)构成空腔(24),所述空腔(24)内填充有填充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菌层(4)为罗纹组织和集圈组织构成的蜂窝状网眼结构,罗纹组织在下,集圈组织在上,集圈组织的相邻两个集圈线圈的悬弧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太阳城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