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灯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949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灯系统和汽车,汽车尾灯系统包括第一侧灯、第二侧灯、贯穿式尾灯和距离检测单元,第一侧灯包括第一壳体和装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功能灯组,第二侧灯包括第二壳体和装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功能灯组,贯穿式尾灯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壳体和安装在第三壳体内的第一示距灯组,第一示距灯组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亮起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一侧灯和第二侧灯分别位于贯穿式尾灯的两端处,距离检测单元设在汽车的后端,距离检测单元、第一侧灯、第二侧灯和贯穿式尾灯分别与汽车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汽车设有上述汽车尾灯系统,汽车尾灯系统具有主动警示的功能。汽车尾灯系统具有主动警示的功能。汽车尾灯系统具有主动警示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尾灯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尾灯系统及设置有该汽车尾灯系统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究其原因,主要都是因为前后车之间没有保持足够的行车安全距离所导致的。然而,由于对行车安全距离的把控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且行车安全距离又与汽车的行驶速度相关,使得当后车驾驶员对行车安全距离存在误判或驾驶速度过快导致对汽车制动性能出现误判时,就极易发生追尾事故或侧翻。因为,在正常行驶中,由于前后车存在行驶速度差,使得后车驾驶员难以根据行车速度明确判断与前车之间的合适安全距离,特别是当前车依靠惯性进行行驶时,前车的刹车灯并不会亮起,而行驶速度却逐渐降低,此时若后车驾驶员判断失误或没有注意该情况时,就极易造成后车刹车不及时而追尾前车,尤其是当车辆行驶于高速公路或拥堵路段时,如果前后车之间没有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和行驶速度,还容易造成连环追尾,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0003]对此,公告号为CN20678162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向防碰撞警示系统及汽车,其汽车后向防碰撞警示系统包括雷达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警示装置,汽车行车过程中,雷达检测装置检测后方车辆与本车之间的行车距离并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使得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获取的检测信号控制警示装置对后方车辆进行警示,以达到汽车后向防碰撞警示系统主动警示后车的作用。但是,该汽车后向防碰撞警示系统并非汽车出厂时统一配置的,而是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后期自行安装,导致存在以下问题:/>[0004]第一,需要改变汽车的部分构造,如对车身进行钻孔、进行系统布线要在车身上附加固定装置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自身结构造成破坏,影响车身性能及安装性;
[0005]第二,各装置安装位置无统一标准,导致汽车后向防碰撞警示系统警示作用被削弱。如,当警示装置为LED警示灯且被设置于后挡风玻璃的高位刹车灯处时,LED警示灯容易被误解为是装饰用灯,使得无法及时引起后车驾驶员的警觉;又如,雷达检测装置在安装时,安装位置主观性强,且由于各型号雷达检测装置的检测标准存在差异,使得在设置控制装置根据雷达检测装置检测的数据进行行车距离判断时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从而使得控制装置出现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主动警示功能且精准度高的汽车尾灯系统。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汽车尾灯系统的汽车。
[0008]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灯系统,其中,包括第一侧灯、第二侧灯、贯穿式尾灯、距离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第一侧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
一功能灯组,第一功能灯组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二侧灯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功能灯组,第二功能灯组安装在第二壳体内,贯穿式尾灯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一示距灯组,第三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示距灯组安装在第三壳体内,第一示距灯组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能沿第一方向依次亮起,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侧灯和第二侧灯分别位于贯穿式尾灯的两端处,距离检测单元设置在汽车的后端,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汽车的后端与该汽车后方车辆之间的距离,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侧灯、第二侧灯、贯穿式尾灯和距离检测单元电连接。
[0009]由上可见,距离检测单元会实时检测自身与汽车后方车辆之间的距离,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单元,以使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示距灯组进行与距离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相匹配的发光。例如,当距离检测单元检测到与汽车后方车辆距离较近时,控制单元控制较多数量的第一发光元件亮起;当距离检测单元检测到与汽车后方车辆距离较远时,控制单元控制较少数量的第一发光元件亮起或控制所有第一发光元件熄灭。本技术通过对汽车尾灯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得汽车尾灯系统具有主动警示功能,以在当后方车辆的跟车距离过小时,自主通过贯穿式尾灯提示后方车辆驾驶员,从而增加后方车辆驾驶员的感知灵敏度和反应操作时间,避免前后车之间行车距离过小,以防止出现追尾事故,此外,由于第一侧灯、第二侧灯、贯穿式尾灯均为汽车固有的功能灯,因此,能够更好的避免对后车驾驶员造成误判。
[001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贯穿式尾灯还包括第二示距灯组,第一示距灯组和第二示距灯组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二示距灯组具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沿第二方向依次亮起,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0011]由上可见,第二示距灯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后车驾驶员的警示效果。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示距灯组和第二示距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
[0013]由上可见,第一示距灯组和第二示距灯组之间的位置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后车驾驶员的警示效果。
[0014]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贯穿式尾灯还包括制动灯组,制动灯组安装在第三壳体内,且制动灯组沿第一方向延伸。
[0015]由上可见,在贯穿式尾灯内增设制动灯组,使得贯穿式尾灯的功能更加丰富,且当本车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贯穿式尾灯还能起到制动警示作用,以增强对后车驾驶员的警示效果。
[0016]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汽车尾灯系统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7]由上可见,报警单元用于提示本车驾驶员后方车辆跟车距离过小,以使得本车驾驶员能够提前进行适当的规避。
[0018]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侧灯还包括第一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功能灯组电连接,第一触点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第一触点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第二侧灯还包括第二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二功能灯组电连接,第二触点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第二触点位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贯穿式尾灯还包括两个第三触点,两个第三触点分别与第一示距灯组电连接,两个第三触点分别位于第三壳体的两端,且两个第三触点分别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电连接。
[0019]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贯穿式尾灯能够通过第一侧灯和/或第二侧灯获取供电电源,从而能够简化贯穿式尾灯的安装和汽车尾灯系统的电线布线。
[002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功能灯组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示廓灯、第一刹车灯、第一倒车灯和第一转向灯;第二功能灯组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示廓灯、第二刹车灯、第二倒车灯和第二转向灯。
[0021]由上可见,通过对功能灯组的设计,使得侧灯具备示廓、制动警示、倒车警示和转向警示的功能。
[002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距离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汽车后方车辆的移动速度,距离检测单元为测距雷达或测距摄像头。
[0023]由上可见,使距离检测单元具备对后方车辆的移动速度进行检测的功能能够提高汽车尾灯系统对行车安全距离进行更准确的判断;而距离检测单元的类型则可根据需要进行相适配的选择。
[002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测距雷达为激光雷达或微波雷达。
[0025]由上可见,当距离检测单元为测距雷达时,测距雷达的类型也可根据需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尾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灯,所述第一侧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功能灯组,所述第一功能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二侧灯,所述第二侧灯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功能灯组,所述第二功能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贯穿式尾灯,所述贯穿式尾灯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一示距灯组,所述第三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示距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示距灯组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发光元件,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能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亮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侧灯和所述第二侧灯分别位于所述贯穿式尾灯的两端处;距离检测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单元设置在汽车的后端,所述距离检测单元、所述第一侧灯、所述第二侧灯和贯穿式尾灯分别与汽车的控制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式尾灯还包括第二示距灯组,所述第一示距灯组和所述第二示距灯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示距灯组具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发光元件,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亮起,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示距灯组和所述第二示距灯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式尾灯还包括制动灯组,所述制动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且所述制动灯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钰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