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381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2
金属制箱体(1)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底部(10)以及由从底部(10)的外周缘(11)竖立设置的金属板构成的侧壁部(20)。底部(10)和侧壁部(20)的边界部分(30)包括对两者进行焊接而成的焊接部(31)。焊接部(31)露出于金属制箱体(1)中的侧壁部(20)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表面(10a)。而且,底部(10)中的侧壁部(20)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端部即下端部(12)位于比焊接部(31)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位置。接部(31)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位置。接部(31)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制箱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制箱体。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能够收纳各种物品的金属制箱体,广泛使用通过冲压机对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箱体。但是,存在难以使用不锈钢,钛等一般延展性低的金属材料以高精度进行所谓的深拉伸成型的情况。另外,在拉深加工中,拉伸深度存在限度,当超过该深度的限度进行拉深加工时,会导致在箱体产生龟裂,因此,在深拉伸成型中箱体的深度被限制。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箱体的构成:即,代替深拉伸成型,准备出将金属板折曲成筒状并将端部彼此焊接而成的筒状的侧壁部和从金属板切出而成的板状的底部,以覆盖筒状的侧壁部的开口端的方式对底部焊接而成型出的箱体的构成。作为其他构成,还考虑设为对通过挤压、拉制而形成的没有接缝的管状构件焊接底部而得到的构成。在这些构成中,不需要拉深加工,因此,箱体的深度不被限制,同时能抑制壁厚的不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69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成或上述其他构成中,在底部与侧壁部的边界部出现在侧周面的情况下,需要一边在对两者进行焊接时沿着筒状的侧周面使焊接装置沿周向较大地移动,一边使成为焊接对象的侧壁部以及底部沿着筒状的侧周面绕周向旋转,因此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在底部与侧壁部的边界部出现在底面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一边使焊接装置沿着侧周面较大地移动,一边使侧壁部以及底部旋转,因此,操作性提高。然而,由于变成由焊接产生的不规则的形状的焊缝出现在底面并从底部鼓起的状态,因此,在载置箱体时,焊缝对载置面造成干扰,载置箱体时的稳定性降低。
[0005]本专利技术鉴于相关的背景而提出,想要提供一种焊接时的操作性好并能够稳定地载置于载置面的金属制箱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一种金属制箱体,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底部以及由从该底部的外周缘竖立设置的金属板构成的侧壁部,上述底部和上述侧壁部的边界部分包括对两者进行焊接而成的焊接部,该焊接部露出于上述金属制箱体中的上述侧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表面,上述底部具有比上述焊接部更靠上述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下端部,上述底部位于金属制箱体中。(专利技术效果)
[0007]在上述金属制箱体中,底部与从其外周缘竖立设置的侧壁部之间的边界部分所含有的焊接部露出于侧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表面,而底部具有比焊接部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下端部,因此,即使从竖立设置方向下方进行焊接而形成焊接部,也不会出现焊接部含有的不规则的形状的焊缝从底部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的情况。因此,当将该金属制箱体载置于载置面时,底部的下端部与载置面抵接,焊接部的焊缝不与载置面抵接。由此,焊接操作性良好,同时能够稳定地载置金属制箱体。
[0008]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焊接时的操作性好并能够稳定地载置于载置面的金属制箱体。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1中的金属制箱体的底面侧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金属制箱体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底面侧分解立体图。图4A是实施例1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4B是实施例1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5A是实施例1中的图4A的局部放大图。图5B是实施例1中的图4B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变形例1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6B是变形例1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7A是变形例2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7B是变形例2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8A是变形例3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8B是变形例3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9A是变形例4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9B是变形例4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0A是实施例2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0B是实施例2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1A是变形例5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1B是变形例5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2A是变形例6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2B是变形例6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3A是变形例7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3B是变形例7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4A是变形例8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4B是变形例8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5A是变形例9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5B是变形例9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图16A是实施例3中的金属制箱体的展开体的立体图。图16B是实施例3中的焊接前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
图16C是实施例3中的焊接后的金属制箱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优选地,上述底部的外周缘具有位于比上述底部的下端部更靠上述竖立设置方向上方的法兰部,该法兰部与上述侧壁部被相互焊接而形成上述焊接部。在此情况下,能够将法兰部作为焊接时的引导部进行利用,焊接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0011]优选地,上述法兰部形成为比上述底部的中央部更薄的壁。在此情况下,容易使法兰部位于比底部的下端部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上方,法兰部的成型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0012]优选地,上述法兰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向竖立设置方向上方折曲并且向上述底部的俯视时的外侧折曲。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法兰部以简易的结构位于比底部的下端部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上方的位置,法兰部的成型性得以提高。
[0013]优选地,上述下端部在上述侧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上,位于与上述焊接部相比在0.2~5.0mm的范围内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能够在载置该金属制箱体时焊接部的焊缝与载置面不抵接,并且能够抑制金属制箱体的底部在竖立设置方向上过度地变厚。
[0014]优选地,上述底部的下端部由向上述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突出而成的突出部构成。在在此情况下,在将该金属制箱体载置于载置面时,底部的作为下端部的突出部与载置面可靠地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焊接部与载置面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载置该金属制箱体时的稳定性。
[0015]优选地,上述底部具有与上述侧壁部的内周面抵接的内周抵接部。在在此情况下,在将底部焊接于侧壁部时,底部的定位变得容易且焊接时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0016](实施例1)使用图1~图5来说明上述金属制箱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制箱体1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底部10、以及由从底部10的外周缘11竖立设置的金属板构成的侧壁部20。底部10与侧壁部20的边界部分30包括对两者进行焊接而成的焊接部31。焊接部31露出于金属制箱体1中的侧壁部20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表面10a。而且,如图2所示,底部10中的作为侧壁部20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端部的下端部12位于比焊接部31更靠竖立设置方向下方Z1的位置。
[0017]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金属制箱体1。本实施例的形成金属制箱体1的材料是金属材料,能够考虑收纳在金属制箱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金属制箱体,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底部以及由从该底部的外周缘竖立设置的金属板构成的侧壁部,上述底部和上述侧壁部的边界部分包括对该底部和该侧壁部进行焊接而成的焊接部,该焊接部露出于上述金属制箱体中的上述侧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表面,上述底部具有位于比上述焊接部更靠上述竖立设置方向下方的下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制箱体,其中,上述底部的外周缘具有位于比上述底部的下端部更靠上述侧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上方的法兰部,该法兰部与上述侧壁部被相互焊接而形成上述焊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制箱体,其中,上述法兰部的厚度比上述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北幸史滨本匡也大北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北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