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25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下模和滑动设置于下模上的行位组件;行位组件包括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第一行位滑动设置于下模上,包括第一行位座和用于抵持工件侧面的行位块,行位块固定于第一行位座上;第二行位包括第二行位座和顶杆;第二行位座滑动设置于第一行位座上;顶杆可滑动穿设于第一行位块中,顶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行位座,另一端插入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抽顶杆,再移动第一行位座,可以有效降低脱模过程中行位块与工件间的粘附力,从而有效避免工件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模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模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的注塑工件通常具有较大面积的侧面。注塑件侧面面积较大,脱模过程中容易因侧面与模具的粘附面积大产生较大的粘附力。特别地,在工件侧壁厚度较小的情况下,直接脱模过程中的粘附力过大容易使工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工件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来解决注塑工件脱模过程中的粘附力过大导致注塑工件变形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下模和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上的行位组件;
[0006]所述行位组件包括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所述第一行位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第一行位包括第一行位座和用于抵持工件侧面的行位块,所述行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行位座上;
[0007]所述第二行位包括第二行位座和顶杆;所述第二行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行位座上;所述顶杆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行位块中,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行位座,另一端插入所述工件。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行位包括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行位座的第一压紧块和用于将所述压紧块固定于第一行位座上的第一斜导柱;
[0009]所述第一斜导柱穿过所述第一压紧块插接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行位座中;
[0010]所述第一行位座设有斜面,所述第一压紧块对应所述斜面设有压紧面。
[0011]可选地,所述斜面和所述压紧面之间设有隔板。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行位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行位座的第二斜导柱;所述第二斜导柱穿过所述第二行位座固定于所述第一行位座。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行位座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行位座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中。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行位座靠近所述工件的一侧设有T型槽,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伸入所述T型槽中T型头。
[0015]可选地,包括上模;所述上模上固设有冷却镶件;
[0016]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形成型腔,所述冷却镶件伸入所述型腔中;
[0017]所述冷却镶件中设有用于顶出工件的顶出件,所述冷却镶件绕所述顶出件设有冷却水路。
[0018]可选地,所述冷却水路随所述冷却镶件的形状进行设置;所述冷却镶件通过3D打印成型。
[0019]可选地,所述顶出件为司筒,所述司筒中设有顶针。
[0020]可选地,所述冷却镶件设置有四个;所述冷却镶件设置于所述型腔的四角。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行位座上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二行位座,当产品注塑成型后,先通过侧面拉动第二行位座向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顶杆随着第二行位座的移动脱离与工件的接触;顶杆与工件脱离接触的过程中,会因粘附力带动工件侧面发生局部弹性形变,从而使工件与模具间粘附度降低并出现间隙;此外,顶杆抽出使空气能进入工件侧面与行位块的间隙之中,使粘附效果进一步降低,从而大幅度降低后续脱模中行位块和工件间的粘附力。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模具脱模结构的上视图。
[0026]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模具脱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示说明:工件10、下模1、第一行位2、第一行位座21、滑槽211、行位块22、压紧块23、第一斜导柱24、隔板25、第二行位3、第二行位座31、顶杆32、第二斜导柱33、冷却镶件41、冷却水路4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请参阅附图1-5,本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下模 1和滑动设置于下模1上的行位组件。
[0035]行位组件包括第一行位2和第二行位3;第一行位2滑动设置于下模1上,包括第一行位座21和用于抵持工件10侧壁的行位块22,行位块22固定于第一行位座21上;具体地,下模1上设有滑槽,第一行位座21滑动设置于滑槽中。
[0036]第二行位3包括第二行位座31和顶杆32。
[0037]第一行位座21设有滑槽211,第二行位座31可滑动设置于滑槽211中。
[0038]顶杆32可滑动穿设于第一行位块21中,顶杆3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行位座31,另一端插入工件10。
[0039]应该知道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顶杆32的另一端插入工件10中,以增加顶杆32与工件10的粘附力。工件成型后,通过第二行位座31带动顶杆 32向外移动。顶杆32在与工件10脱离时,顶杆32与工件10间的粘附力可带动工件10的局部变形,工件10的局部变形使空气能填补变形的间隙,从而使工件10与行位块22间的粘附面积减小,从而达到降低脱模粘附力的效果。应该知道的是,由于行位块22对工件10的阻挡作用,工件变形量小且易于恢复。
[0040]第一行位2包括用于定位第一行位座21的第一压紧块23和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和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1)上的行位组件;所述行位组件包括第一行位(2)和第二行位(3);所述第一行位(2)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1)上,所述第一行位(2)包括第一行位座(21)和用于抵持工件(10)侧面的行位块(22),所述行位块(22)固定于所述第一行位座(21)上;所述第二行位(3)包括第二行位座(31)和顶杆(32);所述第二行位座(3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行位座(21)上;所述顶杆(32)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行位座(21)中,所述顶杆(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行位座(31),另一端插入所述工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位(2)包括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行位座(21)的第一压紧块(23)和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紧块(23)固定于第一行位座(21)上的第一斜导柱(24);所述第一斜导柱(24)穿过所述第一压紧块(23)插接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行位座(21)中;所述第一行位座(21)设有斜面,所述第一压紧块(23)对应所述斜面设有压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和所述压紧面之间设有隔板(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位(3)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诚佘本龙谭峥邱大金熊永帅邓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