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01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交通工具,然而,由于机构的限制,汽车存在多个视觉盲区,由于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无法看到这些盲区,如此容易加大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0003]现有的汽车的一般配置有车载摄像模组,车载摄像模组能够拍摄汽车周围的环境并传递至显示设备,以便于用户能够较为直观的获取汽车周围的环境情况,以防止因为盲区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摄像模组的拍摄范围,因此,如何在保证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扩大摄像模组的视场角范围成为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和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7mm<f1<-8mm,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000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中,将靠近物体侧的第一透镜设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光学镜头的光线,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超过关系式下限,则所述第一透镜曲折力不足,不利于大角度光线进入光学镜头,从而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广角化和小型化;超过关系式上限,则所述第一透镜屈折力过强,不利于第一透镜像差的校正。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08]20mm<f1*f2/f<50mm;
[0009]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0010]如此,将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的曲折力,有利于扩束光线宽度,进一步使大角度光线经第一透镜折射后摄入的光线扩宽;再通过设置一就有正曲折力的第三透镜收缩光线折转角度,使得光线束充满光瞳。通过满足条件关系式,有利于校正光线经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折射产生的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力。超过关系式范围则不利所述光学镜头像差的校正,从而降低成像品质,不利于实现光学镜头高像素的特征。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2]0.6<d23/d34<5.2;
[0013]其中,d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014]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合理的设置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生产,并且,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范围合理,能够降低杂光的产生,有利于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0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6]3.6<CT3/Sags3<8.7;
[0017]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Sags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最大有效孔径处的矢高。
[0018]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第三透镜中心厚度与第三透镜物侧最大通光孔径处至镜片中心点平行于光轴的距离的比值关系,避免第三透镜在满足较高屈折力的同时其中心厚度过大或物侧面过于弯曲而增加了镜片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超过上述关系式的下限,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镜片加工难度增大,增加镜片的生产成本;同时,表面过于弯曲,易产生边缘像差,不利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质提升。超过条件式的上限,所述第三透镜厚度值过大,则会增加所述光学镜头的重量,不利于所述光学镜头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00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0]6.6<f45/f<82.1;
[0021]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0022]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光线经透镜组折转后的射出光学镜头的角度,进而减小了光线射入光学镜头的像侧的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度,进而减小了光线射入光学镜头的像侧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度,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提高所述光学镜头10的高品质成像画面。超过关系式上限,则不易于抑制因成像区域周边部的光束造成的高阶像差的发生;超过关系式条件式的下限,则不利于抑制消色差,得到高分辨性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3]2mm<ImgH/Tan(FOV/2)<3mm;
[0024]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025]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给光学镜头提供充足的视场角,以满足手机、相机、车载、监控、医疗等电子产品对高是视场角的要求,同时减小光线射入芯片的角度,提高光学镜头的感光性能。超过关系式上限则会导致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物空间信息,超过关系式下限,则造成光学镜头的光亮不足,无法满足高清晰拍摄。
[00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7]0.7<|f123/f456|<6.8;
[0028]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
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0029]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控制光学镜头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的分配比例,有利于控制光线的入射宽度,减小光学镜头的高级像差,同时,可减小经过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主光线出射角度,提高光学镜头的相对亮度。
[003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31]f/EPD≥2;
[0032]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
[0033]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使光学镜头具有大光圈的效果以及较远的景深范围,实现无限远清晰成像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近处景物能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7mm<f1<-8mm;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0mm<f1*f2/f<50mm;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6<d23/d34<5.2;其中,d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3.6<CT3/Sags3<8.7;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宇明蔡雄宇董勇兵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