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9006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所述的方法是将黑水虻虫卵接种到麸皮玉米粉和专用饲料的孵化物料中孵化后在该体系中继续培养得到幼虫,然后将幼虫转移到投加了黄酮类化合物的鸡粪和麸皮玉米粉的幼虫物料中,在继续进行养殖,至预蛹出现收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养殖黑水虻的过程中添加了黄酮类化合物,将物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多转化为自身物质,从而能够显著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积累。该方法简单有效,容易操作,有助于解决当前黑水虻堆肥技术中存在的转化率限制问题,为黑水虻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条件。水虻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养殖领域/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增加黑水虻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属双翅目水虻科,又称亮斑扁角水虻,起源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目前在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分布广泛。在我国,黑水虻在华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由于黑水虻可以将有机废弃物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此近年来黑水虻的资源优势被逐步挖掘,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动物饲料、动物保健学等领域。
[0003]传统生产中,动物粪便一般直接堆放处理,造成了地下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问题,通过黑水虻堆肥技术,黑水虻幼虫可以将畜禽粪便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生物量和高价值虫砂,将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其中,黑水虻幼虫和预蛹含有丰富的必须氨基酸和矿物质,可作为优良饲料原料应用于畜禽和鱼类养殖。当前,黑水虻堆肥技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黑水虻幼虫经常性采食不充分,采食后剩余物料多,转化率仅为7%左右,转化程度较有限,造成了资源浪费。
[0004]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牧草和药用植物中,是植物在长期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为苷的形式存在,黄酮应用时有剂量小、见效快、毒性低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菌,增加畜禽、水产动物的生长,增加机体免疫和提高其生产性能等作用。以大豆黄酮为例,诸多动物营养学研究表明大豆黄酮具有增加家禽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家禽繁殖等生理作用。但是关于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否可以增加昆虫的生物量以及物料转化尚未可知,截至目前未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专利技术人大胆推测:植物黄酮对黑水虻的转化可能具有类似作用。若果真如此,将有助于解决当前黑水虻堆肥技术中存在的物料转化率限制问题,即用少剂量的植物黄酮增加黑水虻幼虫进食,提高黑水虻幼虫对物料的转化率,使物料中更多的营养成分流向黑水虻,增加幼虫生物量,有效减少物料浪费。
[0005]有研究者将植物材料添加到黑水虻幼虫养殖物料中,起到特定作用。例如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安新城教授曾用10%-20%的木瓜、番茄、西瓜牵牛、蒲桃、薇甘菊等植物材料混合物添加到物料中进行黑水虻幼虫的人工养殖,预防黑水虻患上软腐病(CN 101978823 A)。由此可见,植物中的某些营养组分可能对黑水虻健康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植物材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桑叶黄酮有效增加黑水虻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
[0007]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
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将黑水虻虫卵接种到麸皮玉米粉和专用饲料的孵化物料中孵化后在该体系中继续培养得到幼虫,然后将幼虫转移到投加了黄酮类化合物的鸡粪和麸皮玉米粉的幼虫物料中,在继续进行养殖,至预蛹出现收虫。
[0008]其中,所述孵化物料中麸皮玉米粉和专用饲料(均来自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质量比为1:3-1:10。专用饲料组成为:粗蛋白质≥38%,水分≤10%,粗灰分≤16%,粗纤维≤8%,钙≤4.5%。
[0009]其中,所述幼虫为5~6日龄幼虫。
[0010]其中,所述幼虫物料中麸皮玉米粉混合物和风干鸡粪的质量比为1:4-1:11。
[0011]其中,所述培养湿度为60-80%.其中,所述培养温度为26.5-27.5℃。
[0012]其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为10-30mg/kg。其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来源于桑叶、艾叶、苜蓿叶或其他植物来源。
[0013]为了筛选出可显著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积累的植物黄酮种类,专利技术人分别从苜蓿叶片、艾叶片、桑叶片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实验,同时以从大豆种子中提取的大豆黄酮作为对照。实验证明,三种黄酮与大豆黄酮在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方面有着不同作用,且三种黄酮自身对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增加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桑叶黄酮在低剂量时增加效果最佳。出于大规模应用的考虑,须要控制植物黄酮的投加成本,故我们选择了桑叶黄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案例所用药剂。
[0014]其中,桑叶黄酮水溶液配制步骤如下:称取0.5g-0.1g桑叶黄酮溶于1L水中,制成浓度为0.5-1g/L黄酮水溶液。
[0015]其中,所述养殖时间为6-8天。
[0016]其中,所述幼虫物料含水率为60%-80%。
[0017]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原理为:养殖黑水虻幼虫的物料成本高,营养不均衡,采食后剩余能量多,造成资源浪费,用少剂量的植物黄酮增加黑水虻幼虫进食,可提高黑水虻幼虫对物料的转化率,使物料中的营养成更多地流向黑水虻,增加幼虫生物量,有效减少物料浪费。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桑叶黄酮增加黑水虻生物量的方法,可将物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多转化为自身物质,转化率高达9%~10.7%,该方法简单有效,容易操作,有助于解决当前黑水虻堆肥技术中存在的转化率限制问题,为黑水虻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养殖盒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20]转化率的计算公式:生物转化率=黑水虻幼虫总生物量g/总鸡粪投加量g
×
1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材料黑水虻虫卵、麸皮玉米粉混合物、专用饲料均来自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专用饲料组成为:粗蛋白质≥38%,水分≤10%,粗灰分≤16%,粗纤维≤8%,钙≤4.5%。
[0021]桑叶黄酮类化合物(自制,参照文献“高中松等,超声波提取桑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6”制备)。
[0022]实施例1:一种增加黑水虻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桑叶黄酮水溶液配制步骤如下:称取0.5g桑叶黄酮溶于1L水中,制成浓度为0.5g/L黄酮水溶液。
[0023]S2)黑水虻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接0.1g黑水虻虫卵到麸皮玉米粉混合物:专用饲料为1:3(质量比)的混合体系中,在温度为27.0℃、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孵化;B、孵化完成后,在该体系中继续喂养黑水虻幼虫,5天后用5目的筛子将5日龄幼虫与虫砂(即物料残渣与虫粪的混合物)进行分离;C、对风干鸡粪进行16目过筛处理;D、在养殖盒中加入150g已过筛处理的风干鸡粪,并以风干鸡粪:麸皮为10:1(质量比)加入麸皮15g配成混合物料,并向其中加入3mL步骤S1)中所述的黄酮水溶液,使桑叶黄酮浓度达到10mg/kg水平,然后调整含水率至60%,接种约150条五日龄的黑水虻幼虫到养殖盒中,在温度为26.5℃的条件下,养殖8天后到达预蛹期,用5目的筛子将幼虫与虫砂进行分离,收获的黑水虻预蛹期幼虫干重为1.4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将黑水虻虫卵接种到麸皮玉米粉和专用饲料的孵化物料中孵化后在该体系中继续培养得到幼虫,然后将幼虫转移到投加了黄酮类化合物的鸡粪和麸皮玉米粉的幼虫物料中,在继续进行养殖,至预蛹出现收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物料中麸皮玉米粉和专用饲料质量比为1:3-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为5~6日龄幼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物料中麸皮玉米粉混合物和风干鸡粪的质量比为1:4-1: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勇王叶刘晖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