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894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横梁总成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以及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采用铝合金结构设计,可以降低重量,实现控制系统在车轮前舱中可靠、稳定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种车辆。种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舱铝合金安装横梁是车身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其结构合理性、刚度对汽车前舱布局和控制系统安装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前舱横梁通过螺栓安装到前舱纵梁上,MCU\PDU\OBC集成控制系统、PTC、水泵、蓄电池等通过螺栓连接到前舱横梁上。前舱横梁需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防震动。
[0003]现有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存在如下的问题:
[0004]1、集成度低,平台化低,安装操作性差;
[0005]2、支架为钣金件,结构复杂,焊接困难,装配时间长,工装费用成本高;
[0006]3、重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目的是降低重量。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横梁总成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以及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第三纵梁与加热器安装支架连接,前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加热器安装支架、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控制器安装在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上。
[0009]所述加热器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横梁总成的端部和后横梁总成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的第一加强筋,第一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一加强筋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将第一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空腔。
[0011]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二管体和设置于第二管体内的第二加强筋,第二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二加强筋将第二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0012]所述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三管体和设置于第三管体内的第三加强筋,第三
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三加强筋将第三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0013]所述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四管体和设置于第四管体内的第四加强筋,第四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四加强筋设置三个,三个第四加强筋将第四管体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空腔。
[0014]所述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五管体和设置于第五管体内的第五加强筋,第五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五加强筋将第五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0015]所述水泵安装支架包括第六管体和设置于第六管体内的第六加强筋,第六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六加强筋设置四个,四个第六加强筋将第六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五个独立的空腔。
[0016]所述后横梁总成上设置第一线束安装支架和第二线束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总成上设置第三线束安装支架。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采用铝合金结构设计,可以降低重量,实现控制系统在车轮前舱中可靠、稳定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19]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3是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水泵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为:1、前横梁总成;2、后横梁总成;3、加热器安装支架;4、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01、第一管体;402、第一加强筋;403、第一螺母;404、第一顶壁;405、第一底壁;406、第一后上侧壁;407、第一后下侧壁;408、第一前上侧壁;409、第一前下侧壁;5、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01、第二管体;502、第二加强筋;503、第二螺母;504、第二顶壁;505、第二底壁;506、第二后上侧壁;507、第二后下侧壁;508、第二前上侧壁;509、第二前下侧壁;6、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01、第三管体;602、第三加强筋;603、第三螺母;604、第三顶壁;605、第三底壁;606、第三后上侧壁;607、第三后下侧壁;608、第三前上侧壁;609、第三前下侧壁;7、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01、第四管体;702、第四加强筋;703、第四螺母;704、第四顶壁;705、第四底壁;706、第四后侧壁;707、第四前上侧壁;708、第四前下侧壁;8、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01、第五管体;802、第五加强筋;803、第五螺母;804、第五顶壁;805、第五底壁;806、第五前侧壁;807、第五后侧壁;9、水泵安装支架;901、第六管体;902、第六加强筋;903、第六螺母;904、第七螺母;905、第六顶壁;906、第六底壁;907、第六前侧壁;908、第六后上侧壁;909、第
六后中侧壁;910、第六后下侧壁;10、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线束安装支架;14、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5、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31]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1、与前横梁总成1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2、与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3、设置于前横梁总成1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9、设置于后横梁总成2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设置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横梁总成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以及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第三纵梁与加热器安装支架连接,前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加热器安装支架、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控制器安装在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横梁总成的端部和后横梁总成的端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的第一加强筋,第一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一加强筋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将第一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二管体和设置于第二管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林刘志民张强夏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锐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