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废水沉降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88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屠宰废水沉降池,包括池体和沉降机构,所述池体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池体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池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上端设置有导液口,所述池体在隔离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第三沉淀槽和第四沉淀槽,所述池体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池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屠宰废水中的碎肉、骨渣、毛及粪便等进行沉淀过滤,并且能够消除废水中的臭气和细菌进行处理,提高预处理效果,同时沉淀过滤的脏物清理方便,保证后续的持续沉淀。保证后续的持续沉淀。保证后续的持续沉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屠宰废水沉降池


[0001]本技术属于沉降池设备
,具体涉及屠宰废水沉降池。

技术介绍

[0002]屠宰废水来自于圈栏冲洗、淋洗、屠宰及其它厂房地坪冲洗、烫毛、剖解、副食加工、动物残渣,血水等组成,留存在动物体内的粪便和屠宰过程中所产生的血水,所含氨氮的量是很高的,如未被处理掉就随渗入地下或者流入河流中,对人类耐以生存的水自然造破坏,从而引起蓝藻滋生,水中的鱼虾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发生,需要先经过沉淀池的预处理,再经过气浮机进行处理。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目前的沉淀池在对屠宰废水进行处理时,通常是通过格栅进行过滤沉淀,过滤沉淀效果差,还有一些细小的杂质无法清理,增加了后续气浮机的工作难度,同时池底的沉淀物清理麻烦,长期无法有效地清理会对池体造成腐蚀,影响了沉淀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沉淀池是开放的,废水中的臭气容易扩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屠宰废水沉降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屠宰废水沉降池,包括池体和沉降机构,所述池体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池体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池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上端设置有导液口,所述池体在隔离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第三沉淀槽和第四沉淀槽,所述池体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池盖,所述沉降机构设置在池盖的下端面上,所述沉降机构由若干个固定柱、第一固定框、若干个第一密封板、若干个过滤网、第二固定框、若干个第二密封板、若干个精密滤网、第三固定框、若干个活性炭板、第四固定框和紫外线灯组成,所述池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在第一沉淀槽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内部在固定柱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远离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一固定框上,所述固定柱在第二沉淀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内部在固定柱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上远离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精密滤网,所述精密滤网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一固定框上,所述固定柱在第三沉淀槽内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框,所述第三固定框内部在固定柱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三固定框上,所述固定柱在第四沉淀槽内部设置有第四固定框,所述第四固定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紫外线灯。
[0007]优选的,所述池体在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第三沉淀槽和第四沉淀槽的底部设置倾斜板。
[0008]优选的,所述池体在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和第三沉淀槽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液管。
[0009]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出液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防滑纹。
[0010]优选的,所述隔离板上在导液口内部设置有拦截网。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在池体的上端面上。
[0012]优选的,所述池盖上设置有透明窗口,所述池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第三固定框和第四固定框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沉降机构,沉降机构由若干个固定柱、第一固定框、若干个第一密封板、若干个过滤网、第二固定框、若干个第二密封板、若干个精密滤网、第三固定框、若干个活性炭板、第四固定框和紫外线灯组成,通过沉降机构的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屠宰废水中的碎肉、骨渣、毛及粪便等进行沉淀过滤,并且能够消除废水中的臭气和细菌进行处理,提高预处理效果;
[0016](2)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池盖,沉降机构设置在池盖的下端面上,沉淀过滤的脏物清理方便,保证后续的持续沉淀,同时可以防止在沉淀的过程中臭气飘散。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沉降机构安装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池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池盖俯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框俯视图。
[0022]图中:1、池体;101、进液管;102、出液管;103、第一沉淀槽;104、第二沉淀槽;105、第三沉淀槽;106、第四沉淀槽;107、排液管;1071、密封盖;2、沉降机构;21、固定柱;22、第一固定框;221、通孔;23、第一密封板;24、过滤网;25、第二固定框;26、第二密封板;27、精密滤网;28、第三固定框;29、活性炭板;201、第四固定框;202、紫外线灯;3、隔离板;31、导液口;4、安装板;5、液压伸缩杆;6、池盖;61、透明窗口;62、密封圈;7、倾斜板;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屠宰废水沉降池技术方案:屠宰废水沉降池,包括池体1和沉降机构2,池体1一侧的上端安装有进液管101,池体1另一侧的下端安装有出液管102,池体1的内部焊接有若干个隔离板3,隔离板3的上端焊接有导液口31,池体1在隔离
板3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沉淀槽103、第二沉淀槽104、第三沉淀槽105和第四沉淀槽106,池体1外表面的两侧均焊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若干个液压伸缩杆5,液压伸缩杆5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池盖6,沉降机构2安装在池盖6的下端面上,沉降机构2由若干个固定柱21、第一固定框22、若干个第一密封板23、若干个过滤网24、第二固定框25、若干个第二密封板26、若干个精密滤网27、第三固定框28、若干个活性炭板29、第四固定框201和紫外线灯202组成,池盖6的下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固定柱21,固定柱21在第一沉淀槽103内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框22,第一固定框22内部在固定柱21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密封板23,第一密封板23上远离固定柱21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24,过滤网24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一固定框22上,固定柱21在第二沉淀槽104内部焊接有第二固定框25,第二固定框25内部在固定柱21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密封板26,第二密封板26上远离固定柱21的一侧安装有精密滤网27,精密滤网27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一固定框22上,固定柱21在第三沉淀槽105内部焊接有第三固定框28,第三固定框28内部在固定柱21的两侧均安装有若干个活性炭板29,活性炭板29的另一侧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屠宰废水沉降池,包括池体(1)和沉降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101),所述池体(1)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102),所述池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离板(3),所述隔离板(3)的上端设置有导液口(31),所述池体(1)在隔离板(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沉淀槽(103)、第二沉淀槽(104)、第三沉淀槽(105)和第四沉淀槽(106),所述池体(1)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液压伸缩杆(5),所述液压伸缩杆(5)的上端设置有池盖(6),所述沉降机构(2)设置在池盖(6)的下端面上,所述沉降机构(2)由若干个固定柱(21)、第一固定框(22)、若干个第一密封板(23)、若干个过滤网(24)、第二固定框(25)、若干个第二密封板(26)、若干个精密滤网(27)、第三固定框(28)、若干个活性炭板(29)、第四固定框(201)和紫外线灯(202)组成,所述池盖(6)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柱(21),所述固定柱(21)在第一沉淀槽(103)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框(22),所述第一固定框(22)内部在固定柱(2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板(23),所述第一密封板(23)上远离固定柱(2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网(24)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一固定框(22)上,所述固定柱(21)在第二沉淀槽(104)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框(25),所述第二固定框(25)内部在固定柱(2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板(26),所述第二密封板(26)上远离固定柱(21)的一侧设置有精密滤网(27),所述精密滤网(27)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一固定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杏磊湾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