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宜君专利>正文

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69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入力轴单元配置有一体式轴承套,以一体连结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及第二偏心轴承套座,而所构成的轴承座模组结构以利于直接透过中心轴转带动,以同步左右边运行调整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进而使凸轮区段位置能快速组装地啮合于入力转盘的滚子,以使可大幅加快组装效率,令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装配后可达到驱动位置精准的实用进步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率的目的。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


[0001]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尤其是一种使凸轮区段位置能快速组装地啮合于入力转盘的滚子,以使可大幅加快组装效率的创新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图1所示,其系习知滚子凸轮的凸轮轴结构,包含有一本体10A内部设有一输出转盘11A,该输出转盘11A一端设有一入力转盘21A,该入力转盘21A的环周位置布设有多个滚子22A,该本体10A对应该多个滚子22A的相对驱动位置设有一轴组孔12A,该轴组孔12A提供轴置一凸轮轴30A,该凸轮轴30A中间区段位置设有一凸轮区段31A,该凸轮区段31A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轴端33A及一第二轴端34A,该第一轴端33A与该第二轴端34A与该凸轮区段31A相对位置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挡缘32A及一第二挡缘35A,令该第一轴端33A与该第二轴端34A分别轴组一第一轴承60A及一第二轴承40A后,再分别由一第一偏心轴承套座70A及一第二偏心轴承套座50A对应压合组装该第一轴承60A及该第二轴承40A于该本体10A的左右边相对位置;然而该习知凸轮轴30A欲安装于该入力转盘21A的各该滚子22A的相对位置时,需不断调整作动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70A及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50A后,再使该凸轮区段31A与各该滚子22A的反复移动使相对驱动位置依序啮合,最后再试机校正,故习知结构极为麻烦及不便,且十分耗时。
[0003]鉴于以上的现象,本案创作人乃基于多年制作的经验,进而创作出较广泛的实用性创作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是针对习知凸轮轴欲安装于该入力转盘的各该滚子的相对位置时,需不断调整作动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及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后,再使该凸轮区段与各该滚子的反复移动使相对驱动位置依序啮合,最后再试机校正,故习知结构极为麻烦及不便,且十分耗时,本技术能大幅加快组装效率,达到驱动位置精准的实用进步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一本体,该本体纵向设置有一转盘容室,横向设置有一轴组孔;
[0007]一输出转盘,配置定位于该本体的该转盘容室中,其中该输出转盘一端轴设有一入力转盘,该入力转盘一端侧环布有多个滚子;
[0008]一入力轴单元,系配置定位于该本体的该轴组孔中,其中该入力轴单元包含:
[0009]一轴承套,其一端设有一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另端设有一第二偏心轴承套座,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与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之间一体成形有一连结段,由该连结段令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与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相对一体结合,且该连结段的另一侧端面开设有一开放槽,另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外缘形成有一第一端缘,该第一端缘轴向贯穿有多个第一组部,
且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外缘形成有一第二端缘,该第二端缘轴向贯穿有多个第二组部;
[0010]一凸轮轴,轴枢于该轴承套内部,该凸轮轴中间形成有一凸轮区段,该凸轮区段一端设有一第一轴端,该第一轴端对应该凸轮区段一侧形成有一第一挡缘,而该凸轮区段另端依序设有一阶状轴及一第二轴端,该第二轴端与该阶状轴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挡缘;
[0011]一第一轴承,轴组于该凸轮轴的该第一轴端并挡止限位于该第一挡缘,该第一轴端对应该第一轴承的一侧轴端位置系轴组有一第一轴套,再由一第一压盖盖设定位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一轴套于该轴承套的该第一端缘,其中该第一压盖对应该第一端缘的该多个第一组部设有多个第一锁孔,令该多个第一锁孔及该多个第一组部由多个第一螺栓相对穿螺锁固组装固定;
[0012]一第二轴承,轴组于该凸轮轴的该第二轴端并挡止限位于该第二挡缘,该第二轴端对应该第二轴承的一侧轴端位置系轴组有一第二轴套,再由一第二压盖盖设定位该第二轴承及该第二轴套于该轴承套的该第二端缘,其中该第二压盖对应该第二端缘的该多个第二组部设有多个第二锁孔,该多个第二锁孔及该多个第二组部由多个第二螺栓相对穿螺锁固组装固定。
[0013]其中,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皆为斜锥滚子轴承。
[0014]其中,该多个第一螺栓及该多个第二螺栓皆为六角承窝头螺栓。
[0015]由此创新独特设计,本技术由该入力轴单元配置有一体式的该轴承套,以一体连结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及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而所构成的轴承座模组结构以利于直接透过中心轴转带动,以同步左右边运行调整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进而使该凸轮区段位置能快速组装地啮合于该入力转盘的各该滚子,以使可大幅加快组装效率,令滚子凸轮的该凸轮轴装配后可达到驱动位置精准的实用进步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习知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2:本技术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的剖视图。
[0018]图3:本技术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4:本技术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5:本技术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6:本技术入力轴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7:本技术轴承套的立体图。
[0023]图8:本技术轴承套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2-8所示,是本技术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包括:
[0025]一本体10,该本体10纵向设置有一转盘容室11,横向设置有一轴组孔12。
[0026]一输出转盘20,系配置定位于该本体10的该转盘容室11中,其中该输出转盘20一端轴设有一入力转盘21,该入力转盘21一端侧环布有多个滚子22。
[0027]一入力轴单元A,系配置定位于该本体10的该轴组孔12中,其中该入力轴单元A包
含:
[0028]一轴承套50,其系一端设有一第一偏心轴承套座53,另端设有一第二偏心轴承套座57,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53与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57之间一体成形有一连结段54,由该连结段54而令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53与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57相对一体结合,且该连结段54的另一侧端面开设有一开放槽55,另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53外缘形成有一第一端缘51,该第一端缘51轴向贯穿有多个第一组部52,且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57外缘形成有一第二端缘56,该第二端缘56轴向贯穿有多个第二组部58。
[0029]一凸轮轴30,轴枢于该轴承套50内部,该凸轮轴30中间形成有一凸轮区段31,该凸轮区段31系露出于该轴承套50的该开放槽55,该凸轮区段31一端设有一第一轴端36,该第一轴端36对应该凸轮区段31一侧形成有一第一挡缘35,而该凸轮区段31另端依序设有一阶状轴32及一第二轴端34,该第二轴端34与该阶状轴32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挡缘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子凸轮的凸轮轴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纵向设置有一转盘容室,横向设置有一轴组孔;一输出转盘,配置定位于该本体的该转盘容室中,其中该输出转盘一端轴设有一入力转盘,该入力转盘一端侧环布有多个滚子;一入力轴单元,系配置定位于该本体的该轴组孔中,其中该入力轴单元包含:一轴承套,其一端设有一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另端设有一第二偏心轴承套座,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与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之间一体成形有一连结段,由该连结段令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与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相对一体结合,且该连结段的另一侧端面开设有一开放槽,另该第一偏心轴承套座外缘形成有一第一端缘,该第一端缘轴向贯穿有多个第一组部,且该第二偏心轴承套座外缘形成有一第二端缘,该第二端缘轴向贯穿有多个第二组部;一凸轮轴,轴枢于该轴承套内部,该凸轮轴中间形成有一凸轮区段,该凸轮区段一端设有一第一轴端,该第一轴端对应该凸轮区段一侧形成有一第一挡缘,而该凸轮区段另端依序设有一阶状轴及一第二轴端,该第二轴端与该阶状轴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宜君
申请(专利权)人:赖宜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