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66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包括内外套设的空心拉杆(2)和外泵筒(1),空心拉杆(2)与外泵筒(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空心拉杆(2)呈直立状态,空心拉杆(2)内设有用于安装加热电缆的轴向贯通通道(13),空心拉杆(2)下端连接有丝堵(8),空心拉杆(2)与外泵筒(1)之间套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游动阀和固定阀。该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可以实现过泵电加热,解决原油不进泵、井下原油流动性差、泵吸入口、油管结蜡等问题。彻底实现全井段加热,达到稠油热采的目的。达到稠油热采的目的。达到稠油热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

技术介绍

[0002]辽河油田从1995年开始陆续投入开采含有超稠油、特稠油的区块,该区块的原油粘度在10000Pa.s~250000mPa.s,油层深度在800m~1500m之间,现已有油井3000多口,是辽河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力油品。这些区块油层浅、原油粘度高,在油层中原油流动就困难,开采难度大,由于加工及施工困难,目前大部分油井采用泵上空心杆电缆加热降粘举升,存在泵中原油粘度大,抽油杆柱上下运动摩阻大,采油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提高采油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该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可以实现过泵电加热,解决原油不进泵、井下原油流动性差、泵吸入口、油管结蜡等问题。彻底实现全井段加热,达到稠油热采的目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包括内外套设的空心拉杆和外泵筒,空心拉杆与外泵筒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空心拉杆呈直立状态,空心拉杆内设有用于安装加热电缆的轴向贯通通道,空心拉杆下端连接有丝堵,空心拉杆与外泵筒之间套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游动阀和固定阀。
[0005]空心拉杆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拉杆上段、拉杆中段和拉杆下段,拉杆上段与拉杆中段之间通过上导向接头连接,拉杆中段与拉杆下段之间通过下导向接头连接,外泵筒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泵筒上段、泵筒中段和泵筒下段。
[0006]拉杆上段和拉杆中段均与上导向接头螺纹连接,拉杆中段和拉杆下段均与下导向接头螺纹连接,上导向接头和下导向接头均位于泵筒上段内,拉杆中段与泵筒上段之间套设有柱塞。
[0007]柱塞与泵筒上段之间间隙配合,柱塞的内径大于拉杆中段的外径,柱塞与拉杆中段之间形成上环形空间,柱塞的长度小于上导向接头和下导向接头之间的距离,柱塞只能在上导向接头和下导向接头之间移动。
[0008]所述游动阀含有上下设置的柱塞凡尔座和柱塞凡尔球,柱塞凡尔球和柱塞凡尔座均为环状结构,柱塞凡尔座固定于柱塞的下端,柱塞凡尔球固定于拉杆中段的下端。
[0009]泵筒中段套设与拉杆下段外,泵筒中段和泵筒下段与拉杆下段之间套设有密封滑套,密封滑套与拉杆下段间隙配合,密封滑套与泵筒中段和泵筒下段之间形成下环形空间。
[0010]所述固定阀含有上下设置的滑阀半球和固定阀座,滑阀半球和固定阀座均为环状结构,滑阀半球固定于密封滑套的上端,固定阀座固定于泵筒中段的中部。
[0011]泵筒中段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表面均设有扶正块,固定阀座固定于泵筒中段的第二段内,滑阀半球通过螺母固定于密封滑套的上端。
[0012]密封滑套外固定套设有挡环,挡环位于泵筒中段内,挡环位于固定阀座的下方,挡环的外径大于固定阀座的内径。
[0013]外泵筒的上端连接有泵筒接头,空心拉杆的上端连接有拉杆接头,泵筒上段与泵筒中段螺纹连接,泵筒中段与泵筒下段螺纹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传统泵上加热变为泵下加热,按需求可直接加热油层,提高采收率,使蜡卡、不出油等油井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上部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上中部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部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下部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下部的示意图。
[0022]1、外泵筒;2、空心拉杆;3、柱塞;4、密封滑套;5、固定阀座;6、滑阀半球;7、柱塞凡尔座;8、丝堵;9、上导向接头;10、下导向接头;11、柱塞凡尔球;12、挡环;13、轴向贯通通道;
[0023]101、泵筒上段;102、泵筒中段;103、泵筒下段;
[0024]201、拉杆上段;202、拉杆中段;203、拉杆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包括内外套设的空心拉杆2和外泵筒1,空心拉杆2与外泵筒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原油能够在该环形空腔内留置或流过,空心拉杆2和外泵筒1均呈直立状态,空心拉杆2内设有用于安装加热电缆的轴向贯通通道13,空心拉杆2下端连接有丝堵8,空心拉杆2与外泵筒1之间套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游动阀和固定阀,空心拉杆2能够相对于外泵筒1上下移动,如图1至图6所示。
[0027]在本实施例中,空心拉杆2的轴线与外泵筒1的轴线重合,空心拉杆2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拉杆上段201、拉杆中段202和拉杆下段203,拉杆上段201与拉杆中段202之间通过上导向接头9连接,拉杆中段202与拉杆下段203之间通过下导向接头10连接,外泵筒1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泵筒上段101、泵筒中段102和泵筒下段103。
[0028]在本实施例中,拉杆上段201和拉杆中段202均与上导向接头9螺纹连接,拉杆中段202和拉杆下段203均与下导向接头10螺纹连接,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均位于泵筒上段101内,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的外周面为花键结构,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的作用是连接、导向和扶正。拉杆中段202与泵筒上段101之间套设有管状的柱塞3,如图2至图4所示。
[0029]在本实施例中,柱塞3与泵筒上段101之间间隙配合,柱塞3的内径大于拉杆中段
202的外径,柱塞3与拉杆中段202之间形成上环形空间,柱塞3的长度小于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之间的距离,柱塞3能够相对于空心拉杆2和外泵筒1上下移动。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能够阻挡柱塞3通过,柱塞3只能在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之间移动,保证柱塞3的上下行程和所述游动阀的急时打开关闭。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游动阀含有上下设置的柱塞凡尔座7和柱塞凡尔球11,柱塞凡尔球11和柱塞凡尔座7均为环状结构,柱塞凡尔球11与柱塞凡尔座7能够分离或密封连接。柱塞凡尔座7固定于柱塞3的下端,柱塞凡尔球11固定于拉杆中段202的下端,即柱塞凡尔座7相对于柱塞3固定,柱塞凡尔球11相对于拉杆中段202固定,如图4所示。
[0031]在本实施例中,泵筒中段102套设与拉杆下段203外,泵筒中段102和泵筒下段103与拉杆下段203之间套设有密封滑套4,密封滑套4为管状结构,密封滑套4与拉杆下段203间隙配合,密封滑套4与泵筒中段102和泵筒下段103之间形成下环形空间,密封滑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包括内外套设的空心拉杆(2)和外泵筒(1),空心拉杆(2)与外泵筒(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空心拉杆(2)呈直立状态,空心拉杆(2)内设有用于安装加热电缆的轴向贯通通道(13),空心拉杆(2)下端连接有丝堵(8),空心拉杆(2)与外泵筒(1)之间套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游动阀和固定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空心拉杆(2)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拉杆上段(201)、拉杆中段(202)和拉杆下段(203),拉杆上段(201)与拉杆中段(202)之间通过上导向接头(9)连接,拉杆中段(202)与拉杆下段(203)之间通过下导向接头(10)连接,外泵筒(1)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泵筒上段(101)、泵筒中段(102)和泵筒下段(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拉杆上段(201)和拉杆中段(202)均与上导向接头(9)螺纹连接,拉杆中段(202)和拉杆下段(203)均与下导向接头(10)螺纹连接,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均位于泵筒上段(101)内,拉杆中段(202)与泵筒上段(101)之间套设有柱塞(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柱塞(3)与泵筒上段(101)之间间隙配合,柱塞(3)的内径大于拉杆中段(202)的外径,柱塞(3)与拉杆中段(202)之间形成上环形空间,柱塞(3)的长度小于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之间的距离,柱塞(3)只能在上导向接头(9)和下导向接头(10)之间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过泵电加热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动阀含有上下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雷黄小钊张涵淇张曦宇刘天琦张沂轩周飞单祥斌乔诗涵蒋川徐兆强杨靖波张冰田野戴倩倩孙蕴海王文刚罗军罗鹏飞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