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面料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63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布层,包括基布层、棉绒层和由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与棉绒层分别附着于所述基布层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经线为负离子纤维线,所述纬线为两端封口的纤维管线,所述纤维管线内填充有火山岩粉末;所述棉绒层由涤纶丝和棉绒丝交错编织而成,且所述棉绒层的丝线编织密度小于所述保温层的丝线编制密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基布层、棉绒层、保温层和竹炭层复合而成,具有较好的蓄热保温效果以及高效的抑菌、抗菌功能,透气性好;能够带给人们更好体验感受,而且结构简单,更加适合推广应用。更加适合推广应用。更加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面料层


[0001]本技术涉及布料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面料层。

技术介绍

[0002]布料通常是以聚丙烯、丙乙纶扁丝为原料,由两组平行的纱线组成,包括经纱线和纬纱线,然后通过不同的编制编织设备和工艺将经纱线和纬纱线交织在一起织成布状。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布料的质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布料的保温、蓄热效果较差,且没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0004]公开号为CN20823507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菌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抗菌保温面料通过中空纤维经纱和中空纤维纬纱按平纹组织或斜纹组织编织而成,所述中空纤维包括中空型纤维骨架层,所述中空型纤维骨架层外表层设置有抗菌纤维层,所述中空型纤维骨架层内表层设置有透气快干层,所述透气快干层内表层附着有透气网膜;所述中空型纤维骨架层是C 形的。该面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温抗菌效果,但其保温效果有限,结构较为复杂。
[0005]公开号为CN205573159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它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抗菌面料层、防火面料层以及防水面料层,所述抗菌面料层包括中间抗菌面料,所述中间抗菌面料的上表面设置有错位布置的上装饰矩阵块,所述中间抗菌面料的下表面设置有错位布置的下装饰矩阵块,其中上装饰矩阵块与下装饰矩阵块也形成错位布置,所述上装饰矩阵块为上层抗菌包,所述下装饰矩阵块为下层抗菌包,所述中间抗菌面料为银纤维制成,所述上装饰矩阵块与下装饰矩阵块分别与中间抗菌面料之间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竖向透气孔,所述竖向透气孔内弥散有竹炭纤维颗粒,所述上装饰矩阵块与下装饰矩阵块内设置有横向透气孔,所述竖向透气孔与横向透气孔连通,所述上装饰矩阵块与下装饰矩阵块的横向透气孔内填充有纳米二氧化钛纤维,所述防水面料层包括防水面料层本体,所述防水面料层本体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防水膜,所述防水面料层本体的外层设置有横向间隔布置的导流凸条,所述防水膜与导流凸条之间的防水面料层本体内设置有横向间隔布置的疏水导流孔。该抗菌面料,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其结构极为复杂,实用价值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面料层。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面料层,包括基布层、棉绒层和由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棉绒层分别附着于所述基布层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经线为负离子纤维线,所述纬线为两端封口的纤维管线,所述纤维管线内填充有火山岩粉末;所述棉绒层由涤纶丝和棉绒丝交错编织而成,且所述棉绒层的丝线编织密度小于所述保温层的丝线编制密度。
[0008]优选地,所述棉绒层中所述涤纶丝与棉纶丝的用量比为(10~30):(70~90)。
[0009]优选地,所述基布层为无纺布,所述基本层的两侧匀涂覆有一层用于粘结所述保温层和棉绒层的粘附层。
[0010]优选地,所述粘附层为多异氰酸酯胶粘剂或聚氨酯胶粘剂。
[0011]优选地,所述负离子纤维线为涤纶负离子纤维、丙纶负离子纤维或腈纶负离子纤维。
[0012]优选地,所述纤维管线内还填充有荧光粉末。
[0013]优选地,还包括锦纶与聚丙烯腈纤维交叉编织而成的混纺织线,所述混纺织线盘旋缠绕在所述纤维管线上。
[0014]优选地,所述基布层的内侧上还涂覆有一层竹炭层,所述竹炭层为纳米级竹炭粉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基布层、棉绒层、保温层和竹炭层复合而成,具有较好的蓄热保温效果以及高效的抑菌、抗菌功能,透气性好。具体地,通过涤纶丝与棉绒丝交织而成的棉绒层,具有较好的亲肤和耐磨性能,不易变形;棉绒层与基布层结合,透气性能佳,具有较强的排汗功能;基布层上竹炭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很好的抑菌、抗菌作用,而且由于其不会长期与皮肤直接接触,故而即使对竹炭层稍有敏感的皮肤,也不会产生不适、过敏等现象;而保温层上负离子纤维线和内部装有火山岩粉末的纤维管线的配合,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抗菌、抑菌的效果,另一方面火山岩粉末的设置,能够起到很好的蓄热保温效果,实用性更强;另外,纤维管线内荧光粉末的加入,增加了本复合布层的美观度,能够带给人们更好体验感受,而且本复合层结构简单,更加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复合布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复合布层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复合布层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纤维管线与混纺织线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基布层,2-棉绒层,21-涤纶丝,22-棉绒丝,3-保温层,31-负离子纤维线,32-纤维管线,33-混纺织线,4-粘附层,5-竹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2]一种复合面料层,如图1到图4所示,包括基布层1、棉绒层2和由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的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与棉绒层2分别附着于所述基布层1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经线为负离子纤维线31,能够增加布层的抗菌、抑菌效果,所述纬线为两端封口的纤维管线32,所述纤维管线32内填充有火山岩粉末以及荧光粉末,且火山岩粉末以及荧光粉末均为微米或纳米级粉末;这样不但能够起到很好的蓄热保温效果,实用性更强,而且纤维管线内荧光粉末的加入,增加了本复合布层的美观度,能够带给人们更好体验感受;所述棉绒层2由涤纶丝21和棉绒丝22交错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亲肤和耐磨性能,且不易变形,所述棉绒层2的丝线编织密度小于所述保温层3的丝线编制密度,从而使棉绒层2具有更好的透气性能。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棉绒层2中所述涤纶丝21与棉纶丝22的用量比为 (10~30):
(70~90),优选用量比为15:85,这样既能够保证亲肤性、舒适度和保暖性能,又能够使棉绒层2不易变形。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布层1为无纺布,从而使该布层能够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能,所述基本层1的两侧匀涂覆有一层用于粘结所述保温层3和棉绒层2 的粘附层4,所述粘附层4为多异氰酸酯胶粘剂或聚氨酯胶粘剂,或含硅烷偶联剂的聚氨酯树脂或氯化聚丙烯树脂,具有更好的粘附性能,耐久性强,不易变色。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纤维线31为涤纶负离子纤维、丙纶负离子纤维或腈纶负离子纤维,能够进一步增加布层的抗菌抑菌性能。
[0026]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锦纶与聚丙烯腈纤维交叉编织而成的混纺织线33,所述混纺织线33盘旋缠绕在所述纤维管线32上,增加布层的保暖性能。
[0027]进一步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布层1的内侧上涂覆有一层竹炭层5,所述竹炭层5为纳米级竹炭粉末。竹炭层5的设置,能够起到很好的抑菌、抗菌作用,而且由于其不会长期与皮肤直接接触,故而即使对竹炭层5 稍有敏感的皮肤,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面料层,包括基布层(1)、棉绒层(2)和由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的保温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与棉绒层(2)分别附着于所述基布层(1)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经线为负离子纤维线(31),所述纬线为两端封口的纤维管线(32),所述纤维管线(32)内填充有火山岩粉末以及荧光粉末,且实施火山岩粉末以及荧光粉末均为微米或纳米级粉末;所述棉绒层(2)由涤纶丝(21)和棉绒丝(22)交错编织而成,且所述棉绒层(2)的丝线编织密度小于所述保温层(3)的丝线编制密度;所述基布层(1)为无纺布,所述基布层(1)的两侧匀涂覆有一层用于粘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介福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