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61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分别与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对应的附墙节点,所述附墙节点的结构至少包括与脚手架架体上的滚轮架连接的附着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附着支座上的用于与墙体连接的连接组件;对应不同外立面,所述附着支座分为竖向支座和水平支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墙螺栓和与所述穿墙螺栓匹配的固定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为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提供对应的附墙节点结构,一方面,不同的连接方式使复杂建筑外立面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合理连接,确保施工便捷与安全;另一方面,减少预埋件及预制构件的种类,增加其通用性,为后期现场拼装及材料周转过程提供了便利,且同时提高了施工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脚手架一直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装备,不同于传统脚手架,“整体提升脚手架”仅需要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施工时可随结构施工逐层爬升,装修作业时再逐层下降。这种脚手架的出现提高了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施工技术水平,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此技术一经推出便得到迅速推广,随着时代发展,其结构形式和种类越来越多,其应用及管理技术也逐渐成熟。
[0003]正是在这个成熟的工艺下,如何设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尤其是预制外墙的连接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以解决外墙的外立面结构复杂导致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连接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分别与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对应的附墙节点,所述附墙节点的结构至少包括与脚手架架体上的滚轮架连接的附着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附着支座上的用于与墙体连接的连接组件;对应不同外立面,所述附着支座分为竖向支座和水平支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墙螺栓和与所述穿墙螺栓匹配的固定螺母。
[0006]较佳的,所述附墙节点至少包括与竖直墙面对应的第一附墙节点、与外凸线条部位对应的第二附墙节点、与板底垂向距离小于300mm部位对应的第三附墙节点、与板底垂向距离小于300mm且降板部位对应的第四附墙节点、与空调板部位对应的第五附墙节点、以及与阳台底部对应的第六附墙节点。
[0007]较佳的,所述第一、第二附墙节点采用竖向支座,所述第二附墙节点的结构还包括厚度与外凸线条部位匹配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竖向支座与所述墙体之间。
[0008]较佳的,所述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附墙节点采用水平支座,所述水平支座伸出所述墙体的位置处预留有洞口。
[0009]较佳的,所述第四附墙节点的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平支座和所述降板部位之间的第二垫片。
[0010]较佳的,所述第四附墙节点的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悬挑端的第一可调拉结点。
[0011]较佳的,所述第五附墙节点的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悬挑端的第二可调拉结点。
[0012]较佳的,所述第六附墙节点的结构还包括安装于阳台底部的两个第三可调拉结点。
[0013]较佳的,所述附着支座上还安装有防坠装置支顶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为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提供对应的附墙节点结构,使复杂建筑外立面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合理连接,确保施工便捷与安全;
[0016]2.本技术减少了预埋件及预制构件的种类,增加了各预埋件及预制构件的通用性,为后期现场拼装及材料周转过程提供了便利,且同时提高了施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附墙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附墙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附墙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四附墙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五附墙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附墙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01-脚手架、02-滚轮架、03-竖直墙面、04-外凸线条部位、05-板底、06-空调板、07-阳台板;10-第一附墙节点、11-附着支座、12-穿墙螺栓、13-固定螺母、14-防坠装置支顶器、20-第二附墙节点、21-第一垫片、30-第三附墙节点、31-洞口、40-第四附墙节点、41-第二垫片、42-第一可调拉结点、50-第五附墙节点、51-第二可调拉结点、60-第六附墙节点、61-第三可调拉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多个分别与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对应的附墙节点,所述附墙节点的结构至少包括与脚手架01架体上的滚轮架02连接的附着支座11,以及安装于所述附着支座11上的用于与墙体连接的连接组件;对应不同外立面,所述附着支座11分为竖向支座和水平支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墙螺栓12和与所述穿墙螺栓12匹配的固定螺母13。本技术通过为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提供对应的附墙节点结构,一方面,不同的连接方式使复杂建筑外立面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合理连接,确保施工便捷与安全;另一方面,减少预埋件及预制构件的种类,增加其通用性,为后期现场拼装及材料周转过程提供了便利,且同时提高了施工精度。
[0026]较佳的,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6,所述附墙节点至少包括与竖直墙面03对应的第一附墙节点10、与外凸线条部位04对应的第二附墙节点20、与板底05垂向距离小于300mm部位对应的第三附墙节点30、与板底05垂向距离小于300mm且降板部位对应的第四附墙节点40、与空调板06部位对应的第五附墙节点50、以及与阳台底部对应的第六附墙节点60。
[0027]具体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第一附墙节点10用于常规的竖直墙面03,其采用竖向支座,通过穿墙螺栓12连接,穿墙螺栓12两侧用固定螺母13(例如双螺帽)紧固。
[0028]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第二附墙节点20同样采用竖向支座,其受用于局部外墙外凸
线条部位04,例如阳台处,安装于阳台外梁处,其附着支座11的结构与第二附墙节点10中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在所述竖向支座与所述墙体之间增加一块第一垫片21,所述第一垫片21可采用厚钢框,可以作为标准件直接应用,无需另行加工。
[0029]请重点参考图3,由于与板底05垂向距离小于300mm,这种部位附墙节点不易安装且板底梁易被拉裂,故采用第三附墙节点30,将第三附墙节点30设置于楼板上方,附着制作11采用8#槽钢格构形式加工,采用穿墙螺栓12垂直连接于楼板,为便于安装,在所述水平支座伸出所述墙体的位置处预留洞口31。
[0030]请重点参考图4,针对与板底05垂向距离小于300mm且降板的部位,采用第四附墙节点40,其具体结构与第三附墙节点30中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还包括第二垫片41和第一可调拉结点42。其中,第二垫片41设置于所述水平支座和所述降板部位之间,用于垫高,具体可采用厚钢框,将其作为标准件直接应用,无需另行加工;第一可调拉结点42安装于悬挑端,通过可调拉杆连接于上层楼板底部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别与外墙上的不同外立面对应的附墙节点,所述附墙节点的结构至少包括与脚手架架体上的滚轮架连接的附着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附着支座上的用于与墙体连接的连接组件;对应不同外立面,所述附着支座分为竖向支座和水平支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墙螺栓和与所述穿墙螺栓匹配的固定螺母,所述附着支座上还安装有防坠装置支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节点至少包括与竖直墙面对应的第一附墙节点、与外凸线条部位对应的第二附墙节点、与板底垂向距离小于300mm部位对应的第三附墙节点、与板底垂向距离小于300mm且降板部位对应的第四附墙节点、与空调板部位对应的第五附墙节点、以及与阳台底部对应的第六附墙节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外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附墙节点采用竖向支座,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欣张啸许崇伟郭延义代国彬黄飞翔胡董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