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57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包括锅体、开设槽、密封胶条、内胆锅、旋转臂、连接轴、顶盖、出气口、底盘、固定板、内流汤结构和外流汤结构,所述锅体的上端四周内侧开设有开设槽,且开设槽内壁贴合有密封胶条,所述锅体的内侧分布有内胆锅。该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设置有开设槽,开设槽的尺寸与顶盖的凸起处的尺寸相互配合,整个密封胶条起到良好的密封固定效果,密封胶条对顶盖在与锅体之间进行弹性密封保护,保证在炖煮过程中,食材能够充分发挥,提高炖煮食材味道,同时顶盖在与锅体可通过其它锁紧机构进行进步一提高密封强度,满足该设备使用需求。满足该设备使用需求。满足该设备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汤煲
,具体为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

技术介绍

[0002]电炖煲也叫电炖锅,一种相似于电饭煲的煲,由壳外和内胆组成,内胆用料讲究,一般是采用天然紫砂制作而成的陶瓷器皿,电炖煲炖汤:比铝锅、电饭锅、高压锅褒出来的味道好。
[0003]市场上的电汤煲在使用中不方便使用者进行品汤取汤,需要将盖体打开才能取汤品尝,导致食材无法充分混合,影响味道,并且在使用中密封强度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包括锅体、开设槽、密封胶条、内胆锅、旋转臂、连接轴、顶盖、出气口、底盘、固定板、内流汤结构和外流汤结构,所述锅体的上端四周内侧开设有开设槽,且开设槽内壁贴合有密封胶条,所述锅体的内侧分布有内胆锅,所述锅体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臂,且旋转臂的内侧中部贯穿有连接轴,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设置有顶盖,且顶盖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锅体的下端分布有底盘,所述锅体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内流汤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外流汤结构。
[0006]所述开设槽与密封胶条之间相互贴合,且开设槽的尺寸与顶盖的凸起处的尺寸相互配合。
[0007]所述内流汤结构包括有内管体、侧加强板、进液孔和滤网,且内管体的外壁两侧设置有侧加强板,所述内管体的前端开设进液孔,且进液孔的内侧贴合有滤网。
[0008]所述内管体通过侧加强板与内胆锅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滤网沿内管体上的进液孔处相互贴合。
[0009]所述外流汤结构包括有外管体、滑轨、闸门、把手和出液孔,且外管体的内壁两侧分布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贴合有闸门,且闸门的内侧固定有把手,所述外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出液孔。
[0010]所述把手通过闸门与滑轨之间为滑动结构,且闸门的宽度大于出液孔的宽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设置有开设槽,开设槽的尺寸与顶盖的凸起处的尺寸相互配合,整个密封胶条起到良好的密封固定效果,能够保证顶盖在与锅体之间相互贴合时,密封胶条对顶盖在与锅体之间进行弹性密封保护,保证在炖煮过程中,食材能够充分发挥,提高炖煮食材味道,同时顶盖在与锅体可通过其它锁紧机构进行进步一提高密封强度,满足该设备使用需求。
[0012]滤网沿内管体上的进液孔处相互贴合,该内管体设置在内胆锅的底部,能够保证进液孔能够最大程度流淌汤汁,同时进液孔与内胆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内胆锅内依然能够盛放一些汤汁,减少在使用中过程中出现糊锅情况,同时侧加强板采用陶制材料与内胆锅为一体式成型,保证整体的完整性,同时陶制材料作为电汤煲的内胆锅,能够保证汤体的原汁原味。
[0013]闸门的宽度大于出液孔的宽度,当使用者需要取汤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拉动把手,把手带动闸门向上移动,闸门通过滑轨,保证滑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强度,当闸门向上移动时,整个内流汤结构与外流汤结构之间相互连通,满足使用者取汤需求,该取汤操作,便于使用者使用,无需外部辅助取汤措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锅体1、开设槽2、密封胶条3、内胆锅4、旋转臂5、连接轴6、顶盖7、出气口8、底盘9、固定板10、内流汤结构11、内管体1101、侧加强板1102、进液孔1103、滤网1104、外流汤结构12、外管体1201、滑轨1202、闸门1203、把手1204、出液孔120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包括锅体1、开设槽2、密封胶条3、内胆锅4、旋转臂5、连接轴6、顶盖7、出气口8、底盘9、固定板10、内流汤结构11、内管体1101、侧加强板1102、进液孔1103、滤网1104、外流汤结构12、外管体1201、滑轨1202、闸门1203、把手1204和出液孔1205,锅体1的上端四周内侧开设有开设槽2,且开设槽2内壁贴合有密封胶条3,锅体1的内侧分布有内胆锅4,锅体1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臂5,且旋转臂5的内侧中部贯穿有连接轴6,旋转臂5的另一端设置有顶盖7,且顶盖7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8,锅体1的下端分布有底盘9,锅体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的一侧设置有内流汤结构11,固定板10的另一侧设置有外流汤结构12。
[0020]本技术中,开设槽2与密封胶条3之间相互贴合,且开设槽2的尺寸与顶盖7的凸起处的尺寸相互配合,整个密封胶条3起到良好的密封固定效果,能够保证顶盖7在与锅体1之间相互贴合时,密封胶条3对顶盖7在与锅体1之间进行弹性密封保护,保证在炖煮过程中,食材能够充分发挥,提高炖煮食材味道,同时顶盖7在与锅体1可通过其它锁紧机构进行进步一提高密封强度,满足该设备使用需求。
[0021]内流汤结构11包括有内管体1101、侧加强板1102、进液孔1103和滤网1104,且内管体1101的外壁两侧设置有侧加强板1102,内管体1101的前端开设进液孔1103,且进液孔1103的内侧贴合有滤网1104,内管体1101通过侧加强板1102与内胆锅4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且滤网1104沿内管体1101上的进液孔1103处相互贴合,该内管体1101设置在内胆锅4的底部,能够保证进液孔1103能够最大程度流淌汤汁,同时进液孔1103与内胆锅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内胆锅4内依然能够盛放一些汤汁,减少在使用中过程中出现糊锅情况,同时侧加强板1102采用陶制材料与内胆锅4为一体式成型,保证整体的完整性,同时陶制材料作为电汤煲的内胆锅4,能够保证汤体的原汁原味。
[0022]外流汤结构12包括有外管体1201、滑轨1202、闸门1203、把手1204和出液孔1205,且外管体1201的内壁两侧分布有滑轨1202,滑轨1202的内壁贴合有闸门1203,且闸门1203的内侧固定有把手1204,外管体1201的前端设置有出液孔1205,把手1204通过闸门1203与滑轨1202之间为滑动结构,且闸门1203的宽度大于出液孔1205的宽度,当使用者需要取汤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拉动把手1204,把手1204带动闸门1203向上移动,闸门120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包括锅体(1)、开设槽(2)、密封胶条(3)、内胆锅(4)、旋转臂(5)、连接轴(6)、顶盖(7)、出气口(8)、底盘(9)、固定板(10)、内流汤结构(11)和外流汤结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上端四周内侧开设有开设槽(2),且开设槽(2)内壁贴合有密封胶条(3),所述锅体(1)的内侧分布有内胆锅(4),所述锅体(1)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臂(5),且旋转臂(5)的内侧中部贯穿有连接轴(6),所述旋转臂(5)的另一端设置有顶盖(7),且顶盖(7)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8),所述锅体(1)的下端分布有底盘(9),所述锅体(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的一侧设置有内流汤结构(11),所述固定板(10)的另一侧设置有外流汤结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设槽(2)与密封胶条(3)之间相互贴合,且开设槽(2)的尺寸与顶盖(7)的凸起处的尺寸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取汤电汤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流汤结构(11)包括有内管体(1101)、侧加强板(1102)、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迪特尼商用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