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836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变频器冷却单元,变频器冷却单元包括用于冷却功率模块的冷却回路,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冷却支路,各冷却支路中设有冷却器,各冷却支路的出口端汇流后经第一开关模块与主蒸发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制冷系统和变频器,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主蒸发器和节流元件,压缩机的入口端与主蒸发器相连,出口端与冷凝器相连,节流元件位于冷凝器与主蒸发器之间,变频器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变频器热管理系统中的变频器冷却单元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主蒸发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防凝露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力电子热管理
,特指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制冷及热泵机组变频化具有更强的工况调节能力,是提高机组能调的有效措施。中央空调变频化已成为行业趋势。机组变频器采用冷媒冷却具有高效、简洁、清洁、经济性强、维护方便等优势。但是变频器的热管理也更加复杂,需要性能更好的热管理系统。
[0003]制冷及热泵机组变频器内部的热管理负荷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功率器件的热量,另一部分是其他部件的热量。功率器件热量比重较大,通常通过冷板直接传递给冷媒带走,其他部件则由空气带走,而空气可以采用风冷蒸发器(风冷模组)带走。其中冷板常采用具有无极调节能力的膨胀阀控制,而风冷蒸发器常采用具有间断调节能力的电磁阀进行控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变频器内的冷媒冷却的温度有可能处于环境温度以下,相较于传统的水冷、风冷系统,有可能出现凝露这一新问题。此外,对于多功率模块变频器,每个功率模块的冷却支路需要并联设计,如果在每个支路上都设置温度控制部件,则会明显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减小其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防凝露的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两端分别与空调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与主蒸发器相连的变频器冷却单元,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包括用于冷却变频器功率模块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冷却支路,各冷却支路中设有冷却器,各所述冷却支路的出口端汇流后经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主蒸发器相连。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的入口端设有第二开关模块,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经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相连。
[0009]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并联有手动开关。
[0010]所述手动开关为手动球阀。
[0011]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为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孔板。
[0012]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还包括用于冷却变频器内部空气的风冷蒸发回路,所述风冷蒸发回路与各冷却支路并联。
[0013]所述风冷蒸发回路包括风冷蒸发器,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入口端设置有开关元件。
[0014]还包括设置于风冷蒸发器处的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变频器内部空气的温度;所
述开关元件与所述温度检测件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开关动作或/和开度调节以维持变频器内空气温度在恒定范围内。
[0015]所述开关元件为电磁阀。
[001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制冷系统和变频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主蒸发器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与所述主蒸发器相连,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节流元件位于所述冷凝器与主蒸发器之间,所述变频器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所述变频器热管理系统中的变频器冷却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主蒸发器相连。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通过第一开关模块对冷媒流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变频器各功率模块运行在合理温度范围内;整个变频器冷却单元仅使用一个第一开关模块,在保证正常温度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减少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各冷却支路热损耗较为均匀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第一开关模块位于冷却回路的下游,相对于之前配置在冷却回路上游的方式,冷却支路中的冷却器的温度处于更高的范围,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变频器内部凝露的可能性。
[0019]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通过第二开关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控制,可以实现空调器全温区下的任意温度控制,使得变频器在特殊机组及工况下不超温、不凝露,提高可靠性和工况适用性,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等级及冷凝器温度较高的机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方框结构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方框结构图。
[0022]图中标号表示:1、压缩机;2、冷凝器;3、主蒸发器;4、变频器冷却单元;41、冷却回路;411、冷却支路;412、冷却器;42、风冷蒸发回路;421、开关元件;422、毛细管;423、风冷蒸发器;424、风机;43、第一开关模块;44、第二开关模块;45、手动开关;5、第一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开关模块43和两端分别与空调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2与主蒸发器3相连的变频器冷却单元4,变频器冷却单元4包括用于冷却变频器功率模块的冷却回路41,冷却回路41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冷却支路411,各冷却支路411中设有冷却器412,变频器内各功率模块安装于冷却器412上形成热传递,通过流过冷却器412的低温冷媒将各功率模块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各冷却支路411的出口端汇流后经第一开关模块43与主蒸发器3相连。
[0025]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一开关模块43对冷媒流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变频器各功率模块运行在合理温度范围内;整个变频器冷却单元4仅使用一个第一开关模块43,在保证正常温度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减少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各冷却支路411热损耗较为均匀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第一开关模块43位
于冷却回路41的下游,相对于之前配置在冷却回路41上游的方式,冷却支路411中的冷却器412的温度处于更高的范围,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变频器内部凝露的可能性。
[0026]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43为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422或节流孔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另外,第一开关模块43并联有手动开关45(如手动球阀),能够在第一开关模块43出现故障时,手动打开手动球阀以保证系统能够继续工作,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故障开关模块的检修。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变频器冷却单元4的入口端设有第二开关模块44,变频器冷却单元4经第二开关模块44与冷凝器2相连;第二开关模块44为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422或节流孔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通过第一开关模块43与第二开关模块44之间的相互配合控制,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全温区下的任意温度控制,使得变频器在特殊机组及工况下不超温、不凝露,提高可靠性和工况适用性,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等级及冷凝器2温度较高的机组。
[0028]本实施例中,变频器冷却单元4还包括用于冷却变频器内部空气的风冷蒸发回路42,风冷蒸发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模块(43)和两端分别与空调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2)与主蒸发器(3)相连的变频器冷却单元(4),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4)包括用于冷却变频器功率模块的冷却回路(41),所述冷却回路(41)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冷却支路(411),各冷却支路(411)中设有冷却器(412),各所述冷却支路(411)的出口端汇流后经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与所述主蒸发器(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4)的入口端设有第二开关模块(44),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4)经所述第二开关模块(44)与所述冷凝器(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并联有手动开关(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关(45)为手动球阀。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和第二开关模块(44)为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422)或节流孔板。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单元(4)还包括用于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马明陈孟君杨卓郭世慧李宇田恩吴辉梁好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