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35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枢轴结构,其包含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以及固定件。第一枢接件具有通孔。第二枢接件具有枢接部,可转动地与通孔衔接。固定件耦接第二枢接件。固定件包含第一限位部,其中第一枢接件限位于第二枢接件与第一限位部之间。限位部之间。限位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枢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枢轴结构,尤其是一种以拉钉做为固定件的枢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于传统做法中,将可旋转物件固定于支架上时,大多采用螺丝锁附。此方式是以螺丝做为旋转轴,使旋转物件相对于螺丝转动。然而,旋转物件在旋转过程中可能造成螺丝外螺纹相对于支架内螺纹处松动,而使螺丝的锁附功能失效,并造成旋转物件松脱的疑虑。
[0003]另一方式则是以铆接方式将旋转物件固定于支架上,以铆件做为旋转轴,使旋转物件相对于铆件转动。铆接方式虽然不会有旋转物件相对于铆件松动的疑虑,然而却需要在支架及旋转物件周围预留设置冲头以及支撑块等机构的空间,使得支架以及旋转物件的结构设计受到限制。
[000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枢接结构,仍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需使用螺丝及铆接方式固定,以避免松脱且无需预留设置冲头及支撑块所需空间的枢轴结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枢轴结构包含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以及固定件。第一枢接件具有通孔。第二枢接件具有枢接部,枢接部可转动地与通孔衔接。固定件耦接第二枢接件。固定件包含第一限位部,其中第一枢接件限位于第二枢接件与第一限位部之间。
[000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枢接件围绕第二枢接件的枢接部。
[000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贯穿第二枢接件
[000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的第一限位部接触第二枢接件的枢接部。
[001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还包含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二枢接件限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
[0011]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还包含连接部,连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且第二枢接件的枢接部包围固定件的连接部。
[0012]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枢接件与连接部由第二枢接件分隔。
[0013]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枢接件还具有连接枢接部的本体部,本体部面对第一枢接件的表面与第一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枢接件位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一部分的厚度。
[001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的第二限位部接触第二枢接件的本体部。
[001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枢接件具有导角。导角位在第一枢接
件面对第二枢接件的一侧,且导角连接通孔的侧壁。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避免以往以螺丝做为固定件的枢接方式时,容易产生螺丝(固定件)与旋转件(第一枢接件)之间松动的问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也可避免以往利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时,需预留设置冲头及支撑块所需空间的问题。如此,可增加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的结构设计上的变化弹性。
附图说明
[0017]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方式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0018]图1为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枢轴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2为图1的枢轴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3为绘示沿着图1的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100:枢轴结构
[0023]110:第一枢接件
[0024]112:通孔
[0025]112

:通孔
[0026]114:导角
[0027]116:第一部分
[0028]118:第二部分
[0029]120:第二枢接件
[0030]122:枢接部
[0031]124:本体部
[0032]126、128:表面
[0033]130:固定件
[0034]132:第一限位部
[0035]134:第二限位部
[0036]136:连接部
[0037]H:距离
[0038]T:厚度
[0039]R:转轴
[0040]D1:半径
[0041]D2:外径
[0042]G1、G2:空隙
[0043]A1:第一轴向
[0044]A2:第二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文列举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
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另外,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46]另外,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专利技术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47]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
[0048]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49]再者,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与/或组件,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额外的其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与/或其中的群组。
[0050]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枢轴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枢轴结构10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枢轴结构100具有第一枢接件110、第二枢接件120以及固定件130。第一枢接件110具有通孔112。第二枢接件120可转动地与第一枢接件110的通孔112衔接。固定件130耦接第二枢接件120。第一枢接件110限位于第二枢接件120与固定件130之间。
[005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可为风扇支架,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枢接件120可为旋转件,例如可为风扇支架的把手,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枢接件120可沿着转轴R相对于第一枢接件110转动。固定件130可为拉钉,配置以限制第一枢接件110以及第二枢接件120在转轴R的轴心方向上的移动。
[0052]请参照图3。图3为绘示沿着图1的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枢接件120具有枢接部122以及本体部124。在图3的剖面视角中,枢接部122连接本体部124,并构成L型的弯折区域。换句话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枢接件,具有一通孔;一第二枢接件,具有一枢接部,可转动地与所述通孔衔接;以及一固定件,耦接所述第二枢接件,所述固定件包含:一第一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一枢接件限位于所述第二枢接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枢接件围绕所述第二枢接件的所述枢接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第二枢接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触所述第二枢接件的所述枢接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还包含:一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二枢接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章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