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23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播种器,包括活动安装在播种机架上的播种槽,播种槽的边部设置有储种室,储种室上设置有使得种子移出、移入储种室内的布种口,储种室和/或播种槽上设置有防止播种槽在姿态改变过程中种子移出至储种室和播种槽以外的区域的防漏种机构,播种槽的槽底面上设置有存种部,所述的存种部上具有用于容置种子的存种腔体,存种部上还设置有辅助种子进入和/或移出存种腔体的移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同时对多个播种处快速播种,提高播种效率和准确率,简化播种操作。简化播种操作。简化播种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播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播种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播种器。

技术介绍

[0002]育苗是农林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过程,亦即将种子播种在土壤/基质中,让其发芽并长成幼苗。播种时需要将种子放到土壤/基质中并掩埋处理,传统播种完全依靠人工进行处理,操作慢,准确度底,特别是大批量的播种以及一些尺寸较小的种子的播种操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播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播种器,其可实现种子的自动化播种处理。
[0004]一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安装在播种机架上的播种槽,播种槽的边部设置有储种室,储种室上设置有使得种子移出、移入储种室内的布种口,储种室和/或播种槽上设置有防止播种槽在姿态改变过程中种子移出至储种室和播种槽以外的区域的防漏种机构,播种槽的槽底面上设置有存种部,所述的存种部上具有用于容置种子的存种腔体,存种部上还设置有辅助种子进入和/或移出存种腔体的移种机构,播种槽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播种槽的槽口向上布置,播种槽的槽底面进行摆动,储种室内的种子分布在播种槽的槽底并随着槽底面的摆动在槽底面上进行滚动从而落入未填充满种子的存种腔体内;其二为:播种槽的槽口向下,在播种槽的下方布置待进行播种的基质框,使得存种腔体内的种子转移至基质框内进行播种。
[0005]具体的方案为:存种腔体在播种槽的槽底呈阵列状布置。
[0006]播种槽通过播种机架上水平设置的转动轴转动安装,播种槽上平行于转动轴布置的槽边部设置储种室,储种室上的移种口沿着转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移种口的布置范围和播种槽的槽底沿转动轴长度方向的尺寸相一致。
[0007]防漏种机构包括播种槽一侧槽壁上设置的防漏种板件,记播种槽上用于装配防漏种板件的槽壁记为A槽壁,防漏种板件上设置有第一板体部、第二板体部和第三板体部,第一板体部与播种槽的槽底间隔相对布置,第二板体部与A槽壁间隔相对布置,第三板体与播种槽的槽底呈夹角状布置,第三板体位于第一板体和播种槽的槽底之间,第一板体部的一侧边部与A槽壁相固接,第二板体远离播种槽的槽底的边部与第一板体的另一侧边部相连接,第二板体靠近播种槽的槽底的边部与第三板体上远离A槽壁的边部相连接,第三板体靠近A槽壁的边部呈悬吊状布置,第一、二、三板体、A槽壁以及播种槽上与第一板体相对应的槽底围合构成所述的储种室,第三板体悬吊状的边部和播种槽的槽底之间间隔区域形成所述的布种口。
[0008]所述的存种腔体沿播种槽的槽深方向活动安装在播种槽的槽底上。
[0009]播种槽的下侧设置用于撑托基质框的托框机构,托框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滑动安
装的活动托架,活动托架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基质框的托板,托板升降式安装在活动托框内。
[0010]移种机构为充排气组件组成,充排气组件与各个存种腔体相连通连接。
[0011]播种槽的槽底上阵列状设置装配孔,装配孔内设置有沿播种槽的槽深方向活动装配的播种管,播种管的管长方向与播种槽的槽深方向相一致。
[0012]各个播种管均装配在播种活动件上,播种活动件沿播种槽的槽深方向活动安装。
[0013]播种活动件上设置有气体腔室,各播种管和气体腔室相连通连接,气体腔室和充排气组件相连接。
[0014]播种槽和活动托架之间还设置有在基质上打孔的打孔机构。
[0015]打孔机构升降式安装在活动托架上活动托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活动托架、打孔机构位于播种槽下方,其二为:活动托架、打孔机构移出播种槽的下侧。
[0016]播种机架上还设置有接种槽,接种槽的高度小于活动托架的高度,接种槽对存种腔体内多余数目下落的种子进行收集。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存种部,所述的存种部上具有用于容至种子的存种腔体,存种腔体的一端设置有使得种子进入和移出存种腔体的种口,存种腔体的另一端与辅助种子进入和移出存种腔体的移种机构相连接。
[0018]具体的方案为:存种腔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排气嘴,移种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一进排气嘴相连接的第一充排气组件。
[0019]存种腔体为活动装配的播种管的管腔构成。
[0020]播种管的管腔截面为圆形或者类圆形。
[0021]存种腔体的截面大小与单个种子的外轮廓尺寸相一致。
[0022]播种管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排气嘴,第二进排气嘴与第二充排气组件相连接,第二充排气嘴和第一充排气嘴之间的存种腔体的空间可容纳的种子的个数与存种腔体内预设存留的种子的个数相一致,第一进排气嘴的进出气方向与存种腔腔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第二进排气嘴的进出气方向与存种腔腔体的长度方向相交状布置。
[0023]第二进排气嘴沿着存种腔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充排气组件依据所需存留的种子个数选取相应位置处的第二进排气嘴进行连接。
[0024]存种腔体内设置有用于缓解存种腔体内的种子从存种腔体移出的缓冲结构。
[0025]存种腔体的腔道呈弯曲状,弯曲形成对种子移出存种腔体的缓冲结构。
[0026]存种腔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引导腔体,引导腔体的截面尺寸大于存种腔体的截面尺寸,引导腔体的腔道呈喇叭状且远离存种腔体的一端尺寸较大。
[0027]播种管的固定端安装在播种活动件,播种管的管身由管口端至固定端依次分为前段和后段,引导腔体设置在前段,存种腔体设置在后段,后段上可拆卸式装配有管罩,管罩和后段管身之间存在用于布置与第二进排气嘴相连通连接的第二连接气管的空间,后段装配管罩后的外轮廓与前段保持一致。
[0028]播种活动件上设置有两相互分隔的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各第一进排气嘴通过第一连接气管与各第一气室相连通连接,各第二进排气嘴通过第二连接气管与各第二气室相连通连接,第一、二充排气组件还分别包括第一、二风机,第一、二风机上的进排气管道分别通过连接管道和管道导通调节阀与第一、二气室相连接,第一、二风机还与调控装置相连接,调控装置调控各导通调节阀和第一、二风机的运行状态。
[0029]播种管的后段通过连接管段与播种活动件相固连,播种活动件与调节其进行移动的播种调节件相连接。播种调节件具体可以为调节电缸。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打孔机构,包括各个打孔组件,打孔组件具有倒锥状的外轮廓,打孔组件的下端形成刺入基质内部的尖状,打孔组件的中部具有供种子通过的通道,通道从上至下贯穿打孔组件设置,打孔组件升降式安装。
[0031]具体的方案为:包括打孔架,打孔架沿铅垂方向活动安装在播种机架上,打孔组件装配在打孔架上。
[0032]打孔组件呈阵列状在打孔架上设置。
[0033]打孔组件由相对布置的第一、二打孔件组成,第一、二打孔件之间围合组成供种子通过的通道,第一、二打孔件的中部铰接安装在打孔架上,第一、二打孔件呈立状的槽型且槽宽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打孔架上设置用于调节第一、二打孔件绕铰接轴进行转动的张口机构。
[0034]同一列的第一打孔件通过第一条形件相连接,同一列的第二打孔件通过第二条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安装在播种机架上的播种槽,播种槽的边部设置有储种室,储种室上设置有使得种子移出、移入储种室内的布种口,储种室和/或播种槽上设置有防止播种槽在姿态改变过程中种子移出至储种室和播种槽以外的区域的防漏种机构,播种槽的槽底面上设置有存种部,所述的存种部上具有用于容置种子的存种腔体,存种部上还设置有辅助种子进入和/或移出存种腔体的移种机构,播种槽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播种槽的槽口向上布置,播种槽的槽底面进行摆动,储种室内的种子分布在播种槽的槽底并随着槽底面的摆动在槽底面上进行滚动从而落入未填充满种子的存种腔体内;其二为:播种槽的槽口向下,在播种槽的下方布置待进行播种的基质框,使得存种腔体内的种子转移至基质框内进行播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存种腔体在播种槽的槽底呈阵列状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播种槽通过播种机架上水平设置的转动轴转动安装,播种槽上平行于转动轴布置的槽边部设置储种室,储种室上的移种口沿着转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移种口的布置范围和播种槽的槽底沿转动轴长度方向的尺寸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防漏种机构包括播种槽一侧槽壁上设置的防漏种板件,记播种槽上用于装配防漏种板件的槽壁记为A槽壁,防漏种板件上设置有第一板体部、第二板体部和第三板体部,第一板体部与播种槽的槽底间隔相对布置,第二板体部与A槽壁间隔相对布置,第三板体与播种槽的槽底呈夹角状布置,第三板体位于第一板体和播种槽的槽底之间,第一板体部的一侧边部与A槽壁相固接,第二板体远离播种槽的槽底的边部与第一板体的另一侧边部相连接,第二板体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茂娟
申请(专利权)人:岳西神农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