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814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散热装置存在的拆卸困难、结构复杂以及散热可靠性低的问题。其方案包括:计算机箱、水冷液箱和辅助散热风机箱;其中计算机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水冷液箱;辅助散热风机箱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于计算机箱的散热窗外侧;通过计算机对水冷液箱和辅助散热风机箱供电;水冷液箱通过微型水泵将水冷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输送,在计算机箱内部管道中循环流动吸收并带出热量,同时采用可拆卸的散热风机通过加快空气流动实现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两种相互独立的降温装置构成散热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散热效果,且拆装简单易操作,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便于系统维护。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便于系统维护。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便于系统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可用于对计算机进行降温。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现有的计算机在运行的时候,都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这样就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散热处理,然而市面上各种的计算机散热系统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110678030A,专利名称为“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通过将元器件从上往下交替前后错开安装,配合可开启的柜门和可拆卸的背板,背板连接于侧板的后端,且在内侧板上设置通水槽,采用在通水流道内通入冷却水的方式实现计算机降温,该方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且安拆装方便;然而该方案需要改变器件位置,复杂不易实现;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通水流道一旦出现老化问题,会立刻丧失散热功能,其系统可靠性低。
[0004]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7918473B,专利名称为“计算机散热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包括散热单元、冷却单元、机箱和工作部件的一种散热装置,该装置利用风冷和水冷同时对计算机进行散热,虽然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散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降温速度、改善散热效果,但在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两种散热方式相互关联,一旦故障会全部停止工作,可靠性低;第二,设备过大结构复杂,使计算机过于臃肿、不便使用,且使用推块运动的方式导致结构设备过多,不利于维护;第三,装置的拆卸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通过对计算机加装水冷液箱以及灵活拆卸的辅助散热风机,采用两种途径实现高可靠性的快速散热,解决传统散热装置存在的拆卸困难、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以及散热可靠性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的散热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包括:计算机箱1、水冷液箱2和辅助散热风机箱5;其中计算机箱1的上部固定连接水冷液箱2;辅助散热风机箱5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于计算机箱1的散热窗10外侧;水冷液箱2和辅助散热风机箱5均通过计算机供电;
[0007]所述水冷液箱2由进水冷管12、出水冷管13、微型水泵14、出水口15以及循环连接
管16构成;水冷液箱2底部设有用于进水冷管12与出水冷管13穿出的孔;出水口15设置于微型水泵14的输出端;进水冷管12的进水端接在出水口15上;循环连接管16盘旋安装在计算机箱1的内部侧面和底面,且其一端连接进水冷管12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出水冷管13的入口端,所述进水冷管12和出水冷管13分别贯穿计算机箱1的顶部;出水冷管13的出水端连接微型水泵14的接入端;
[0008]所述计算机箱1上设有散热窗10,散热窗10外侧左、右、下三个方向固定设有卡合边框3,该卡合边框3的内侧固定设有卡合条4;计算机箱1顶部设有与用于进水冷管12与出水冷管13穿入的孔;
[0009]所述辅助散热风机箱5的两侧边固定设有卡合边8,且卡合边8的上表面固定开设有卡合条槽9,用于配合卡合条4实现卡合连接;辅助散热风机箱5的内部通过固定支杆固定安装风机电机6,该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风机叶7。
[0010]进一步,所述卡合边8活动卡合连接在卡合边框3的内部,所述卡合条4卡合连接在所述卡合条槽9的内部;所述卡合边框3、卡合条4、卡合边8三者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辅助散热风机箱5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格网18,用于保护风机叶7安全运行;辅助散热风机箱5的上端固定设有L型拉板,且其长度为2-5cm,用于拆卸时将辅助散热风机箱从算机箱的卡合边框3中提拉取出。
[0012]进一步,所述计算机箱1的正面设有开关按键19、数据插口20和USB插口21;底部四角分别固定粘连有四组支撑垫22,该支撑垫22为硅胶材质。
[0013]进一步,所述水冷液箱2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计算机箱1上,且其下部的孔与计算机箱1上部的孔相对应。
[0014]进一步,所述风机叶7采用镀锌薄铜风机叶,且至少设有四组。
[0015]进一步,所述循环连接管16通过卡扣固定安装在计算机箱1的内部,其管间距为2-3cm。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第一、由于本专利技术在计算机箱上安装水冷液箱,水冷液箱的内部采用微型水泵通过冷管将冷却液进行循环输送,并将进水冷管和出水冷管通过循环连接管盘旋安装在计算机箱的内部,从而使得计算机箱内部的热量被高效携带出去,实现对计算机运行所产生热量的全面吸收;
[0018]第二、本专利技术在设置水冷液箱的同时,另外还设有一个辅助散热风机,该装置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对计算机箱内部的热量进行排放,并降低冷却液中的热量,使计算机产生的热量多一个排放途径,散热效果更好;
[0019]第三、本专利技术所采用辅助散热风机可拆卸,其通过在计算机箱的一侧设置卡合边框进行组合,使得辅助散热风机箱与计算机箱能够稳固连接,且拆卸安装程序简单易操作、利于维护;
[0020]第四、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水冷液箱与辅助散热风机联合作用进行散热,且两者相互独立,在其种一个出现故障时,另一个不受影响,保证了散热系统能够继续对计算机实现降温,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卸掉辅助散热风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散热风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液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冷液箱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1、计算机箱;2、水冷液箱;3、卡合边框;4、卡合条;5、辅助散热风机箱;6、风机电机;7、风机叶;8、卡合边;9、卡合条槽;10、散热窗;11、隔热板;12、进水冷管;13、出水冷管;14、微型水泵;15、出水口;16、循环连接管;17、固定螺栓;18、格网;19、开关按键;20、数据插口;21、USB插口;22、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9]参照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包括:计算机箱1、水冷液箱2和辅助散热风机箱5;其中计算机箱1的上部固定连接水冷液箱2;辅助散热风机箱5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途径降温的计算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箱(1)、水冷液箱(2)和辅助散热风机箱(5);其中计算机箱(1)的上部固定连接水冷液箱(2);辅助散热风机箱(5)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于计算机箱(1)的散热窗(10)外侧;水冷液箱(2)和辅助散热风机箱(5)均通过计算机供电;所述水冷液箱(2)由进水冷管(12)、出水冷管(13)、微型水泵(14)、出水口(15)以及循环连接管(16)构成;水冷液箱(2)底部设有用于进水冷管(12)与出水冷管(13)穿出的孔;出水口(15)设置于微型水泵(14)的输出端;进水冷管(12)的进水端接在出水口(15)上;循环连接管(16)盘旋安装在计算机箱(1)的内部侧面和底面,且其一端连接进水冷管(12)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出水冷管(13)的入口端,所述进水冷管(12)和出水冷管(13)分别贯穿计算机箱(1)的顶部;出水冷管(13)的出水端连接微型水泵(14)的接入端;所述计算机箱(1)上设有散热窗(10),散热窗(10)外侧左、右、下三个方向固定设有卡合边框(3),该卡合边框(3)的内侧固定设有卡合条(4);计算机箱(1)顶部设有与用于进水冷管(12)与出水冷管(13)穿入的孔;所述辅助散热风机箱(5)的两侧边固定设有卡合边(8),且卡合边(8)的上表面固定开设有卡合条槽(9),用于配合卡合条(4)实现卡合连接;辅助散热风机箱(5)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月冉李晴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