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90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属于调节领域。支撑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多根接触杆和调节结构。支撑杆位于基座。多根接触杆与支撑杆平行且绕支撑杆呈弧形排列,多根接触杆的侧面提供用于承载柔性板状结构的承载面。调节结构连接支撑杆和接触杆,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调节接触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承载面的弯曲曲率。通过调节结构来调节接触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调节承载面的弯曲曲率,从而调节了柔性板状结构的弯曲曲率。在检测柔性板状结构的性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支撑装置,实现对不同弯曲曲率状态下的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降低成本,且在检测的过程中,不需更换支撑装置,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柔性板状结构,例如,可弯曲的显示装置,需要检测柔性板状结构在不同弯曲曲率状态下的性能。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通过支撑装置支撑柔性板状结构,并且使柔性板状结构保持在一定的弯曲曲率状态下。
[0003]相关技术中,支撑装置具有用于承载柔性板状结构的承载面,每个支撑装置的承载面的弯曲曲率是固定的,如果需要检测柔性板状结构在不同弯曲曲率下的性能,则需要使用对应不同弯曲曲率的多个支撑装置,成本较高。并且,将柔性板状结构在多个支撑装置之间转换的步骤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可调节柔性板状结构的弯曲曲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包括:
[0006]基座;
[0007]支撑杆,位于所述基座上;
[0008]多根接触杆,均与所述支撑杆平行且所述多根接触杆绕所述支撑杆呈弧形排列,所述多根接触杆的侧面提供用于承载柔性板状结构的承载面;
[0009]调节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接触杆,所述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接触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承载面的弯曲曲率。
[001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0011]两个铰接环,间隔位于所述支撑杆上,至少一个所述铰接环被配置为可移动地位于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铰接环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0012]多根第一连杆,与所述多根接触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触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铰接环铰接;
[0013]多根第二连杆,与所述多根接触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触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铰接环铰接。
[001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铰接环均可移动地套在所述支撑杆外;
[0015]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
[0016]两个调节环,间隔位于所述支撑杆上,且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铰接环位于两个所述铰接环的调节环之间;
[0017]限位件,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限定所述铰接环在所述支撑杆上的位置。
[001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为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环相抵,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向抵接的所述铰接环提供压力的状态。
[001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铰接环均可移动地套在所述支撑杆外;
[0020]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0021]可伸缩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套筒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0022]其中,所述两个铰接环分别与所述套筒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24]防转结构,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防转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接触杆的侧面抵接,所述防转结构被配置为防止所述多根接触杆绕所述支撑杆转动。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0026]所述防转结构包括:
[0027]挡板,具有与所述接触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表面;
[0028]压紧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支撑杆在所述基座上的位置,使得至少一个所述接触杆的侧面与所述挡板的表面相抵。
[00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的表面具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接触杆长度方向平行,至少一个所述接触杆位于所述条形凹槽内。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平行的两条直线导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条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003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导轨为固定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具有沿所述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通孔,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通孔。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紧件为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支撑杆相抵,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处于向抵接的所述支撑杆提供压力的状态。
[00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相对的两个底板以及两个相对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底板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00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杆的长度在5厘米至10厘米之间。
[003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根接触杆绕所述支撑杆等间距圆周阵列排布。
[003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杆的数量在15个至30个之间。
[00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多根接触杆均与支撑杆平行且绕所述支撑杆呈弧形排列,多根接触杆的侧面可组成一个近似弧形的承载面,用于支
撑柔性板状结构。该承载面以支撑杆的中心线为中心线,支撑杆的半径、接触杆与支撑杆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接触杆的直径之和为该承载面的半径。由于承载面的半径与承载面的弯曲曲率成负相关的关系,也即是,承载面的半径越大,承载面的弯曲曲率越小,承载面的半径越小,承载面的弯曲曲率越大。所以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接触杆与支撑杆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调节承载面的弯曲曲率。在检测柔性板状结构在不同弯曲曲率状态下的性能的过程中,柔性板状结构贴合在承载面上,承载面的弯曲曲率与柔性板状结构的弯曲曲率相同,因此,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支撑装置,实现对不同弯曲曲率状态下的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降低成本,且在检测的过程中,不需更换支撑装置,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接触杆和调节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4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与支撑杆的组合图;
[004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接触杆、第一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柔性板状结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支撑杆(20),位于所述基座(10)上;多根接触杆(30),均与所述支撑杆(20)平行且所述多根接触杆(30)绕所述支撑杆(20)呈弧形排列,所述多根接触杆(30)的侧面提供用于承载柔性板状结构(200)的承载面;调节结构(40),连接所述支撑杆(20)和所述接触杆(30),所述调节结构(40)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接触杆(30)与所述支撑杆(20)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承载面的弯曲曲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40)包括:两个铰接环(401),间隔位于所述支撑杆(20)上,至少一个所述铰接环(401)被配置为可移动地位于所述支撑杆(20)上,且所述铰接环(401)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杆(20)的长度方向相同;多根第一连杆(402),与所述多根接触杆(30)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杆(402)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触杆(30)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02)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铰接环(401)铰接;多根第二连杆(403),与所述多根接触杆(30)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杆(403)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触杆(30)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0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铰接环(401)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铰接环(401)均可移动地套在所述支撑杆(20)外;所述调节结构(40)还包括:两个调节环(404),间隔位于所述支撑杆(20)上,且与所述支撑杆(20)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铰接环(401)位于两个所述调节环(404)之间;限位件(405),位于所述支撑杆(20)上,所述限位件(405)被配置为限定所述铰接环(401)在所述支撑杆(20)上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5)为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环(401)相抵,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向抵接的所述铰接环(401)提供压力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铰接环(401)均可移动地套在所述支撑杆(20)外;所述调节结构(40)包括:可伸缩的套筒(406),所述套筒(406)套设在所述支撑杆(20)上,所述套筒(406)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撑杆(20)的长度方向相同;其中,所述两个铰接环(401)分别与所述套筒(406)的两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