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胥宥希专利>正文

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72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先将气囊塞入三口瓶的瓶体内,直至定位环与中间瓶口的顶端接触、限位环的内壁与中间瓶口的外壁的贴合;通过软管、直管向气囊内部充气,随着充气,气囊中的劣球壳与瓶体的球心重合、刷毛与瓶体内壁的整个底部接触;绕着直管的轴线并相对三口瓶反复转动直管,将瓶体内壁整个底部上的附着物刷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变形的清洁装置将内壁底部的附着物刷除,以对内壁底部统一清洁,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三口烧瓶瓶底进行清洁时,因受限于瓶口径向尺寸以及瓶颈长度,而对于底部的清洁范围有限,无法对整个承载溶液的瓶底进行清洁,清洁效果差的问题。清洁效果差的问题。清洁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口瓶是一种化学仪器,又称三口烧瓶、三颈烧瓶、三颈圆底烧瓶。
[0003]三口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结构,它有一个球形的瓶体以及连接在瓶体上并与瓶体内腔连通的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当溶液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或是加热回流时,一般都会选择使用三口瓶作为容器。三口瓶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可以手握瓶口微转手腕即可顺利搅拌均匀,或是使用专用搅拌机。若加热回流时,则可於瓶内放入磁搅拌子,以加热搅拌器加以搅拌。
[0004]三口瓶在反应完成后,需要对其内壁进行清洁。基于其反应特性,底部的附着物最多,因此对其底部进行清洁是三口瓶清洁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其瓶颈细长,而瓶颈的截面尺寸与瓶体截面尺寸相差极大,现有的清洁方式中,仅能通过刷子对瓶颈以及与瓶口相对的瓶体内壁进行清洁。而在对瓶底进行清洁时,由于受限于径向尺寸,其对于底部的清洁范围有限,无法对整个承载溶液的瓶底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三口烧瓶清洁方式中,在对三口瓶瓶底进行清洁时,由于受限于瓶口径向尺寸以及瓶颈长度,其对于底部的清洁范围有限,无法对整个承载溶液的瓶底进行清洁,且清洁效果差等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气囊不充气,其处于收拢状态,然后将其通过三口瓶的中间瓶口塞入三口瓶的瓶体内;
[0009]S2、将直管的底端通过三口瓶的中间瓶口插入三口瓶中,直至定位环的底部与中间瓶口的顶端端面接触、限位环的内壁与中间瓶口的外壁的上侧贴合;
[0010]S3、然后启动供压力气体的系统,从而通过软管、直管向气囊内部充气;随着充气,气囊舒展开、气囊中的劣球壳与瓶体的球心重合、刷毛与瓶体内壁的整个底部接触;
[0011]S4、绕着直管的轴线并相对三口瓶反复转动直管,从而通过刷毛与瓶体内壁整个底部摩擦,将瓶体内壁整个底部上的附着物刷除。
[0012]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直管的顶端以及供压力气体的系统连通,所述直管的底端与气囊连接,其上侧通过轴承转动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底端的外圆周部下凸成限位环;
[0013]所述气囊由两个同球心、且球半径依次减小、同时均为旋转体的劣球壳A、劣球壳B
以及位于劣球壳A和劣球壳B之间且轴线与劣球壳A的旋转中心线以及劣球壳B的旋转中心线重合的连接环组成的封闭气囊,所述劣球壳A和劣球壳B的凹面均朝向直管,劣球壳A的旋转中心线以及劣球壳B的旋转中心线均与直管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环的两端分别与劣球壳A和劣球壳B的端部圆周连接为一体,且在劣球壳A的外凸面上设置有刷毛;
[0014]所述劣球壳B的凹面与直管底端连接,且在劣球壳B上设置有将气囊的内腔与直管的内孔连通的底端通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有两个,分别为上气囊和下气囊,且其上、下对称分布,其球心彼此重合,上气囊的劣球壳A的凸面固定在直管的底端,其通过设置在此劣球壳A上的上通孔与直管的内孔连通;
[0016]上气囊和下气囊之间设置有与直管同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各与一个劣球壳B的凹面连接,连接管的下端通过设置在下气囊的劣球壳B上的底端通孔与下气囊内腔连通,其上端通过设置在上气囊的劣球壳B上的底端通孔与上气囊的内腔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均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管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硬管和密封圈,在直管内壁的端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的外圈安装在环形槽中,所述劣球壳B上沿着底端通孔的周线向球心外凸后形成连接颈,所述连接颈上靠近球心的一端与硬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硬管的另一端插入密封圈的内孔中,并与密封圈过盈配合。
[0018]进一步地,所述硬管的外圆周面为锥形,其大径端与连接颈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矩形密封圈。
[002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的顶端向外延伸并与连接管的端面连通,且密封圈的外壁与环形槽的圆周壁螺纹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的两端分别与劣球壳A和劣球壳B的端部圆周圆滑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刷毛与劣球壳A的连接采用如下方法:
[0023]S1、刷毛与劣球壳A上的连接部位设置倒钩结构;
[0024]S2、在采用柔性橡胶液浇注成型劣球壳A前,先将刷毛布置在劣球壳A成型腔中用于成型劣球壳A的凸面的腔面上且用于插装刷毛的孔体中;
[0025]S3、将成型劣球壳A的模具进行合模并浇注柔性橡胶液;
[0026]S4、模具中的劣球壳A冷却成型后,开模,将其从模腔中取出。
[0027]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能在将其放入三口烧瓶中时,缩小其体积,在需要刷除内壁底部的附着物时,则通过气体来填充气囊,从而扩大其体积,不仅使其与内壁底部接触,还增大了其与底部接触的面积,不受限与瓶口的尺寸。这样,本专利技术通过可变形的清洁装置将内壁底部的附着物刷除,以对内壁底部统一清洁,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三口烧瓶瓶底进行清洁时,因受限于瓶口径向尺寸以及瓶颈长度,而对于底部的清洁范围有限,无法对整个承载溶液的瓶底进行清洁,清洁效果差的问题。
[0029]2.本专利技术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较之直接一个球形气囊来清洁三口烧瓶来说,本专利技术中将气囊设置成两个劣球面以及一个环形壁的组合,能使与瓶体内壁底部接触的端部气囊通过直管以及自身结构限定,进而进行定向获得来自压力流体的推动力,从而使来自压力气体所产生的对瓶体产生的挤压力只集中在劣球壳A上的刷毛上,而不会四处分散,不仅能有效地保证三口烧瓶瓶底被清洁到,还能保证清洁时有足够且稳定
地摩擦力来将附着物刷除,保证了清洁高效性。
[0030]3.本专利技术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可以在整个清洁过程中,针对同一型号的三口烧瓶,配合相应尺寸的气囊,并在“定位环的底部与中间瓶口的顶端端面接触、限位环的内壁与中间瓶口的外壁的上侧贴合”这个配合上,从而在径向上保证直管与中间瓶口的同轴度、轴向上各个充气后的劣球壳与瓶体的球心重合,继而能保证气囊不与瓶体内壁接触,有且仅有刷毛与瓶体内壁接触,即刷毛稳定地与瓶体内壁底部上的附着物刷除;这不仅能将气体的压力集中作用在刷毛上,保证刷毛稳定地与瓶体内壁上不与瓶口相对的部位摩擦,从而清洁顺利;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气囊与瓶体内壁接触,防止气囊直接对瓶体产生接触并向外推动挤压,继而杜绝了气囊挤压瓶体导致瓶体被损坏的情况出现;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气囊(3)不充气,其处于收拢状态,然后将其通过三口瓶(16)的中间瓶口塞入三口瓶的瓶体内;S2、将直管(2)的底端通过三口瓶(16)的中间瓶口插入三口瓶(16)中,直至定位环(18)的底部与中间瓶口的顶端端面接触、限位环(19)的内壁与中间瓶口的外壁的上侧贴合;S3、然后启动供压力气体的系统,从而通过软管(1)、直管(2)向气囊(3)内部充气;随着充气,气囊(3)舒展开、气囊(3)中的劣球壳与瓶体的球心重合、刷毛(14)与瓶体内壁的整个底部接触;S4、绕着直管(2)的轴线并相对三口瓶(16)反复转动直管(2),从而通过刷毛(14)与瓶体内壁整个底部摩擦,将瓶体内壁整个底部上的附着物刷除;所述软管(1)的两端分别与直管(2)的顶端以及供压力气体的系统连通,所述直管(2)的底端与气囊(3)连接,其上侧通过轴承(4)转动套设有定位环(5),所述定位环(5)的底端的外圆周部下凸成限位环(6);所述气囊(3)由两个同球心、且球半径依次减小、同时均为旋转体的劣球壳A(9)、劣球壳B(7)以及位于劣球壳A(9)和劣球壳B(7)之间且轴线与劣球壳A(9)的旋转中心线以及劣球壳B(7)的旋转中心线重合的连接环(8)组成的封闭气囊,所述劣球壳A(9)和劣球壳B(7)的凹面均朝向直管(2),劣球壳A(9)的旋转中心线以及劣球壳B(7)的旋转中心线均与直管(2)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环(8)的两端分别与劣球壳A(9)和劣球壳B(7)的端部圆周连接为一体,且在劣球壳A(9)的外凸面上设置有刷毛(10);所述劣球壳B(7)的凹面与直管(2)底端连接,且在劣球壳B(7)上设置有将气囊(3)的内腔与直管(2)的内孔连通的底端通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除三口烧瓶瓶底与瓶口附着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有两个,分别为上气囊和下气囊,且其上、下对称分布,其球心彼此重合,上气囊的劣球壳A(9)的凸面固定在直管(2)的底端,其通过设置在此劣球壳A(9)上的上通孔(12)与直管(2)的内孔连通;上气囊和下气囊之间设置有与直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宥希
申请(专利权)人:胥宥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