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70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在17T2C双输出GIP电路中,由17个TFT作为开关和2个电容耦合作用构成,由T4和T14分别输出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FT-LCD,主动式矩阵液晶显示器中每个像素具有一个TFT,其栅极(Gate)连接至水平方向扫描线,漏极(Drain)连接至垂直方向的资料线,而源极(Source)則连接至像素电极。若在水平方向的某一条扫描线上施加一定的正电压,会使得該扫描线上所有的TFT打开,此时该条扫描线上的像素电极会与垂直方向的资料线连接,而将资料线上的视讯信号电压写入像素中,控制不同液晶的透光度进而达到控制色彩的效果。
[0003]随着TFT-LCD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显示屏因其简洁、美观、相同尺寸可视面积大等优点,已成为高品质显示屏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是小尺寸显示屏,对窄边框的要求越来越高。GIP(gate driver in panel)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主流。GIP技术是利用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制程将栅极驱动电路直接制作在阵列基板上,实现对栅极逐行扫描的驱动方式,可取代传统的栅极驱动IC,不仅简化了IC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T17;还包括电容C1、C2;所述T1的栅极连接栅极线G
2(n-1)
,所述T1的漏极连接FW,所述T1的源极连接Q1点;所述T2的栅极连接Q1点,所述T2的漏极连接P点,所述T2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3的栅极连接P点,所述T3的漏极连接Q1点,所述T3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4的栅极连接Q1点,所述T4的漏极连接CK1,所述T4的源极连接栅极线G
2n-1
;所述T5的栅极连接CK3,所述T5的漏极连接栅极线G
2n-1
,所述T5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6的栅极连接P点,所述T6的漏极连接栅极线G
2n-1
,所述T6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7的栅极连接栅极线G
2(n+1)
,所述T7的漏极连接BW,所述T7的源极连接Q1点;所述T8的栅极连接CLR,所述T8的漏极连接P点,所述T8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9的栅极连接CLR,所述T9的漏极连接Q1点,所述T9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10的栅极连接CLR,所述T10的漏极连接栅极线G
2n-1
,所述T10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11的栅极连接CK1,所述T11的漏极连接CK1,所述T11的源极连接P点;所述T12的栅极连接CK3,所述T12的漏极连接P点,所述T12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13的栅极连接CLR,所述T13的漏极连接栅极线G
2n
,所述T13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14的栅极连接Q2点,所述T14的漏极连接CK2,所述T14的源极连接G
2n
;所述T15的栅极连接CK4,所述T15的漏极连接G
2n
,所述T15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16的栅极连接P点,所述T16的漏极连接G
2n
,所述T16的源极连接VGL;所述T17的栅极连接VGH,所述T17的漏极连接Q2点,所述T17的源极连接Q1点;所述C1的一极板连接Q1点,所述C1的另一极板连接G
2n-1
;所述C2的一极板连接Q2点,所述C2的另一极板连接G
2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GIP驱动电路阵列设置于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聪秀刘汉龙刘振东郭智宇钟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