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64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于电力铁塔顶端的避雷装置;所述避雷装置的外表面安装有支撑防护机构,该支撑防护机构用于对避雷装置进行防护以使避雷装置长期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支撑防护功能,能够自上而下、由外至内对避雷装置进行防护,有效阻隔如风雨、灰尘等外在因素对避雷装置所造成的侵蚀,延长了避雷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作为平衡木对避雷装置进行稳固支撑,使得避雷装置在电力铁塔上始终保持平稳的状态,方便避雷装置的长期使用。方便避雷装置的长期使用。方便避雷装置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铁塔避雷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铁塔即为输电线路铁塔,按其形状一般分为:酒杯型、猫头型、上字型、干字型和桶型五种,按用途分有:耐张塔、直线塔、转角塔、换位塔、终端塔和跨越塔等,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各种塔型均属空间桁架结构,杆件主要由单根等边角钢或组合角钢组成,材料一般使用Q235(A3F)和Q345(16Mn)两种,而电力铁塔避雷器是一种用于在恶劣的强对流天气时保护电力铁塔不被雷电电击的避雷保护装置。
[0003]现有的避雷器防护装置,整体稳定性差,只是将防护将安装在避雷针顶部,只能对风雨、灰尘等外在因素进行横向阻挡,阻隔风雨对避雷装置进行垂直侵蚀,影响了避雷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利于该电力铁塔避雷器装置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整体稳定性差,只对风雨、灰尘等外在因素进行横向阻挡,阻隔风雨对避雷装置进行垂直侵蚀,影响了避雷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安装于电力铁塔顶端的避雷装置;所述避雷装置的外表面安装有支撑防护机构,该支撑防护机构用于对避雷装置进行防护以使避雷装置长期使用;所述避雷装置包括安装在电力铁塔顶端的底座、固连在底座顶端的避雷器主体、以及安装在避雷器主体顶端的避雷针;所述避雷器主体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板。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防护机构包括套设于避雷器主体外表面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定位板上方的支撑板、套设于避雷器主体外表面并垂直固连在支撑板底端的下防护罩、套设于避雷器主体并固连在支撑板顶端的上防护罩、以及套设于避雷针外表面并连接在上防护罩顶端的遮雨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开设有供避雷器主体纵向穿过的穿孔。
[0007]优选的,所述上防护罩与下防护罩均为内腔中空并且上下两端相贯通结构,上防护罩的截面外形呈倒等腰梯形结构,上防护罩的外表面间隔分布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截面外形呈斜置的矩形结构,该散热孔的孔壁为自上防护罩内边缘向上防护罩外边缘倾斜的倾斜面,且散热孔的孔壁与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处于30-60度。
[0008]优选的,所述下防护罩的截面外形呈矩形结构,该下防护罩的底部与电力铁塔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散热空间,且下防护罩的外壁顶面环形分布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面通过一组紧固件与支撑板固定相连于一体;所述下防护罩的外壁底面固定套接有护边,该护边整体呈圆台状结构,且护边的底部通过间隔设置的另一紧固件与电力铁塔顶端连接于一体。
[0009]优选的,所述遮雨板的主视外形呈等腰梯形结构,遮雨板顶端的倾斜面上设有防
腐层;所述遮雨板的顶端开设有供避雷针纵向穿过的圆孔,圆孔内嵌装有防护圈,且防护圈套设于避雷针的外表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避雷装置起到支撑与防护双重作用;能够自上而下、由外至内对避雷装置进行防护,有效阻隔如风雨、灰尘等外在因素对避雷装置所造成的侵蚀,延长了避雷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作为平衡木安装在避雷装置上以对避雷装置进行稳固支撑,使得避雷装置在电力铁塔上始终保持平稳的状态,提高了避雷装置的耐久性,方便避雷装置的长期使用,有利于该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电力铁塔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支撑防护机构安装于电力铁塔顶端的结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图1的结构主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遮雨板的结构立体图;
[0017]图7为本技术上防护罩的结构立体图;
[0018]图8为本技术下防护罩的结构立体图;
[0019]图9为本技术支撑板的结构立体图。
[0020]图中:1避雷器主体、11避雷针、12底座、13定位板、131第一紧固件、2支撑防护机构、21支撑板、211穿孔、22上防护罩、221散热孔、23遮雨板、24防护圈、25下防护罩、251连接块、26护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9,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安装于电力铁塔顶端的避雷装置;避雷装置的外表面安装有支撑防护机构2,该支撑防护机构2用于对避雷装置进行防护以使避雷装置长期使用;避雷装置包括安装在电力铁塔顶端的底座12、固连在底座12顶端的避雷器主体1、以及安装在避雷器主体1顶端的避雷针11;避雷器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板13;其中,定位板13的设置,能够为支撑板21提供安装位置及支撑位置,从而便于对支撑板21进行稳固支撑,有利于防护装置的安装。
[0023]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支撑防护机构2包括套设于避雷器主体1外表面并通过第一紧固件131固定连接在定位板13上方的支撑板21、套设于避雷器主体1外表面并垂直固连在支撑板21底端的下防护罩25、套设于避雷器主体1并固连在支撑板21顶端的上防护罩22、以及套设于避雷针11外表面并连接在上防护罩22顶端的遮雨板23;支撑板21的顶端开设有供避雷器主体1纵向穿过的穿孔211,该穿孔211的设置,能够方便支撑板21的安
装,便于将支撑板21快速稳固的安装在避雷器主体1外表面。
[0024]请参阅图3、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上防护罩22与下防护罩25均为内腔中空并且上下两端相贯通结构,上防护罩22的截面外形呈倒等腰梯形结构,上防护罩22的外表面间隔分布有散热孔221;散热孔221的截面外形呈斜置的矩形结构,该散热孔221的孔壁为自上防护罩22内边缘向上防护罩22外边缘倾斜的倾斜面,且散热孔221的孔壁与支撑板21之间的夹角处于30-60度;其中,散热孔221的设置,能够将避雷器主体1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221进行发散,防止长期使用时避雷器产生的热量对避雷器主体1造成高温侵蚀,同时能够阻隔外界的水分通过散热孔221进入上防护罩22内对避雷器主体1造成侵蚀,延长了避雷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
[0025]请参阅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下防护罩25的截面外形呈矩形结构,该下防护罩25的底部与电力铁塔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散热空间,且下防护罩25的外壁顶面环形分布有连接块251;连接块251的顶面通过一组紧固件与支撑板21固定相连于一体;下防护罩25的外壁底面固定套接有护边26,该护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于电力铁塔顶端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装置的外表面安装有支撑防护机构(2),该支撑防护机构(2)用于对避雷装置进行防护以使避雷装置长期使用;所述避雷装置包括安装在电力铁塔顶端的底座(12)、固连在底座(12)顶端的避雷器主体(1)、以及安装在避雷器主体(1)顶端的避雷针(11);所述避雷器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防护机构(2)包括套设于避雷器主体(1)外表面并通过第一紧固件(131)固定连接在定位板(13)上方的支撑板(21)、套设于避雷器主体(1)外表面并垂直固连在支撑板(21)底端的下防护罩(25)、套设于避雷器主体(1)并固连在支撑板(21)顶端的上防护罩(22)、以及套设于避雷针(11)外表面并连接在上防护罩(22)顶端的遮雨板(23);所述支撑板(21)的顶端开设有供避雷器主体(1)纵向穿过的穿孔(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铁塔避雷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罩(22)与下防护罩(25)均为内腔中空并且上下两端相贯通结构,上防护罩(22)的截面外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明冯顺绪冯鹏郭杰周新斌张道如谭雪锋李家羚程江涛刘小春王昭力杨东升陈光荣孙耀强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