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显影剂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58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色粉成分,其包括包括至少一种粘结树脂的色粉颗粒和着色剂,其特征在于,色粉成分满足至少下面关系式(1)和(2)中的一个;当155<A≤180时,B≤14;和当145≤A≤155时,B≤0.6A-79(1)其中,A表示色粉成分的形状因子SF-1,B表示具有不超过3μm的颗粒直径的色粉颗粒的含量;和当0.920≤A′≤0.950时,B≤14;和当0.950<A′≤0.965时,B≤394-400A′(2)其中,A′表示色粉成分的平均圆度,B表示具有不超过3μm的颗粒直径的色粉颗粒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电子摄影术,静电记录及静电打印中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中所使用的色粉,且涉及一种使用该色粉的电子摄影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电子摄影或静电记录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潜像载体例如感光鼓和感光带上;图像显影剂将色粉传送至潜像载体上以形成色粉图像;且色粉图像被传送至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图像。在这样一个系统中,由于该表面被用于重复的形成色粉图像,其表面上残余的色粉在色粉图像被转印后必须被彻底的清除。一些清除残余色粉的常规方法已经被研究,由于低成本和能够减少整个系统的尺寸,一种将清洁叶片接触感光器表面以刮掉残余色粉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上述方法的色粉清除效率主要取决于感光器和清洁叶片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感光器的表面轮廓或显影套管。类似地,在色粉性质方面,色粉清除效率主要取决于色粉的形状和其表面的轮廓。当色粉的清除不充分时,感光鼓表面存在残余的色粉膜。进一步的,累积的膜使得感光器和清洁叶片之间的压力增加,导致因生热引起的色粉熔解粘结和感光器的疲劳磨损。这种问题越加剧,则色粉的颗粒直径越小。由于这种色粉在感光器上的粘结增加,使得感光器表面不能被充分的清洁,且刮在感光器和清洁叶片之间缝隙的色粉数量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2000-267331公开了一种成像方法,其中色粉具有形状因子,即在125至300之间的SF-1,及色粉的颗粒直径并限定了具有形状因子的色粉的含量;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2000-023408公开了一种叶片刷清洁方法,其中具有100至160之间的SF-1的色粉在数目上为65%;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2000-029297公开了一种使用具有100至140之间的SF-1,100至120之间的SF-2和1×1010Ω·cm至1×1014Ω·cm之间的特定阻抗的磁载体的方法;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09-179411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显影套管和感光器以0.5至1.8之间的边界速度比沿相同方向驱动,且色粉具有135至150之间的SF-1和115至125之间的SF-2;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7-49585公开了一种以固定的比率具有球体形状和不定形状的色粉。所有的这些限定了色粉形状因子以大体上提高了其可清洁性和可传送性,且并不仅仅限于可清洁性的提高。然而,仅仅借助这种对色粉形状因子的限定,取决于该方法的条件,感光器表面有时不能得到很好的清洁。特别地,当色粉具有较小的颗粒直径或较少凸凹的光滑表面时,且当成像装置中感光器表面与清洁叶片之间的接触压力低的时候,这种问题存在,具有小颗粒直径的色粉更高的粘结在感光器上,甚至在显影之后,倾向于保留在感光器上,且因此清洁元件更易被损耗。进一步的,残余的色粉在与之接触时,污染了为感光器充电的充电滚筒并削弱了充电滚筒的充电能力。相反地,具有大颗粒直径的色粉具有良好的可清洁性但具有较差的可传送性,导致对图像清晰度的损害。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色粉的可清洁性主要取决于其表面性质,而该表面性质在主要受到色粉制造方法例如粉碎法和聚合法的影响。使用常规的捏合(kneading)和粉碎(pulverizing)法制造的色粉由于其不定形,在可清洁性上具有优势,但是不易于控制色粉的形状及表面结构。进一步的,就分类能力、产量、生产率和成本而言,很难限制色粉的颗粒直径分布并使得色粉具有不大于6μm的颗粒直径。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11-133665公开了一种使用伸长改性尿烷聚脂(elongatedurethane-modified polyester)作为粘合剂且具有0.90至1.00之间实际球度的色粉。色粉的可定影性,可传送性和流动性得到改善,但是其可清洁性要低于被粉碎的无定形色粉。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s.11-149180和2000-292981公开了一种具有小颗粒直径的球状干色粉及制造该色粉的经济方法,该色粉具有优良的粉流动性、可传送性、恒温保持能力、低温可定影性、热补偿阻抗,且特别地,当使用于全色复印机时,其生成的图像具有良好的光泽度,且热滚筒无需使用润滑油,其中干色粉含有由含有异氰酸脂的预聚合物的伸长和/或悬浮反应形成的色粉粘合剂;和着色剂,且其中的色粉通过预聚合物和胺在水介质中的伸长和/或悬浮反应形成。然而,特别地,在使用叶片清洁器时,球状色粉仍然不同时具备优良的可清洁性和可传送性。日本公开专利文献Nos.11-149180和2000-292981中所公开的色粉由上述的聚合方法制造以具有更少不均匀的颗粒直径分布和稳定的可充电性。由于相比粉碎法几乎一致地具有更少的凹度和凸度和更高的球度,由此制造的色粉具有高的润滑性。因此色粉倾向于刮在感光器和清洁叶片之间的接触部分且相比粉碎色粉具有较差的可清洁性。进一步的,色粉通常倾向于紧紧的粘在感光器的表面上,并因此具有较差的可清洁性而生成有缺陷的图像。由于这些原因,需要一种显影静电潜像的色粉,该色粉在显影后具有充分的可清洁性并生成高质量的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色粉,其在显影后具有充分的可清洁性并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和使用该色粉的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容纳色粉的色粉容器,含有该色粉的显影剂,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方法和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及其他目的将在下文中更加显而易见,其可以通过具有含有至少一个粘结树脂的色粉颗粒的色粉成分实现;和着色剂,其中色粉成分满足至少一个以下的关系式(1)和(2)当155<A≤180时B≤14;和当145≤A≤155时B≤0.6A-79,(1)其中A表示色粉成分的形状因子SF-1且B表示具有不超过3μm颗粒直径的色粉颗粒的含量;且当0.920≤A′≤0.950时B≤14;和当0.950<A′≤0.965时B≤394-400A′ (2)其中A′表示色粉成分的平均圆度且B表示具有不超过3μm颗粒直径的色粉颗粒的含量。进一步地,色粉成分适宜于具有0.3至7.0μm之间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此外,色粉适宜于由一种方法制造,其中色粉成分包括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的含有改性聚脂树脂的粘结剂树脂以制备溶液或分散液;该溶液或分散液与含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在具有颗粒状树脂材料的水介质中混合,使得改性聚脂与该化合物反应以制备反应产物;由反应产物中清除有机溶剂以制备含有颗粒的分散液;且颗粒被清洗以从颗粒表面清除颗粒状树脂材料的多余颗粒。参照附图,结合以下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或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由详细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各种其他的目的,特征及随之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加清楚且同样地更好的理解,在所有附图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相应的部件,其中图1是装配有本专利技术图像显影剂的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简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中色粉的形状因子SF-1及具有不超过3μm的颗粒直径的色粉在数目上的含量(%)之间关系的图表;图3A至3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感光器的感光层的结构简图;图4为装配有本专利技术的色粉容器的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简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处理盒的实施例简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旋转定影胶片以定影色粉图像的表面定影装置;图7是被接触充电器充电的感光器的充电特性的图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粉成分,包括:色粉颗粒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其特征在于,色粉成分满足下面关系式(1)和(2)中的至少一个:当155<A≤180时,B≤14;和当145≤A≤155时,B≤0.6A- 79(1)其中,A表示色粉成分的形状因子SF-1,B表示具有不超过3μm的颗粒直径的色粉颗粒的含量;和当0.920≤A′≤0.950时,B≤14;和当0.950<A′≤0.965时,B≤394-400A′(2 )其中,A′表示色粉成分的平均圆度,B表示具有不超过3μm的颗粒直径的色粉颗粒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博人佐佐木文浩八木慎一郎江本茂粟村顺一霜田直人冨田正实南谷俊树本多隆浩近藤麻衣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