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以及微液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48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包括一体注塑成型且相互贯通的储液部和吐液部,所述储液部为朝向所述吐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所述吐液部为远离所述储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所述储液部的锥度为C1,所述吐液部的锥度为C2,且C1≤C2,所述储液部的壁厚为D1,所述吐液部的壁厚为D2,且D1>D2。本申请所述的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通过所述加样针制备微液滴时,由于所述加样针在所述油性液体内做速度变化的周期性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样品溶液在吐液开口处受到油性液体周期性的剪切力,进而使得所述加样针内的所述样品溶液进入所述油性液体内,实现了大小均一、体积可控的微液滴生成。体积可控的微液滴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以及微液滴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流控技术、微尺度材料制备、微反应器以及微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以及微液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液滴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基于微液滴的微流控技术在单细胞分析、单细胞测序、数字PCR、蛋白质结晶、高通量反应筛选和单细胞功能分选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
[0003]微液滴的生成是利用互不相溶的两相生成乳化的微液滴,微液滴相被称为分散相,包裹微液滴的相被称为连续相。微液滴生成后可以对其进行分裂、融合、混合、稀释、收集和分选等操作。因此对于微液滴的形状、大小以及单分散性的控制十分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微液滴生成技术主要以下几种。一种是利用微流控芯片生成微液滴,其原理是基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微通道中交汇时的界面失稳。根据其驱动力(如重力,离心力,推动力)的不同,其装置的复杂度和操作的繁琐度不同,因此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才可以制作和操作。第二种是利用特殊装置喷射微量液体形成微液滴,如采用压电陶瓷、热激膨胀、高压电喷等特殊的喷射或微液滴激发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微液滴体积的精确调控比较困难,且生物样品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大小均一、体积可控的微液滴的加样针。
[0006]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容易更换和批量使用的用于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r/>[0007]本申请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加样针制备微液滴的方法。本申请的申请人基于申请号为201410655191.5,名称为微管道的液滴的生成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655309.4,名称为基于微液滴的数字核酸扩增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的中国专利,以及申请号为 201821013244.3,名称为一种用于微液滴生成的吸头装置,继续研究了本申请,上述专利公开的方法和装置生成的微液滴大小可控且微液滴均一性较好。利用毛细管和一种带有金属毛细管的吸头装置,在毛细管上端集成了储液腔体,可方便进行更换,利用毛细管可直接吸取样品,并通过在油相液面下往复振动生成微液滴。但是这一加样针存在如下问题:为了生成纳升体积微液滴,金属毛细管内径小至100微米,这给加工和组装带来了较大困难,加样针的成本过高;吸取样品液时,由于毛细管阻力较大,容易产生真空和气泡,制约了取液速度,影响液滴生成的均一性;金属毛细管本身的疏水性不够,在生成液滴时,表面容易吸附样品液中的生物分子而变得亲水,导致液滴无法连续生成;而非金属毛细管的加工成本高,刚性弱,无法保证液滴生成的均一性。因此申请人基于上述方法以及装置的缺陷进一步研究了本申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整体注塑生产的无外接毛细管吐液
口的新型微液滴制备加样针,利用加样针吐液部加工锥型开口吐液口,解决了直管道加工的困难,可大批量低成本加工;这一设计保证了振动时,吐液部的刚性和振动控制的精准性,实现了低成本的均一纳升液滴制备。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1、一种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贯通的储液部和吐液部,所述储液部为朝向所述吐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中空圆台,所述吐液部为远离所述储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中空圆台,所述储液部的锥度为C1,所述吐液部的锥度为C2,且C1≦C2,所述储液部的壁厚为D1,所述吐液部的壁厚为D2,且D1>D2。
[0010]2、根据项1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的高度为3~50mm,优选为5~30mm,锥度为2~30
°
,优选为2~20
°
,壁厚为 0.3~2.0mm,优选为0.4~0.5mm。
[0011]3、根据项1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液部的高度为1~10mm,优选为2~5mm,锥度为10~60
°
,优选为10~20
°
,壁厚为 0.05~0.3mm,优选为0.1~0.2mm。
[0012]4、根据项1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远离所述吐液部的一端套设有适配部,所述适配部为朝向所述吐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且所述适配部与储液部一体成型。
[0013]5、根据项4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远离所述吐液部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适配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朝向所述吐液部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且所述台阶部一体成型于所述适配部上。
[0014]6、根据项4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的高度为3~8mm,优选为3~5mm;锥度为2~6
°
,优选为3~4.5
°

[0015]7、根据项4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远离所述吐液部的一端为供液开口,所述吐液部远离所述储液部的一端为吐液开口。
[0016]8、根据项7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液开口的内径为25~200μm,优选为50~200μm,更优选为100~180μm;所述吐液开口的外径为200~800μm,优选为250~550μm,更优选为350~450μm。
[0017]9、根据项1~8中任一项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针由与纯水溶液的接触角不小于80度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为氟化乙烯基丙烯共聚物、聚氟乙烯、聚醚砜树脂、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尼龙、聚甲醛、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中的一种,优选为尼龙、聚乙烯、聚丙烯、或环烯烃聚合物。
[0018]10、一种制备微液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9]提供加样针;
[0020]在所述加样针内注满载油,且所述加样针内的载油无气泡;
[0021]提供盛有样品溶液的第一开口容器,移动加样针,使所述吐液部的吐液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容器的液面上方;
[0022]向下移动所述加样针,使所述吐液开口接触并浸入所述样品溶液,使得所述加样针内吸入所述样品溶液;
[0023]提供盛有油性液体的第二开口容器,将吸入所述样品溶液的加样针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容器的液面上方;
[0024]向下移动所述加样针,使所述吐液开口接触并浸入所述油性液体,将所述加样针在所述油性液体内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并排液,从而使的所述吐液开口内的所述样品溶液进入所述油性液体内,形成大小均一的微液滴。
[0025]11、根据项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针是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样针。
[0026]12、根据项10所述制备微液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往复运动为速度或加速度变化的周期性往复运动。
[0027]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贯通的储液部和吐液部,所述储液部为朝向所述吐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中空圆台,所述吐液部为远离所述储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中空圆台,所述储液部的锥度为C1,所述吐液部的锥度为C2,且C1≦C2,所述储液部的壁厚为D1,所述吐液部的壁厚为D2,且D1>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的高度为3~50mm,优选为5~30mm,锥度为2~30
°
,优选为2~20
°
,壁厚为0.3~2.0mm,优选为0.4~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液部的高度为1~10mm,优选为2~5mm,锥度为10~60
°
,优选为10~20
°
,壁厚为0.05~0.3mm,优选为0.1~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远离所述吐液部的一端套设有适配部,所述适配部为朝向所述吐液部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且所述适配部与储液部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远离所述吐液部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适配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朝向所述吐液部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且所述台阶部一体成型于所述适配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微液滴的加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的高度为3~8mm,优选为3~5mm;锥度为2~6
°
,优选为3~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