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调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21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色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全色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彩色调色剂中含有调色剂粒子,所述调色剂粒子含有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的调色剂母粒及无机微粉,其中,(i)调色剂母粒中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上、不足0.950;(ii)该调色剂母粒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60或0.960以上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40%或40%以下;(iii)该调色剂粒子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下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30%或3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摄影法、静电记录法、静电印刷法以及调色剂喷射法等图像形成方法中使用的调色剂。
技术介绍
从节省空间、节省能量等要求考虑,近年来复印机以及打印机不断地追求更小型化、轻量化、高速化以及高可靠性。结果从各方面考虑逐渐要求由单一要素构成硬件,对调色剂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通过提高调色剂的转印性能,能够得到减少调色剂消耗量、提高画质及简化调色剂回收系统的优点。因此,作为提高调色剂转印性能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开始采用使调色剂形状近似球形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使用利用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等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调色剂的方法、或在溶液中将粉碎调色剂球形化的方法、或利用热风进行球形化的方法(特开2000-029241号公报)、或利用机械冲击力进行球形化的方法(特开平07-181732号公报)。这些技术在提高调色剂转印性能方面非常有效,但是分别存在各自的问题。使用聚合调色剂时,由于脱模剂被内包在调色剂中,因此在定影时如果不对调色剂施加适度的压力,则脱模剂难以从调色剂表面析出,有时导致定影性能变差。另外,通过施加机械性冲击力将粉碎调色剂球形化时,越进一步球形化,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越容易在热量的作用下从调色剂表面熔出,有时会给电摄影特性带来不良影响。总之,因脱模剂熔出在调色剂表面,会导致调色剂流动性劣化,或调色剂间及/或调色剂与载体间的附着性升高,从而损害转印性能。因此,在对内添加脱模剂的调色剂进行球形化时,重要的是选择容易球形化的调色剂构成材料或抑制球形化过程中对调色剂的热经历的影响。如上所述,为了自如地使用提高了球形度、内添加了脱模剂的调色剂,例如,特开平10-09709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控制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和圆形度分布、控制调色剂的转印性能及带电性能的方法。但是,在特开平10-097095号公报中,使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作为调色剂中使用的粘合树脂,并没有提及以聚酯为主成分的彩色调色剂。另外,在调色剂的球形化步骤、特别是利用机械性冲击的调色剂球形化步骤中,容易产生非常小的微粉(超微粉),由于上述超微粉与球形化后的调色剂发生再次凝集,因此即使在该调色剂的球形化步骤后进行分级步骤,也难以将该超微粉从调色剂中除去,容易混入产品中。在显影步骤中,该超微粉发生过度带电,静电性附着在套筒或二组分显影方式中的载体上,引起污染,有时也会引起随后供给的调色剂发生带电不良。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限制超微粉量的方法。例如,特开平10-232507号公报及特开平11-149174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分级步骤后,利用机械冲击将超微粉压入调色剂表面内的方法。但是,在长期耐久后的显影部及调色剂容器内的搅拌下,压入调色剂表面的超微粉发生剥离,对显影性产生不良影响。如上所述,在含有脱模剂的彩色调色剂中,寻求具有优良的转印性能、耐久性及带电特性的彩色调色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调色剂。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控制了调色剂粒子的粒子形状及表面性、具有优良的转印特性、显影特性及耐久稳定性的彩色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全色图像形成方法。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彩色调色剂,其中含有调色剂粒子,所述调色剂粒子含有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的调色剂母粒及无机微粉,其中,(i)调色剂母粒中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上、不足0.950;(ii)该调色剂母粒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60或0.960以上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40%或40%以下;(iii)该调色剂粒子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下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30%或30%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全色图像形成方法,是至少使用品红调色剂、黄调色剂、青调色剂及黑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全色图像形成方法,该调色剂是含有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的调色剂粒子及无机微粉的彩色调色剂,其中,(i)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该调色剂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上、不足0.950;(ii)该调色剂粒子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60或0.960以上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40%或40%以下;(iii)该调色剂粒子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下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30%或30%以下。附图说明图1为测定摩擦带电量的装置的说明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表面改性步骤中使用的表面改性装置之一例的简要剖面图。图3为示出图2所示分散转子的俯视图之一例的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级步骤中使用的多分割分级装置之一例的简要剖面图。图5为实施本专利技术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图。图6为实施本专利技术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体附近的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控制了调色剂粒子的粒子形状及表面性的调色剂,能够提供一种转印特性、显影特性及耐久稳定性优良的彩色调色剂。(此处,彩色调色剂包括黑调色剂。)另外,由于彩色调色剂具有足够的可定影区域、即使进行连续耐久操作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显影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充分的清洁,因此,能够形成高画质的图像。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案,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调色剂。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是一种彩色调色剂,其中含有调色剂粒子,所述调色剂粒子含有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的调色剂母粒及无机微粉,其中,(i)调色剂母粒中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上、不足0.950;(ii)该调色剂母粒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60或0.960以上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40%或40%以下;(iii)该调色剂粒子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下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30%或30%以下。另外,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调色剂粒子中的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优选为0.925或0.925以上、0.940或0.940以下。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调色剂粒子中粒子的圆形度为0.960或0.960以上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优选为35%或35%以下。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调色剂粒子中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下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优选为25%或25%以下。此处,如果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调色剂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不足0.920,则调色剂粒子之间、或调色剂与载体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影响调色剂分离,导致转印性能劣化。与此相反,如果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调色剂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圆形度为0.950或0.950以上,则因调色剂粒子的形状近似球形而导致从清洁刮板中挤出等清洁不良情况的发生、或调色剂之间、或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摩擦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色调色剂,其中含有调色剂粒子,所述调色剂粒子含有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的调色剂母粒及无机微粉,其中,    (i)调色剂母粒中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经流式粒子像测定装置测定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上、不足0.950;    (ii)该调色剂母粒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60或0.960以上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40%或40%以下;    (iii)该调色剂粒子的当量圆直径为3.00μm或3.00μm以上的粒子中圆形度为0.920或0.920以下的粒子的个数频率累计值为30%或3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速见一彦井田哲也小松望市川泰弘桥本昭谷川博英小堀尚邦板仓隆行藤川博之石占恒菅原庸好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