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04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7
一种断路器,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手柄、设置于壳体内的设有第一动触头的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和固定于壳体内与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相配合的静触头,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通过中心轴枢转安装于壳体内,第一动触头机构与第二动触头之间设有联动结构,第二动触头在联动结构的作用下与第一动触头机构共同被一个U形连杆带动合闸;第一动触头在联动结构的作用下与第二动触头共同被一个驱动弹簧驱动分闸。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联动结构的配合下,由同一个U形连杆、驱动弹簧提供动触头分闸合闸的动力,利于减少零件数目。利于减少零件数目。利于减少零件数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保护器,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具有过载、短路等保护功能,断路器在电路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主要用于保证用电安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0003]1P+N型断路器内部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弹簧用于为L极触头及N极触头提供触头压力和复位力,这样虽然使L极触头、N极触头的参数容易调整,但是使壳体内的零部件过多,使紧凑型的1P+N型断路器的空间压力较大,装配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手柄、设有第一动触头的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以及分别与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配合的两个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通过中心轴枢转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与第二动触头之间设有能够带动两者转动的联动结构,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通过一个U形连杆与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手柄(1)、设有第一动触头(2)的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3)以及分别与第一动触头(2)、第二动触头(3)配合的两个静触头(4),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第二动触头(3)通过中心轴(5)枢转安装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与第二动触头(3)之间设有能够带动两者转动的联动结构,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通过一个U形连杆(6)与手柄(1)连接,第二动触头(3)连接一个驱动弹簧(10),第二动触头(3)在联动结构的作用下与第一动触头机构共同在手柄(1)的操作下被U形连杆(6)推动合闸,第一动触头机构在联动结构的作用下与第二动触头(3)共同被驱动弹簧(10)驱动分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合闸后,以动静触头接触点为支点,所述联动结构之间作用力的力臂大小介于驱动弹簧(10)作用力力臂与U形连杆(6)作用力力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包括杠杆(7)和第一动触头(2),第一动触头(2)与杠杆(7)固定连接,杠杆(7)通过U形连杆(6)与手柄(1)连接,杠杆(7)与第二动触头(3)同轴安装于中心轴(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杠杆(7)上的第一抵触部(72)和设置在第二动触头(3)上的第二抵触部(32),第一抵触部(72)在合闸方向上推动第二抵触部(32),第二抵触部(32)在分闸方向上推动第一抵触部(72),合闸后,第一抵触部(72)与第二抵触部(32)之间的作用力的力臂大小介于驱动弹簧(10)作用力力臂与U形连杆(6)作用力力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合闸时,手柄(1)通过U形连杆(6)推动杠杆(7),杠杆(7)带动第一动触头(2)合闸,同时杠杆(7)上的第一抵触部(72)通过推动第二抵触部(32)带动第二动触头(3)合闸;分闸时,驱动弹簧(10)带动第二动触头(3)分闸,同时第二动触头(3)上的第二抵触部(32)通过推动第一抵触部(72)带动杠杆(7)使第一动触头(2)分闸。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