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卡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03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充卡固定架,包括一壳体及一导流板。壳体包括一背部、一第一侧部、一第二侧部及一第三侧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第三侧部分别连接背部的相异侧,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位于背部的相对两侧,第三侧部位于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之间并连接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背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第三侧部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纳一转接卡及一扩充卡。第一侧部包括连通容置空间的一入风口。导流板位于容置空间内,并枢设于壳体。导流板用以相对壳体枢转,而调整导流板于第一侧部的正投影重叠于入风口的面积。的正投影重叠于入风口的面积。的正投影重叠于入风口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充卡固定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充卡固定架,特别是一种具有导流板的扩充卡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让电子装置(例如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服务器)符合使用上的需求,用户通常是将扩充卡(如显示适配器、网卡、声卡或存储卡等)插接于转接卡(riser card),再将转接卡插接于主板,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效能。
[0003]一般而言,转接卡及扩充卡大多是固定于固定架上,且固定架上设有导风板来导引电子装置内的散热气流,使气流可集中流向扩充卡,以维持气流对于扩充卡散热的效果。然而,固定架被设计为可支持不同厚度的扩充卡,但目前导风板是固定式的板件,且单一种尺寸的导风板仅对应于特定厚度的扩充卡。因此,当用户采用厚度较厚或较薄的扩充卡时,常需将原来的导风板拆下,然后再装上尺寸对应扩充卡的导风板,故在使用上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扩充卡固定架,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导风板替换不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扩充卡固定架,用以容纳一转接卡及插设于转接卡的一扩充卡。扩充卡固定架包括一壳体及一导流板。壳体包括一背部、一第一侧部、一第二侧部及一第三侧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第三侧部分别连接背部的相异侧,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位于背部的相对二侧,第三侧部位于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之间并连接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背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第三侧部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转接卡及扩充卡。第一侧部包括连通容置空间的一入风口。导流板位于容置空间内,并枢设于壳体。导流板用以相对壳体枢转,而调整导流板于第一侧部的正投影重叠于入风口的面积。
[0006]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扩充卡固定架,由于导流板枢设于壳体,且导流板可相对壳体枢转,而调整导流板于第一侧部的正投影重叠于入风口的面积,故导流板的枢转角度可依据所采用的扩充卡的厚度进行调整,使得自入风口流入容置空间的气流集中流往扩充卡,以避免气流流至无效的区域。因此,单一导流板即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扩充卡,故可省略将导流板拆下并替换为合适的另一导流板的步骤,故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0007]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扩充卡固定架、转接卡及扩充卡的立体图。
[0009]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10]图3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
[0011]图4为图1的部分仰视图。
[0012]图5为图1的扩充卡固定架容纳不同尺寸的转接卡及扩充卡的部分剖视图。
[0013]图6为图5的侧视图。
[0014]图7为图5的导流板的导引块部位于导引槽的第二端的部分剖视图。
[0015]图8为图5的导流板的定位块部位于另一定位孔的部分仰视图。
[0016]图9为图7的侧视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
[0018]1ꢀꢀꢀꢀꢀꢀꢀꢀ
扩充卡固定架
[0019]2a、2b
ꢀꢀꢀ
转接卡
[0020]3a、3b
ꢀꢀꢀ
扩充卡
[0021]10
ꢀꢀꢀꢀꢀꢀꢀ
壳体
[0022]11
ꢀꢀꢀꢀꢀꢀꢀ
背部
[0023]111
ꢀꢀꢀꢀꢀꢀ
导引槽
[0024]1111
ꢀꢀꢀꢀꢀ
第一端
[0025]1112
ꢀꢀꢀꢀꢀ
第二端
[0026]112、113
ꢀꢀ
定位孔
[0027]114
ꢀꢀꢀꢀꢀꢀ
滑槽
[0028]115
ꢀꢀꢀꢀꢀꢀ
让位孔
[0029]12
ꢀꢀꢀꢀꢀ
第一侧部
[0030]121、122、123、124、125
ꢀꢀ
入风口
[0031]13
ꢀꢀꢀꢀꢀꢀꢀ
第二侧部
[0032]14
ꢀꢀꢀꢀꢀꢀꢀ
第三侧部
[0033]15
ꢀꢀꢀꢀꢀꢀꢀ
第四侧部
[0034]16
ꢀꢀꢀꢀꢀꢀꢀ
枢接凸部
[0035]20
ꢀꢀꢀꢀꢀꢀꢀ
导流板
[0036]21
ꢀꢀꢀꢀꢀꢀꢀ
板部
[0037]211
ꢀꢀꢀꢀꢀꢀ
导风面
[0038]22
ꢀꢀꢀꢀꢀꢀꢀ
弹臂部
[0039]221
ꢀꢀꢀꢀꢀꢀ
第一延伸板
[0040]222
ꢀꢀꢀꢀꢀꢀ
第二延伸板
[0041]23
ꢀꢀꢀꢀꢀꢀꢀ
导引块部
[0042]24
ꢀꢀꢀꢀꢀꢀꢀ
定位块部
[0043]25
ꢀꢀꢀꢀꢀꢀꢀ
操作部
[0044]30
ꢀꢀꢀꢀꢀꢀꢀ
容置空间
[0045]P
ꢀꢀꢀꢀꢀꢀꢀꢀ
轴线
[0046]S
ꢀꢀꢀꢀꢀꢀꢀꢀ
弧线
[0047]W1、W2、W3、W4、W5、W6宽度
[0048]R
ꢀꢀꢀꢀꢀꢀꢀꢀ
孔径
[0049]F
ꢀꢀꢀꢀꢀꢀꢀꢀ
气流
[0050]T1、T2 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
[0052]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扩充卡固定架、转接卡及扩充卡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5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扩充卡固定架1,用以容纳一转接卡2a及插设于转接卡2a的两个扩充卡3a。转接卡2a例如为快捷外设互联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简称PCIe)接口转接卡。扩充卡3a例如为显示适配器、网卡、声卡或存储卡等。
[0054]扩充卡固定架1包括一壳体10及一导流板20。壳体10包括一背部11、一第一侧部12、一第二侧部13、一第三侧部14、一第四侧部15及一枢接凸部16。第一侧部12、第二侧部13及第三侧部14分别连接背部11的相异侧。第一侧部12及第二侧部13位于背部11的相对两侧,第三侧部14位于第一侧部12及第二侧部13之间并连接第一侧部12及第二侧部13。第四侧部15位于第一侧部12及第二侧部13之间,并连接于第一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充卡固定架,其特征在于,用以容纳一转接卡及插设于该转接卡的一扩充卡,该扩充卡固定架包括:一壳体,包括一背部、一第一侧部、一第二侧部及一第三侧部,该第一侧部、该第二侧部及该第三侧部分别连接该背部的相异侧,该第一侧部及该第二侧部位于该背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三侧部位于该第一侧部及该第二侧部之间并连接该第一侧部及该第二侧部,该背部、该第一侧部、该第二侧部及该第三侧部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转接卡及该扩充卡,该第一侧部包括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入风口;以及一导流板,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枢设于该壳体;其中,该导流板用以相对该壳体枢转,而调整该导流板于该第一侧部的正投影重叠于该入风口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卡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背部包括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导引槽,该导引槽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较该第二端靠近该第一侧部,该第二端较该第一端靠近该第三侧部,该导流板包括相连的一板部及一导引块部,该板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并枢设于该壳体,且该导引块部移动地位于该导引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卡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还包括一弹臂部及一定位块部,该弹臂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连接于该板部邻近该背部的一侧,该定位块部及该导引块部连接该弹臂部邻近该背部的一侧,该定位块部与该导流板的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异于该导引块部与该导流板的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该背部还包括连通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个定位孔,该两个定位孔沿中心为该导流板的枢转轴线的一弧线排列,该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弘杰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