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99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旋转组件以及与夹持旋转组件相对应的通槽组件,所述夹持旋转组件包括夹持底座以及设置在夹持底座上用于夹持转子的夹头,所述通槽组件包括通槽底座及设置通槽底座上的刀具安装座,所述刀具安装座对应夹头一端装设有至少2片通槽刀,所述刀具安装座与通槽刀之间设有驱动通槽刀进行伸展或收缩的通槽装置,所述通槽底座一侧设有使通槽刀在夹持旋转组件与通槽组件之间往复运动的通槽底座驱动组件,所述夹持旋转组件上设有驱动夹头旋转的旋转组件,从而高效、稳定、避免刮伤转轴的去毛刺。伤转轴的去毛刺。伤转轴的去毛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油泵转子是汽车油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油泵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油泵转子在生产完成后,比较粗糙,对其使用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转子毛刺去除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对电转子去毛刺通常采用机械或人工用去毛刺刷刷除转子表面毛刺,但是对应转子槽内的毛刺现有技术还是采用人工手拿用刀片挂除,这种去毛刺方法效率低下,毛刺去除不彻底,去毛刺质量不稳定,且容易刮伤转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工去毛刺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方式的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提供一种高效、稳定、避免刮伤转轴的对转子槽内毛刺进行去除的去毛刺机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旋转组件以及与夹持旋转组件相对应的通槽组件,所述夹持旋转组件包括夹持底座以及设置在夹持底座上用于夹持转子的夹头,所述通槽组件包括通槽底座及设置通槽底座上的刀具安装座,所述刀具安装座对应夹头一端装设有至少2片通槽刀,所述刀具安装座与通槽刀之间设有驱动通槽刀进行伸展或收缩的通槽装置,所述通槽底座一侧设有使通槽刀在夹持旋转组件与通槽组件之间往复运动的通槽底座驱动组件,所述夹持旋转组件上设有驱动夹头旋转的旋转组件。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子通常有8个等分的转子槽,转子槽数量增加也大多在12,16等以4为倍数相增减,通过设置至少2个通槽刀,使转子只需选择4-8次对应8-16等分的转子槽,对于个别如9等分、10等分或其他等分的转子槽,也能通过3个、4个等多个通槽刀排布后进行通槽或对部分转子槽重复通槽,本技术通过设置通槽装置,使通槽装置夹持通槽刀进行自动化去毛刺,并通过夹头夹持转子,通过旋转组件带动转子规律转动,实现高速、高效的转子槽内去毛刺作业,具体如当对有8等分转子槽的转子进行槽内去毛刺时,将转子夹持在夹头上,通过旋转组件将转子槽与通槽刀相对应,对应后通槽刀通过通槽底座驱动组件插入到转子槽内,通过通槽装置伸展通槽刀,从而将转子槽内的毛刺从转子槽内带出,再通过通槽底座驱动组件与通槽装置使通槽刀复位后再次进行转子槽内去毛刺作业,当装配2片通槽刀时,通槽刀相对设置转子旋转4次进行去毛刺,当装配4片通槽刀时,通槽刀相对设置转子旋转2次进行去毛刺,当装配8片通槽刀时,只需通过通槽底座驱动组件与通槽装置完成一次工作就能实现高速去毛刺,整个过程机械化操作,上料可搭配机械臂上料或人工上料均能精准去除毛刺,提升产品竞争力。
[0007]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装置包括手指气缸以及设置在手指气缸上的至少两个气动夹爪,所述气动夹爪上设有用于安装通槽刀的
刀架,所述手指气缸通过气动夹爪带动刀架在手指气缸表面张开或锁紧。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槽装置包括手指气缸,其中手指气缸包括两抓、三抓、四爪等多抓气缸,其气动夹爪通过气缸通气或抽气使气动夹爪分离或聚拢,在气动夹爪上安装刀架,并在刀架上装上通槽刀后,其中通槽刀还可以通过弹簧在刀架上浮动,使通槽刀能更对深浅不一的转子槽进行去毛刺处理,使手指气缸能带动通槽刀在手指气缸表面张开或锁紧,从而使通槽刀在插入转子槽内后张开,将毛刺从转子内去除,离开转子后,再通过气缸锁紧再次与转子槽相对应。
[0009]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有旋转驱动电机与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旋转驱动电机联动,另一端与夹头连接,所述夹持旋转组件通过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夹头在夹持底座上旋转。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也将带动夹头一起转动,从而将夹持的转子的转子槽与通槽刀相对应,快速完成去毛刺作业。
[0011]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底座驱动组件包括通槽安装座以及与通槽底座连接的通槽驱动电机,所述通槽安装座对应通槽底座的一端设有通槽滑轨,所述通槽底座设置在通槽滑轨上,并通过通槽驱动电机沿通槽滑轨往复运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槽底座驱动组件,将通槽刀从通槽组件送至夹持旋转组件的转子内,具体指通过通槽驱动电机带动通槽底座沿通槽滑轨往夹头运动,使通槽刀进入到转子槽内后通过通槽装置涨开将毛刺从转子槽内推出,最后再通过通槽驱动电机带动通槽底座沿通槽滑轨往通槽安装座运动,完成去毛刺作业,整个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提升效率与精准度。
[0013]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具安装座与通槽底座之间设有防止通槽刀与转子刚性接触的转轴保护组件,所述转轴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通槽底座对应刀具安装座一端的保护滑轨以及设置在刀具安装座与通槽底座之间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刀具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通槽底座连接,所述刀具安装座通过缓冲弹簧沿保护滑轨往复运动。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应不同规格的转子,其转子槽深度不一致,通过设置转轴保护组件,使通槽刀进入转子槽内后,若是进入过深,通槽刀与转轴相抵后,通槽刀将推动缓冲弹簧形变,避免通槽刀与转子刚性接触,导致转轴损伤。
[0015]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头与通槽刀之间设有光电找槽组件,所述光电找槽组件包括设置在夹头下方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找槽组件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转子的转子槽位置。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夹头下方设置光电传感器,使光电传感器能精准找到与通槽刀对应的转子槽,提升通槽效率,同时还能通过光电传感器与旋转组件配合,使光电传感器未找到转子槽时,旋转组件转动转子找槽,通槽后需要转动转子时,也能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精准检测。
[0017]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指气缸为四爪气缸,所述气动夹爪与通槽刀的数量为4。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手指气缸优选为四爪气缸,原因是转子通常为8
等分的转子槽,转子槽数量增加也大多在12,16等以4为倍数相增减,通过设置四个通槽刀,使转子只需选择2-4次对应8-16等分的转子槽,实现高效通槽。
[0019]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底座与夹头之间设有将夹头上的转子送至光电传感器上方的夹持底座驱动组件。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夹持底座驱动组件,使夹持底座能在夹持滑轨上来回活动,从而将夹头上夹持的转子,送至光电传感器上方精准找槽,同时通过夹持底座的前后运动,给夹头与通槽刀之间存留一个充分的上下料空间。
[0021]上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底座与夹头之间还设有飞屑收集组件,所述飞屑收集组件设置在光电传感器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旋转组件以及与夹持旋转组件相对应的通槽组件,所述夹持旋转组件包括夹持底座以及设置在夹持底座上用于夹持转子的夹头,所述通槽组件包括通槽底座及设置通槽底座上的刀具安装座,所述刀具安装座对应夹头一端装设有至少2片通槽刀,所述刀具安装座与通槽刀之间设有驱动通槽刀进行伸展或收缩的通槽装置,所述通槽底座一侧设有使通槽刀在夹持旋转组件与通槽组件之间往复运动的通槽底座驱动组件,所述夹持旋转组件上设有驱动夹头旋转的旋转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装置包括手指气缸以及设置在手指气缸上的至少两个气动夹爪,所述气动夹爪上设有用于安装通槽刀的刀架,所述手指气缸通过气动夹爪带动刀架在手指气缸表面张开或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有旋转驱动电机与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旋转驱动电机联动,另一端与夹头连接,所述夹持旋转组件通过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夹头在夹持底座上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油泵转子槽内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底座驱动组件包括通槽安装座以及与通槽底座连接的通槽驱动电机,所述通槽安装座对应通槽底座的一端设有通槽滑轨,所述通槽底座设置在通槽滑轨上,并通过通槽驱动电机沿通槽滑轨往复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油泵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军王小路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余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