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697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6
一种轴承系统,用以解决现有马达或风扇易因转动构件碰撞而产生振动与噪音的问题。包括:一第一轴承,内部中空而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一第二轴承,位于该第一轴承内部,该第二轴承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轴向相对,且该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及一转动件,具有一外凸部连接一转轴,该外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中,该外凸部能够在转动时分别与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二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动压间隙。成一动压间隙。成一动压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马达或风扇的构件,尤其是一种可安装于马达或风扇中的轴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现有的风扇9,该现有的风扇9具有一轴座91、一轴承系统92、一转子93及一定子94。该轴承系统92具有一轴筒921组装结合于该轴座91,一含油轴承922组装在该轴筒921内部,一密封塞923封闭该轴筒921的底部,一耐磨垫924设于该密封塞923内。该转子93具有一轴杆931贯穿该含油轴承922,该轴杆931的底端抵接该耐磨垫924,该轴杆931外周面结合有一扣片932,该扣片932位于该含油轴承922下方,该轴杆931顶端结合有一轮毂933,该轮毂933的外周面连接有多个扇叶934,该轮毂933的内周面则连接有一磁性件935。该定子94结合于该轴筒921的外周并与该磁性件935径向相对,以驱动该转子93旋转。类似于该现有的风扇9的一实施例已公开于中国台湾公告第M247713号专利案当中。
[0003]上述现有的风扇9运作时,其轴杆931若有向上飘移的现象,将可借由该扣片932挡在该含油轴承922底端而限制该轴杆931的轴向位移;但是,该扣片932会反复碰撞该含油轴承922底端,使该转子93的旋转因振动而不平稳,同时也会产生噪音。
[0004]有鉴于此,现有风扇的轴承系统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可限制转轴的轴向位移,并大幅减少转轴碰撞轴承的轴向端面的状况。
>[0006]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其转轴的底部可以维持腾空而不摩擦其他构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其转轴与轴承之间可以产生更平均的油膜。
[0008]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可以简化所需组装的构件,以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效率。
[0009]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0]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专利技术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0011]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
[0012]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包括:一第一轴承,内部中空而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一第二轴承,位于该第一轴承内部,该第二轴承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轴向相对,且该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及一转动件,具有一外凸部连接一转轴,该外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中,该外凸部能够在转动时分别与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二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动压间隙。
[0013]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其转动件旋转时,可以在该外凸部与该两个轴承之间分别因动压而产生一油膜,不仅能让转轴维持顺畅旋转,还能由该油膜抑制转轴的轴向位移,及防止该外凸部碰撞该两个轴承,故可有效减少运作噪音及振动,具有提升装有该轴承系统的风扇或马达品质的功效。
[0014]该轴承系统可以另外包括一支撑部,该支撑部位于该第一内表面与该第二内表面之间,以于该第一内表面、该第二内表面与该支撑部的一内周面之间形成该间隔空间。如此,可以由该支撑部准确控制该间隔空间的大小,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产品合格率等功效。
[0015]其中,该转轴贯穿该第二轴承的一轴孔,该第一轴承具有一环墙连接一轴向端部,该第一内表面位于该轴向端部并朝向该轴孔,该支撑部可以一体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并供该第二内表面抵接,或是该支撑部可以一体连接该第二内表面并抵接该第一内表面。如此,将该第二轴承组装入该第一轴承内部时,只要压抵该第二轴承至该支撑部抵接该第一内表面或该第二内表面,即可确保该间隔空间符合预定尺寸,且需组装的构件极少,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效率等功效。
[0016]其中,该转轴的外径较佳略小于该轴孔的孔径。如此,具有提升该转轴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0017]其中,该第一轴承的第一内表面可以凹设有一容槽,该容槽连通该间隔空间,该转轴的底部可以伸入该容槽且维持腾空而不接触该容槽的一底面。如此,该转轴转动时将不会摩擦到该容槽的底面,具有提升转轴旋转顺畅度、降低运作噪音及延长轴承系统使用寿命等功效。
[0018]其中,该转轴的外径小于该容槽的径宽。如此,具有提升该转轴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0019]其中,该第一轴承具有一环墙连接一轴向端部,该第一内表面位于该轴向端部,一轴孔设于该轴向端部并贯穿该第一内表面,该转轴贯穿该轴孔,该支撑部可以一体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并供该第二内表面抵接,或是该支撑部可以一体连接该第二内表面并抵接该第一内表面。如此,将该第二轴承组装入该第一轴承内部时,只要压抵该第二轴承至该支撑部抵接该第一内表面或该第二内表面,即可确保该间隔空间符合预定尺寸,且需组装的构件极少,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效率等功效。
[0020]其中,该转轴的外径小于该轴孔的孔径。如此,具有提升该转轴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0021]其中,该第二轴承可以具有一容槽凹设于该第二内表面,该容槽连通该间隔空间,该转轴的底部可以伸入该容槽且维持腾空而不接触该容槽的一底面。如此,该转轴转动时将不会摩擦到该容槽的底面,具有提升转轴旋转顺畅度、降低运作噪音及延长轴承系统使用寿命等功效。
[0022]其中,该转轴的外径小于该容槽的径宽。如此,具有提升该转轴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0023]其中,该转轴的底部可以与该外凸部的底端齐平。如此,具有简化结构以便制造的功效。
[0024]其中,该转轴具有一环周面及两个端面,该外凸部可以对位在该转轴的两个端面之间。如此,具有提升该转动件的旋转稳定度的功效。
[0025]其中,该第一轴承具有一环墙,该第二轴承可以紧配结合该第一轴承的环墙。如此,具有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
[0026]其中,该第一轴承具有一环墙,该第二轴承可以雷射焊接结合该环墙。如此,具有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
[0027]其中,该外凸部可以一体连接该转轴的一环周面,并自该环周面呈径向朝外延伸。如此,该外凸部在该转轴的环周面上的位置可维持固定不变,能够降低组装误差或后续相对位移而对油膜形成效果所造成的影响,具有提升轴承系统的运作稳定度的功效。
[0028]其中,该外凸部可以结合于该转轴的一环周面,并自该环周面呈径向朝外延伸。如此,具有提升制造及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0029]其中,该外凸部可以雷射焊接结合该转轴的环周面。如此,具有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
[0030]其中,该第一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轴承,内部中空而具有一个第一内表面;一个第二轴承,位于该第一轴承内部,该第二轴承具有一个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轴向相对,且该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隔空间;及一个转动件,具有一个外凸部连接一个转轴,该外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中,该外凸部能够在转动时分别与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二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动压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位于该第一内表面与该第二内表面之间,以于该第一内表面、该第二内表面与该支撑部的一个内周面之间形成该间隔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轴贯穿该第二轴承的一轴孔,该第一轴承具有一环墙连接一轴向端部,该第一内表面位于该轴向端部并朝向该轴孔,该支撑部一体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并供该第二内表面抵接,或是该支撑部一体连接该第二内表面并抵接该第一内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外径小于该轴孔的孔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的第一内表面凹设有一个容槽,该容槽连通该间隔空间,该转轴的底部伸入该容槽且维持腾空而不接触该容槽的一个底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外径小于该容槽的径宽。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具有一环墙连接一轴向端部,该第一内表面位于该轴向端部,一个轴孔设于该轴向端部并贯穿该第一内表面,该转轴贯穿该轴孔,该支撑部一体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并供该第二内表面抵接,或是该支撑部一体连接该第二内表面并抵接该第一内表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外径小于该轴孔的孔径。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承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王科鉴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