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96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边缘设置有翻折片,所述翻折片的其中一端缝制在罩体上,另一端与罩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且所述翻折片与罩体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垫;所述罩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系绳组件,所述系绳组件包括系绳、设置在罩体上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上置连接部件、设置在罩体下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下置连接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压口罩,其通过形成有容置腔,并在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垫,在口罩佩戴时,罩体的边缘可在弹性垫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脸部上,从而可提高罩体边缘与面部的贴合效果,以提高密封性,而且,还可提高舒适感,防止压疮。防止压疮。防止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压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作为在呼吸病流行时用于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卫生用品,常起到重要的作用。
[0003]公开号为CN2079121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口罩,其包括三层结构,且分别为面层、芯层和里层,三层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连接,其中里层为吸湿性的聚酯水刺网孔无纺布,所述里层的网孔为22目,面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均匀的轧点,虽然该口罩通过采用一种环保性的吸湿PET网孔无纺布替代传统口罩的里层,并选用22目网孔无纺布作为里层,可大幅度提高了口罩的防水气性能,以使口罩具有较好的防雾和防水气性能,并显著提高织物的柔软。但在口罩佩戴时,常容易出现口罩边缘与面部不贴合的现象,而造成密封性较差,而市面上虽然出现了可提高密封性的改进型口罩,但该改进型口罩贴在脸上会造成一定的疼痛感,容易出现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口罩,其可提高密封性的同时,并能防止压疮。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减压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边缘设置有翻折片,所述翻折片的其中一端缝制在罩体上,另一端与罩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且所述翻折片与罩体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垫;所述罩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系绳组件,所述系绳组件包括系绳、设置在罩体上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上置连接部件、设置在罩体下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下置连接部件。
[0007]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第一魔术贴,并包括连接在罩体上的第一公贴、以及连接在翻折片上并用于粘附于第一公贴上的第一母贴。
[0008]所述弹性垫为由海绵制成的海绵垫。
[0009]所述弹性垫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罩体上。
[0010]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第二魔术贴,并包括连接在罩体上的第二公贴、以及连接在弹性垫上并用于粘附于第二公贴上的第二母贴。
[0011]所述上置连接部件为上套环,下置连接部件为下套环。
[0012]所述系绳组件包括两系绳,所述系绳组件的其中一系绳捆绑于该系绳组件的上套环上,另一系绳捆绑于该系绳组件的下套环上。
[0013]所述系绳组件包括一系绳,所述系绳为弹性系绳,所述系绳组件的弹性系绳的上端捆绑于该系绳组件的上套环上,下端捆绑于该系绳组件的下套环上。
[0014]所述系绳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罩体上端的上夹层、设置在罩体下端的下夹层;所述
上套环位于上夹层内,下套环位于下夹层内。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压口罩,其通过形成有容置腔,并在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垫,在口罩佩戴时,罩体的边缘可在弹性垫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脸部上,从而可提高罩体边缘与面部的贴合效果,以提高密封性,而且,还可提高舒适感,防止压疮;此外,还方便于弹性垫的拆卸、更换,更方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罩体与弹性垫拆分的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上夹层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罩体;20、翻折片;30、弹性垫;40、系绳组件;41、系绳;42、上置连接部件;43、下置连接部件;50、第一连接部件;51、第一公贴;52、第一母贴;61、第一外侧布层;62、第二外侧布层;63、第一可塑性条;64、第二可塑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如图1-3所示,一种减压口罩,包括罩体10;所述罩体10的边缘设置有翻折片20,所述翻折片20的其中一端缝制在罩体10上,另一端与罩体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5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且所述翻折片20与罩体10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垫30;所述罩体1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系绳组件40,所述系绳组件40包括系绳41、设置在罩体10上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上置连接部件42、设置在罩体10下端并供系绳41连接的下置连接部件43。
[0024]在使用时,将罩体10罩盖在脸部上,并利用罩体10两侧的系绳组件40固定于头部上,而在弹性垫30的弹性力作用下,罩体10的边缘抵靠在脸部上,从而可提高罩体10边缘与面部的贴合效果,以提高密封性,而且,还可提高舒适感,防止压疮;此外,通过将翻折片20与罩体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5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还可将翻折片20的另一端与罩体10拆分开,从而方便于弹性垫30的拆卸。
[0025]其中,所述弹性垫30内可添加有薄荷成分,以提高清凉感。
[0026]所述第一连接部件50为第一魔术贴,并包括连接在罩体10上的第一公贴51、以及连接在翻折片20上并用于粘附于第一公贴51上的第一母贴52,从而方便于翻折片20与罩体10相分离的同时,并可降低成本。
[0027]所述弹性垫30为由海绵制成的海绵垫,从而可减小压力,进一步提高舒适感,并可降低成本。
[0028]所述弹性垫30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罩体10上,从而可提高弹性垫30安装的稳定性的同时,并可方便于弹性垫30与罩体10的分离。
[0029]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第二魔术贴,并包括连接在罩体10上的第二公贴、以及连接
在弹性垫30上并用于粘附于第二公贴上的第二母贴。而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件采用第二魔术贴,可方便于弹性垫30与罩体10分离的同时,并可降低成本。
[0030]所述上置连接部件42为上套环,下置连接部件43为下套环,从而方便于加工制作,并可降低成本。
[0031]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系绳组件40包括两系绳41,所述系绳组件40的其中一系绳41捆绑于该系绳组件40的上套环上,另一系绳41捆绑于该系绳组件40的下套环上。而在使用时,可通过该两系绳组件40的系绳41的相互捆绑,以将罩体10固定。
[0032]当然,除此之外,所述系绳组件40还可设置为包括一系绳41,所述系绳41为弹性系绳,所述系绳组件40的弹性系绳的上端捆绑于该系绳组件40的上套环上,下端捆绑于该系绳组件40的下套环上(如图4所示),以利用该两系绳组件40的弹性系绳分别套挂于耳部上,因而,该系绳组件40通过采用上套环和下套环,从而可满足不同系绳41的连接需求,使得使用更为灵活。
[0033]所述系绳组件40还包括设置在罩体10上端的上夹层、设置在罩体10下端的下夹层;所述上套环位于上夹层内,下套环位于下夹层内,以避免上套环和下套环外露而影响美观性。
[0034]所述上夹层、下夹层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封口部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边缘设置有翻折片,所述翻折片的其中一端缝制在罩体上,另一端与罩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且所述翻折片与罩体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垫;所述罩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系绳组件,所述系绳组件包括系绳、设置在罩体上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上置连接部件、设置在罩体下端并供系绳连接的下置连接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第一魔术贴,并包括连接在罩体上的第一公贴、以及连接在翻折片上并用于粘附于第一公贴上的第一母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为由海绵制成的海绵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罩体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压口罩,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苏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