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激发比率型上转换荧光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688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双激发比率型上转换荧光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纳米探针与待测目标物在细胞内接触反应,采用双激发光,通过监测纳米探针发光强度来检测待测目标物的浓度;纳米探针为染料敏化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待测目标物选自细胞内与众多生理和病理有关活性氧、活性氮,或者细胞内的金属离子。该方法利用染料高效敏化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能量传递过程,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提供双激发比率探针模型,作为设置参比,减少因为细胞内复杂环境、探针分布、仪器设备引起的检测偏差;提供近红外双激发共聚焦显微镜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检测细胞内物质提供新思路。物质提供新思路。物质提供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激发比率型上转换荧光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生物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双激发比率型上转换荧光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展非入侵性荧光探针,监测活细胞内的生物分子或生理过程,对了解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其他生物医学相关科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胞内分析主要通过靶向成像或非定量荧光标记,不能达到实际需求。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探针的灵敏度低。例如,细胞里次氯酸浓度很低,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一般探针很难检测到内源性次氯酸。虽然一些染料探针的体外检测限也可以达到很低,但是它们水溶性差、发射波长短,限制了其在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这些染料探针在细胞中单波长检测,无法提供内置校准以校正各种与分析物无关的因素,例如仪器效率、样品微环境和探针分子的局部浓度,因此无法实现精确和定量特定分析物。
[0003]稀土掺杂上转换荧光标记材料(UCNPs)具有近红外激发、无荧光背景、穿透深度深、低毒性和较小的光损伤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标记材料。但上转换材料发光效率低,检测灵敏度低,制约其实际应用。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纳米探针与待测目标物在细胞内接触反应,采用双激发光,通过监测纳米探针发光强度来检测待测目标物的浓度;所述纳米探针为染料敏化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所述待测目标物选自细胞内与众多生理和病理有关活性氧、活性氮,或者细胞内的金属离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激发光由两个独立的光源产生,光源一产生的上转换光强度与待测目标物浓度呈线性关系,而光源二产生的上转换光不受待测目标物浓度的影响,作为内置参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纳米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氧和活性氮为次氯酸根(ClO-)、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过氧化亚硝酸离子(ONOO-)、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
·
OH)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细胞内的金属离子选自Na
+
、Ag
+
、Fe
2+
、Mn
2+
、Zn
2+
、Cr
3+
和Al
3+
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纳米探针的胞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敏化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为水溶性的染料敏化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优选地,所述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以化学式AREF4:Yb,Er@AREF4:B表示;其中,A为碱金属元素,选自锂(Li)、钠(Na)、钾(K)、铷(Rb)或铯(Cs);RE为稀土元素,选自钇(Y)、钪(Sc)、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或镥(Lu)中的至少一种;B选自稀土元素Yb、Nd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所述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100nm;其中,所述染料为近红外染料分子,其发射波长在700-1000nm范围,其能与待测目标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并且与Yb或Nd的吸收匹配;优选地,所述水溶性的染料敏化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修饰有两亲性分子,所述两亲性分子选自F127(EO-PO型聚醚)、DSPE(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mPEG(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珊陈学元柯建熙商晓颖李幸俊宋晓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