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59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叶轮、中件、带有电机轴的电机和弹性垫圈;所述上盖上部有一体成型的提手,下部具有上盖螺纹、若干个卡槽;所述中件包括中央均匀分布的气流上升孔、出气滑道,所述电机轴由上至下依次将所述叶轮、中件和电机活动连接,容纳于上盖和下盖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弹性垫圈嵌入所述下盖进气口周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出气口与叶轮设置于不同水平面,防止了抽气完成后叶轮和电机干烧所造成的熔化叶轮飞出伤人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弹性垫圈的设置,可以保证抽气效率不降低的同时防止叶轮空转干烧,进一步防止了熔叶轮现象的发生。进一步防止了熔叶轮现象的发生。进一步防止了熔叶轮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空压缩袋主要是通过吸尘器或手动/自动抽气泵来抽掉压缩袋里的空气,使袋里的衣物与外界的空气隔离,从而达到真空的目的。真空压缩袋能有效的压缩衣物、棉被等生活用品,达到节省衣柜空间的作用,并且具有防尘、防潮、防霉、防蛀和防异味的效果,因此深受家庭主妇的喜爱,使用真空压缩袋不可缺少的就是抽真空的抽气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一般都是通过螺钉将上盖与下部壳体固定密封,且叶轮与出气口处于同一水平面,如中国技术专利201420191158.7 公开了一种用于真空压缩袋的抽气装置,叶轮4与出气口24处于同一平面,且通过三个螺钉将壳体21与上部顶盖固定,将叶轮4固定于抽气装置内,当抽气装置将压缩袋内空气抽完时,叶轮4会在抽气装置内空转,进而导致温度过高,发生叶轮融化的现象,融化的叶轮会在高速旋转时飞出,划伤使用者或者对使用者眼部、脸部其他部位造成损伤,危及生命安全,同时一般抽气装置表面会有上盖与下盖的固定安装螺钉,也会造成叶轮在高速旋转情况下飞出,同时也造成外形不美观,螺钉容易被腐蚀后难以拆卸维修的缺陷。
[0004]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会在外壳进气口附近打通若干个孔,外部空气可以在抽气装置抽真空的同时进入抽气装置内,减少了抽气装置内的真空度,以抽气效率的牺牲保证抽气装置不会在压缩袋内气体抽完后空转干烧,造成损毁或者火灾隐患,这样做降低了抽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下外壳无需螺钉固定安装,能够防止在压缩袋抽真空结束后,叶轮空转干烧后熔化,高速旋转飞出对使用者造成的危险的小概率时间的发生,同时不会以牺牲抽气效率的方式防止抽气装置干烧的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叶轮、中件、带有电机轴的电机和弹性垫圈;
[0007]所述上盖上部有一体成型的提手,下部具有上盖螺纹、若干个卡槽;
[0008]所述下盖上部具有与所述上盖螺纹相配合的下盖螺纹,所述下盖正面具有用于容纳抽气装置开关的开关孔,所述下盖后面具有用于供电电线进入的电线孔,所述下盖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下盖下部设置有向内凸出的进气口;
[0009]所述中件包括中央均匀分布的气流上升孔,引导气流流向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滑道,与所述电线孔配合的电线进入孔,位于所述中件下部且与所述电线进入孔连通的电线走道,与所述开关孔配合的中件开关容纳孔,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用的螺钉孔,与上盖的若干个所述卡槽相配合的若干个倒扣;
[0010]所述叶轮、中件和电机由上至下依次容纳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形成的空间内;
[0011]所述弹性垫圈嵌入所述下盖进气口周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件为凸出部分中空的凸台结构,包括中空的凸台和平台,所述叶轮被容纳于所述中空的凸台内,所述凸台底面中央具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槽,所述气流上升孔为所述凹槽的转角面上均匀分布镂空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容纳孔通过所述平台下部的第一开关孔加强筋、第二开关孔加强筋与所述平台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于所述出气滑道的开口处的一侧形成L形转角;所述平台在所述出气口开口部位的流体斜面平台与位于所述平台下部的第一出气滑道加强筋和第二出气滑道加强筋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出气滑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气滑道在与所述出气口相邻处具有出气口卡接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在所述出气口处具有与所述出气口卡接槽相配合、向内突出的卡接凸台。
[0017]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通过所述开关容纳孔和所述开关孔固定于所述抽气装置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为涡流叶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为若干个长方形出气孔的组合。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底部进气口圆周相邻处向内凹陷形成圆环凹槽,所述圆环凹槽内均匀分布若干个防干烧进气孔,所述弹性垫圈嵌入所述圆环凹槽内,将所述防干烧进气孔密封。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通过上盖螺纹与下盖螺纹紧密配合,免除了使用螺钉对上盖与下盖的外部加固方式,使内部的叶轮、中件、电机和电机轴能够免除外部固定方式容纳于其内,使表面整洁光滑,不会造成多余空间的占用,小巧易擦拭,也不会因为固定上下盖的螺钉收到外界潮湿的腐蚀而难以拆卸,而造成难以维修内部机械结构的现象的发生。
[0023]2、通过中件上的在所述出气口开口部位的流体斜面平台与位于所述平台下部的第一出气滑道加强筋和第二出气滑道加强筋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出气滑道,可以将叶轮置于中空凸台内,并且使出气口位于叶轮下部,二者不处于同一层面,防止了叶轮在压缩袋内空气抽干时,空转干烧熔化后高速飞出出气口,脱离电机轴的现象发生,本申请通过中件上的位于放置叶轮中空凸台下部的出气口相连的出气滑道的设置,使与叶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提高了使用的安全系数,避免了叶轮熔化后高速飞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0024]3、弹性垫圈作为薄膜阀,平时可以起到阻止空气进入,保证气密性的作用,在进行抽气快结束时,由于抽气装置内部产生真空负压,由于硅胶圈的弹性,会被抽气装置内的负压作用进而向中央弯折,让空气进入,防止仪器内部叶轮空转以及电机干烧,提升了抽气装置的安全性和防火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5]4、通过上盖下部的卡槽与中件上的倒扣相配合,可以在下盖内装配完电机、电机轴、中件和叶轮后,将上盖与下盖通过螺纹相配合进行旋紧,并通过中件上的倒扣与上盖上的卡槽相配合,使上盖止旋,与中件、下盖紧密配合,不会脱散松动或者对下盖旋紧过度造
成裂纹,影响抽气效果,并造成叶轮飞出隐患。
附图说明
[0026]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分解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上盖侧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下盖俯视侧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下盖仰视侧视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下盖带有弹性垫圈仰视侧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中件的上方侧视图;
[0033]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中件的下方侧视图;
[0034]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中件的仰视图;
[0035]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下盖、进气口和弹性垫圈正视组装图;
[0036]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抽气装置。
[0037]图中:1、上盖;1-2、上盖螺纹;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下盖(2)、叶轮(3)、中件(4)、带有电机轴(6)的电机(5)和弹性垫圈(7);所述上盖(1)上部有一体成型的提手(1-1),下部具有上盖螺纹(1-2)、若干个卡槽(1-3);所述下盖(2)上部具有与所述上盖螺纹(1-2)相配合的下盖螺纹(2-1),所述下盖(2)正面具有用于容纳抽气装置开关的开关孔(2-3),所述下盖后面具有用于供电电线进入的电线孔(2-4),所述下盖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口(2-5),所述下盖下部设置有向内凸出的进气口(2-6);所述中件(4)包括中央均匀分布的气流上升孔(4-1),引导气流流向所述出气口(2-5)的出气滑道(4-2),与所述电线孔(2-4)配合的电线进入孔(4-3),位于所述中件(4)下部且与所述电线进入孔(4-3)连通的电线走道(4-4),与所述开关孔(2-3)配合的中件开关容纳孔(4-5),与所述电机(5)固定连接用的螺钉孔(4-6),与上盖的若干个所述卡槽(1-3)相配合的若干个倒扣(4-7);所述叶轮(3)、中件(4)和电机(5)由上至下依次容纳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弹性垫圈(7)嵌入所述下盖进气口(2-6)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件(4)为凸出部分中空的凸台结构,包括中空的凸台(41)和平台(42),所述叶轮(3)被容纳于所述中空的凸台(41)内,所述凸台(41)底面中央具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槽(43),所述气流上升孔(4-1)为所述凹槽的转角面(43-1)上均匀分布镂空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压缩袋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容纳孔(4-5)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是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