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56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所述支架包括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侧枢接于车手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杆,后侧枢接于第二连杆,且所述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四连杆下侧枢接于后脚,上侧与第三连杆后侧或/和第二连杆下侧枢接;所述后脚前侧与第一连杆下侧枢接,支架形成为两个相连接的四连杆结构,从而折叠后,该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材积小,方便携带与存储。方便携带与存储。方便携带与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技术介绍

[0002]童车由于其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随着现在二胎政策的放开,孩童越来越多,从而对童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童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便携性与易存放性。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会带着孩子出行,此时,就需要将童车折叠后放进汽车后备箱,甚至带上飞机,而这就需要童车折叠后的材积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材积小的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包括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侧枢接于车手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杆,后侧枢接于第二连杆,且所述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四连杆下侧枢接于后脚,上侧与第三连杆后侧或/和第二连杆下侧枢接;所述后脚前侧与第一连杆下侧枢接。
[0006]所述第三连杆前侧绕第一旋转轴枢接于第一连杆,所述后脚前侧绕第二旋转轴枢接于第一连杆下侧,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第二旋转轴上侧。
[0007]所述第四连杆下侧绕第三旋转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三旋转轴位于第二旋转轴后侧。
[0008]所述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
[0009]一种童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所述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
[0010]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脚、联动装置,所述前脚上侧与所述第一连杆下侧或/和后脚前侧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第四连杆下侧连接,且所述支架折叠时,所述联动装置拉动前脚往后旋转。
[0011]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后侧或上侧与第四连杆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杆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所述第五连杆前侧或下侧枢接。
[0012]所述第五连杆与第四连杆一体成型为V字形或弧形或直杆状,且所述V字形的交点与后脚枢接。
[0013]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后侧与所述第二连杆下侧或/和第三连杆后侧或/和第四连杆上侧枢接。
[0014]所述前脚上侧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与第一连杆下侧、后脚前侧一起枢接或通过第
四旋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杆下侧或后脚前侧枢接,所述第六连杆前侧通过第五旋转轴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五旋转轴位于所述第四旋转轴或第二旋转轴下侧;或,所述联动杆前侧通过第六旋转轴枢接于前脚,所述第六旋转轴位于所述第四旋转轴或第二旋转轴下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当第四连杆上侧与第三连杆后侧枢接或与第三连杆后侧、第二连杆下侧一起枢接时,相当于支架形成为两个相连接的四连杆结构,从而支架折叠后材积很小;当第四连杆上侧与第二连杆下侧枢接时,在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第四连杆也会随着第二连杆的旋转移动而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移动而靠近后脚,从而折叠后的支架材积也很小;
[0017]2、支架折叠时,所述联动装置拉动童车车架的前脚往后旋转而与后脚靠近,所以车架折叠后的材积也很小,从而本专利技术童车折叠后的材积很小,方便携带与存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包括车手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后脚6;所述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上侧枢接于车手1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4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杆2,后侧枢接于第二连杆3,且所述车手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四连杆5下侧枢接于后脚6,上侧与第三连杆4后侧枢接或与第三连杆4后侧、第二连杆3下侧一起枢接;所述后脚6前侧与第一连杆2下侧枢接。
[0030]所述第三连杆4前侧与后脚6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杆2的不同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4前侧绕第一旋转轴41枢接于第一连杆2,所述后脚6前侧绕第二旋转轴61枢接于第一连杆2下侧,所述第一旋转轴41位于第二旋转轴61上侧。
[0031]所述第一连杆2下侧与第四连杆5下侧枢接于后脚6的不同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杆5下侧绕第三旋转轴51枢接于后脚6,所述第三旋转轴51位于第二旋转轴61后侧。
[0032]当所述第四连杆5上侧与第三连杆4后侧枢接时,所述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后脚6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当所述第四连杆5上侧与第三连杆4后侧、第二连杆3下
侧通过一旋转轴一起枢接时,所述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后脚6也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如此设置,本支架相当于行车为两个相连接的四连杆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杆5上侧与第三连杆4后侧、第二连杆3下侧通过一旋转轴一起枢接,从而组装更方便。
[0034]要折叠所述支架时,往前旋转车手1并同时使得车手1往后下方移动,第一连杆2上侧与第二连杆3上侧均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第四连杆5上侧也往后下方旋转,第三连杆4也随着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的旋转移动而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如图3所示),直至所述车手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后脚6相对靠近(如图4、5所示),所述支架处于折叠状态。因为本支架相当于两个连接的四连杆结构,由于四连杆结构的特性,从而本专利技术支架折叠后材积很小,方便携带、存放。
[003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杆5上侧也可枢接于第二连杆3下侧。如此设置,在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第四连杆5上侧也会随着第二连杆3的旋转移动而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移动而靠近后脚6,从而折叠后的支架材积也很小。即是说,所述第四连杆5上侧与第三连杆4后侧或/和第二连杆3下侧枢接。
[0036]所述后脚6后下部连接有后轮7。
[0037]本专利技术童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侧枢接于车手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杆,后侧枢接于第二连杆,且所述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四连杆下侧枢接于后脚,上侧与第三连杆后侧或/和第二连杆下侧枢接;所述后脚前侧与第一连杆下侧枢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前侧绕第一旋转轴枢接于第一连杆,所述后脚前侧绕第二旋转轴枢接于第一连杆下侧,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第二旋转轴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杆下侧绕第三旋转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三旋转轴位于第二旋转轴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5.一种童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脚、联动装置,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